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琳賢 王恒志
100多年前,毛澤東在《新青年》上發表《體育之研究》,發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的呼喊,強調了青少年強身健體的重要性。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可為什么好日子難養出壯孩子?青少年身高越來越高,跑得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卻越來越輕;眼界越來越寬,戴眼鏡的也越來越多……國家衛健委調查發現,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超過10%。此外,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表示,這歸根結底是“野蠻體魄”上的不足。
事實上,體育鍛煉不僅直接關系著青少年身體各項機能的發育,還是塑造認知、情感、意志、個性以及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條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國少年兒童快樂成長指數”調查顯示,愛運動的孩子性格更堅韌,精力更充沛,更能勝任各項學習任務,有較高的自我價值實現意識。雖然運動的積極作用有很多,但受調查的少年兒童中,僅52.9%認為自己的運動量足夠,47.1%表示運動量不夠。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還是整個社會沒能真正達成共識,重文化學習而輕體育鍛煉,仍然是教育的常態。很多年輕家長雖然已經扭轉了觀念,但在大環境下,常常陷入矛盾和無奈中。青少年體育培訓這些年發展迅猛,但一個顯著現象就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業的加重,堅持下來的人數呈數量級減少,甚至在某些年齡段出現斷崖式下跌。顯然,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仍然是一件道理人人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事情。
“開足開齊體育課”等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已被寫入《健康中國行動》,減輕課業負擔、開足開齊體育課、關注心理健康等目標赫然在列。但這些政策要真正落實,需要形成“政府部門保護好教育部門、教育部門保護好學校、學校保護好體育”的機制,這樣才能讓體育課開得沒有后顧之憂,體育課的質量和數量才能得以保證。
教育部印發的《2023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提出,要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目前我國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的目標就是“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具體來說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會體育技能并受用終生。“完全人格,首在體育?!辈淘嘞壬J為,發展體育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無論怎么看,體育都擔得起這份重任,也應該擔負起這項重任。
“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考察調研時對師生們所說的,言語中寄托了殷切期望。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毅力,不僅關乎個人成長、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