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華
作為一名ICU護士,我時常經歷這樣的事:被患者及家屬投訴,說不給水喝,患者嘴巴都干得起殼殼了……
水是生命之源,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都信奉“一天八杯水”的養生經,每天掐著最佳飲水時間抱著水杯大口飲用。而且有研究發現,一般人如果7天不吃飯就會死,但如果不喝水會熬不過3天。
口渴是一種引起人喝水欲望的感覺和主觀感受,是身體失衡的一種表現,是危重癥患者普遍要經歷的一種強烈的、痛苦的、普遍的感受。有學者研究發現,70.8%的ICU患者經歷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口渴,甚至超過了疼痛和焦慮。還有學者對經口氣管插管的清醒患者于其拔除插管后1~2天進行訪談,患者表示:“從我醒來那一刻我就覺得口渴,直到我再次睡著”“我的嘴里就像含著沙子”……
既然如此,我們護士為什么要讓ICU患者經歷口干舌燥,承受“渴”望而不可及的煎熬呢?實際上,ICU患者飲水這件事是非常嚴謹的,究竟有多嚴格請跟我一起來了解!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ICU患者口渴的影響因素。危重患者發生口渴的原因主要分為4個方面——
環境:ICU為保證病房溫濕度適宜,常年會開放空調,患者不顯性失水會增加,導致口腔黏膜干燥。
疾病:ICU患者病情危重,很多患者伴有中重度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內分泌紊亂、胃腸道疾病等,醫生為了減輕循環負荷,緩解水鈉潴留,會在使用利尿劑的同時限制水鈉攝入。
藥物與治療因素:阿片類藥物可部分作用于下丘腦口渴中樞,引起口渴中樞興奮,口渴產生;呋塞米等利尿劑會增加機體滲透壓,從而引起口渴;抗抑郁藥、抗高血壓藥、抗膽堿能藥物等也與口渴有關;手術、禁食禁水、機械通氣、限制液體入量等原因也會讓患者口渴。
心理:ICU的環境會對患者造成精神壓力,當機體感到恐懼和焦慮時,唾液流速會下降,易出現口渴。
接下來向大家解釋,為什么ICU的“一口水”會讓患者“渴”望不可及?ICU的手術患者都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患者會出現全身肌肉松弛等表現,術后麻醉藥物未代謝徹底,患者的呼吸肌處于松弛狀態,胃腸功能也減退,此時飲水極易出現嘔吐、嗆咳、腹脹等反應,增加誤吸的發生風險,導致發生吸入性肺炎、腦出血等一系列并發癥,從而增加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這么一看,這口水喝的就有點得不償失了。但待患者病情好轉后,能夠“暢飲”之時,我們會將其轉入普通病房,提供正常飲水。
ICU患者病情危重,大多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神經系統損傷等情況。神經系統功能損傷可能會出現吞咽、咳嗽等氣道保護性功能異常;呼吸中樞受損可致呼吸驅動力與呼吸節律的異常,此時患者飲水會增加誤吸風險,影響預后。
心臟病患者控制飲水量,是因為水分需要靠心臟的動力運輸到全身各處,過多的水攝入會給心臟帶來更大負擔;腎臟病患者控制飲水量,是因為其腎臟功能逐漸喪失,無法排泄水分及鹽分,過多飲水會導致機體電解質紊亂,加重腎負擔;肝功能異常者的血蛋白、血滲透壓降低,水分容易堆積在組織中,常會有腹水、胸部積水、水腫現象,故也要控制飲水。
當然,請家屬放心,ICU護士會使用棉簽蘸水、口腔護理、漱口法、無菌冰水噴霧法、刺激唾液腺及低溫刺激口咽部受體等多種方法緩解患者口渴的問題,并不會任由其處于“缺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