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黨有號召,組織必有行動。組織部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加強黨員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的養成,努力鍛造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骨干隊伍,堅決扛起新的趕考之路上的組織擔當。
站穩立場,增強敢于斗爭的志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展新的偉大斗爭,要搞清楚“方向、立場、原則”問題。堅定政治方向。組織工作的生命力和方向,就是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突出政治標準,選拔任用干部,不講政治的干部,能力再行也是不行;突出政治功能,抓基層強基礎,基層堡壘不講政治,那就形同舊社會的門閥家族;突出政治吸納,招人才聚智慧,不能把人才吸附到黨的周圍為我所用,興黨強國就是一句空話。站穩人民立場。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組織部門在服務基層的“最后一米”中,要主動與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現象作斗爭,贏得人民擁護。把握組織原則。堅持把斗爭意識貫穿組織工作全過程,對違反組織原則的人和事敢于抵制、敢于斗爭。堅持原則和規則相統一,按規矩執行,一把尺子量到底,與私心、私利、私念作斗爭。依原則行事,硬度中也有溫度,與冷漠、生硬、教條主義、形式主義作斗爭。
加強歷練,鍛造善于斗爭的骨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展新的偉大斗爭,要搞清楚“如何斗爭”的問題。遵循斗爭規律。動態地、變化地研究掌握斗爭規律,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質。要跳出眼前一隅、半畝方塘,突破視野、胸懷的局限性來想問題、破難題、抓落實。把握斗爭藝術。講究藝術與謀略,運用辯證思維,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斗爭方式,精準把握斗爭的時機節奏和分寸火候,推動矛盾問題得到妥善化解。提振斗爭精神。敢于和善于斗爭是一種進取的狀態和擔當的精神,更是一場持久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和實踐鍛煉。要提振不畏艱險、敢于斗爭、勇往直前、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為實現既定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奮斗。
提升能力,強壯斗爭到底的底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展新的偉大斗爭,要搞清楚“目標、問題、效果”的問題。緊盯工作中的短板弱項,著力構筑推進給力、充滿活力、保障有力的斗爭體系。在強基固本上斗爭到底。堅決與撒胡椒面、造盆景等形式主義作斗爭,大力開展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紅色驛站”增點擴面工作,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堅決與背離群眾,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作斗爭,走好新時期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緊緊攏在一起。在知人善任上斗爭到底。考察干部時重點關注干部的斗爭精神、斗爭本領,將干部斗爭表現納入政治素質檔案,建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后備干部庫。對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的,堅決提上來、用當時,對“混日子”“躺平”的,堅決調下去、挪一邊。在招賢納士上斗爭到底。敢于打破狹隘觀念、利益藩籬、慣性思維,與陳規舊俗斗爭到底。對標同類縣市最高標準,出臺人才政策體系。秉承“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工作理念,設身處地為人才解決問題。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四唯”人才評價體系。
(作者系棗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