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素芳
一、高效率課堂需要一個會思考的大腦
上好一節高效率的課,不好好去讀讀、寫寫、練練,為什么要反復討論、實驗一個科學結論。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師,帶著一群懵懂無知的孩子,我們要走上一條“奇妙的探索之旅”。
這樣的課堂不常見,但很珍貴。課堂里有很多個聲音,有很多種懷疑,有很多次碰撞、放棄,當然也有很多次努力與拐彎。但有一種東西值得我么去堅持,那就是始終期待獨立思考的聲音能在課堂上發出-----我甚至認為,每個教師的每節課都隱藏著這個看不見的教育目的。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教師,便不會誕生獨立思考的學生。換句話,學生的思考力從何而來,首先要打量打量那個站在講臺上的人。
課堂教學是復雜的,復雜到讓人在無數細節中迷失;人類思維也是復雜的,復雜到把獨立思考變成一件艱難的事情。這節顯得“異類的課,有著巨大的張力和清晰的方向感,這種張力和方向感來源于強大的思考力、判斷力和科學精神。很多知識都都需要經歷才能成為人思想的一部分。試想,如果學生部真實置身于直面權威、對立群氓、遭遇反對、質疑甚至攻擊的情境,他如何體會科學進步的艱難細節和人類精神的偉大之處?如果不體會權威烏云壓頂的壓力以及無知無識裹挾而來的洪流,又如何讓獨立思考能力像大石塊下的野草一樣執著生長?
二、高效率課堂需要一個會思考的老師
從一定的程度上講,如果我們的教材有錯誤是個大問題 ,我們語文老師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就要比教材的錯誤問題更致命。我么試想一下:一個不會思考的教師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呢?
作為一線教師,總期望有一套完美的教材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事實上無論是誰來編輯教材,總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面對教材的一些錯誤時,我個人的態度是,教師首先自己要有思考力,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其次,發現問題之后,不是簡單的批判,或者直接宣布其錯誤,而是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認識這個錯誤,經歷這個錯誤。從錯誤走向正確的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生命發展的過程,也是我們教育最為寶貴的歷程。
很多時候,我么的老師就繞過了“錯誤”,不敢直面錯誤,直接從直接到正確,走了一個捷徑。而這個捷徑就是灌輸。譬如五年級下冊《金字塔》這一課,我們簡單地以為只要學習了這個故事,從身上就能學到“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
事實上要學生懂得這個道理是很容易的,學生自己讀幾遍,就能明白,老師概括出來,讓孩子背誦幾遍就記住。但是這樣把道理灌輸給學生,這樣生硬的知識學生記得越多,背得越牢靠,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越弱。
如果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無論我么使用什么樣的教材,無論我么掌握多么豐富的知識,只會讓我們自己變得越來月呆滯。
三、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1、學生以“提問題為突破口”,激發其樂于思考
首先,要通過適時的總結,給學生以積極引導和鼓勵。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開始時,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劃分為五個層次的遞進目標:一是敢提問題;二是能圍繞學習中心提問題;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問題;四是能嘗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五是能在問題解決后又提出新的問題。然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現有層次,經過與學生本人商量,確定不同的努力目標,并逐步提高層次,使學生嘗到思考的甜頭,以此帶動和形成學生邊學習邊思考的習慣。
2、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潛能。
其次,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思考的激發點,及時地給予點燃。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時,正是點燃他思考的大好時機,決不能輕易錯過。一要鼓勵學生答錯背后反映出的獨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氣;二要肯定蘊含其中的正確因素;三要著力地把學生的錯誤開發成課程資源,與學生共同找出錯誤的原因;四要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找出正確答案。再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拿不準時,這說明他的頭腦正處于困惑狀態,教師這時就要拉他一把,但決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挑戰,培養其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因為敢于向權威挑戰是創新型人才的可貴品質。這不妨從課堂開始:課堂上如果遇到了學生的“節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戰性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熱情地歡迎,冷靜地傾聽,認真地分析。如果是確有價值的意見,就應隨機應變地將其轉化為課程資源。如果學生的主張不對時,教師應引導他們繼續深入探究。
一個沒有獨立思考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處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在知識信息全球化的時代,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穩定發展的重要核心要素。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縝密的邏輯思維和敏銳的觀察力。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