蔣麗華
摘要:趣味化教學的需求日益增大,在課題實行研究期間,借助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通過多種實踐研究,并且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研討、積累、反思,創新教學思維,使得趣味化教學能夠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力。
關鍵詞:趣味化教學;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教育有兩大基本規律,一是關于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而是關于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在高考的成功與否對學生未來影響甚大的今天,應試教育仍然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然應試教育也有其弊端,比如老師與學生把全部精力傾注于升學考試,一昧灌輸知識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們單一嚴肅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贏得學生的喜歡和支持,應試教育已經逐漸脫離社會發展的需要,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推動,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尤其強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墩撜Z》的《雍也》篇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亦有言:“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比祟惿鐣毙枰环N適應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各方面最佳綜合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式,趣味化教學形式便應運而生。
趣味教學以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為基礎,特別強調育教于樂,育教于情,因材施教,分類教育、個性發展和自主教學。所謂自主教學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各種科學理論和文化知識。而老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只起到必要地引導、啟發和講解的作用,趣味教學不僅是培養人的智能、增長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情感智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學習樂趣,把人培養成全面適應和社會發展,適應社會心理環境和自我心理作用的幸福人才。
我曾觀察過鄰近兩個由不同的化學老師所帶的班級的教學情況及學生的成績反饋,班級一的老師風趣幽默,課上課下的閑暇時光會與學生們分享有趣的化學現象,并將所含知識點融入其中,時常舉辦班級內的化學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們的日常積累,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師生情感共振,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發揮他自己的特性、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班級二的老師認真負責,會為學生們提前整理好所有重點題型,每節課前都會隨機抽取學生默寫化學方程式,然而他的上課模式卻更多是照本宣科,把知識灌輸到學生腦中,這便完成了任務,剩下的就是刷題再刷題。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不能說哪位老師更輕松,也不能說哪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必然遙遙領先,單看兩個班級同學的上課狀態,班級一課堂氛圍靈動活潑,積極發言對化學現象的猜測,即使不對也沒關系,學生們可以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的想法。班級二卻表現得死氣沉沉,每名同學都在瘋狂的背著課本上的知識點,生怕老師會提問到自己,亦或是拼命消化著老師灌輸的知識,不是在看課本就是在記筆記,兩廂對比分明,想來趣味化的教學課堂,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能更加輕松,教學效率也將大大不同。
通過多種實踐研究,并且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研討、積累、反思,創新教學思維,使得趣味化教學能夠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力。
一:教師以尊重、贊賞、引導為主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建平等激揚的課堂氛圍,以達到在快樂中收獲的學習效果。創建知識卡片,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討,檢索相關前沿知識,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協同下共同解決,如晶格能的影響因素,帶領學生比較各離子晶體晶格能的大小,并自主總結規律。
二:超限效應,齊加尼克效應等在教育上的應用。解釋相關知識點時學會適可而止,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制造懸念,設置悖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第四周期元素不規則性為例,可以讓學生先猜想其原因,在猜想過程中不斷加以肯定與補充,引出屏蔽效應等理論的講解。
三:在有限的校本課程課時下,設計展開趣味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合作精神等。教師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打破學生對書本的固有認知,以實際教具為學生演示實驗進程,或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鼓勵學生通過各種實驗現象總結物質性質與規律。
四:保加利亞心理學博士盧扎諾夫提出暗示教學法,教師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和身體,理智和情感。了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注重教學中的情感因素,通過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人體學習的自然潛能。
趣味化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需要老師對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更加透徹的理解。對于化學這門學科,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化學反應與化學品的性質搭配實驗視頻,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更加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將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給予學生以身臨其境的質感,應用智慧教學工具,熟練多媒體的使用,培養學生以化學學科的素養從化學的角度在平時的生活、生產、學習中遇到與化學有關的問題時去分析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