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心率為61,血壓值為高壓108、低壓64,血氧飽和度為96。”在鄂州市梁子湖區東溝鎮茅圻村,患有慢性疾病的村民鐘邦時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用智能手環進行健康監測。
“這個手環太方便了,我還要聽一下日期播報、天氣預報,看看走了多少步。”鐘邦時老人向記者展示,他手上的黑色手環正面有兩個按鍵,一個是可以向網格員一鍵撥打電話的SOS鍵,一個為多功能鍵。
茅圻村村干部、“巧巧工作室”負責人余巧介紹,手環具備時間天氣播報、健康指標監測、智能定位、一鍵呼救、個性化語音提示等功能,方便村里的工作人員發現問題、及時救助。
同不少鄉村一樣,茅圻村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小孩。茅圻村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有43人,留守老人成了子女們最放心不下的牽掛。
2022年的一次村灣夜話活動中,村民鐘家和講述了一個極為痛心的故事:盛家咀灣獨居的鐘婆婆,頭一天下午還在跟鄰居聊天,第二天早上八九點還沒開門出來,等到鄰居發現的時候,老人一手捂著胸口、一手拿著手機,身體冰涼。周圍的老人說,婆婆是突發心梗,想打電話求救,可還是沒能按出去……
同樣痛心的故事在余巧身邊也發生過。她的奶奶獨居在東溝鎮余灣村,余巧在工作之余會回去看望老人。2018年的一天,老人意外摔傷去世。“如果當時有人對重點人群進行監測,或者有鄰居看到后搶救及時,會不會就沒有遺憾了。”余巧傷心地說。
2022年“共同締造”活動開展后,村民提出想要解決留守老人養老和兒童安全監護等問題。村委會和“巧巧工作室”志愿者集思廣益,聯想到可以將工作室志愿服務進行智能化升級。
接著,在區、鎮的幫助下,茅圻村依托鄉村振興數字化平臺,定制“智慧服務鄉村”應用。“巧巧工作室”聯合聯通公司,根據村民的訴求,開發了一個家庭救援平臺和一鍵呼救手環,推出SOS家庭應急救援項目。
記者了解到,該手環每個月配備300分鐘通話時長,通過鎮、村做工作,聯通公司將價格由原價1100元降至350元的成本價。茅圻村有19位無人監護的老人,自2022年12月手環推出后,他們的子女都自愿為老人們購買了手環。
茅圻村數字鄉村平臺監控大屏上,實時更新著手環佩戴者的心率預警數據和定位情況。余巧介紹,通過該平臺和手環,可以形成求助者呼救、網格員響應的救助機制,打造村灣生命急救、生活救助平安的快捷通道。
一天下午,80多歲的退役老兵鐘爹爹按下了手環SOS鍵,撥通了工作室志愿者的電話,說胸口難受、頭暈、沒力氣。志愿者第一時間聯系了工作室的醫生趕過去,只見爹爹癱倒在地、滿頭大汗。醫生說老人這是突發心梗。后來,因為救助及時,老人脫離了危險。
還有一次晚上10時許,孤寡老人張爹爹在龍塘村電子圍欄發生了預警,相關信息推送到余巧的手機上。她趕緊聯系張爹爹。原來,他去走親戚,一時多聊了一會兒,就快走回茅圻村了。接完電話后,余巧一直看著手機,直到爹爹定位到了茅圻村境內,這才放下心來。
“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科技手段,小小的手環為獨居老人增加了一道健康安全防線,為他們的晚年生活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讓基層精細化管理觸手可及。”余巧說,下一步將聯系相關公司為手環增加意外跌倒監測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