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群眾的需求就是努力的目標。為全面提升縣域教育發展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2023 年,會同縣結合縣域縣情,大力開展“家門口上學工程”的惠民實事行動。
持續改善城鄉辦學條件,建設“家門口”好學校;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鍛造“家門口”好老師;突出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家門口”好學生……系列舉措的落實,持續推動會同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兜牢民生保障線
5 月26 日上午,會同縣芙蓉學校第二期建設工程的施工現場忙碌而緊張。“總投資2500 萬元,新建2 棟教學樓及配套設施,今年秋季學期竣工。投入使用后,將增設35 個教學班,增加學位1575個。”芙蓉學校校長龍青松欣喜地表示。
同一時間,位于農村的粟裕中學校園內,學生在新的綠茵場上奔跑跳躍,活力四射。投入近800 萬元的提質改造工程,讓學校校容校貌迎來大變身。
近年來,像這樣的“大手筆”在會同縣城鄉學校接連出現。“最好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是每一個會同學子最直觀的感受。
曾經,作為山區窮縣,會同不少學校存在教育硬件基礎與發展規模不匹配、教學設施設備不達標的情況,同時,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出現了農村學校規模不斷縮減、城區學位緊張等諸多新問題。
百姓需求的難點和痛點,就是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答好這道民生“關切題”,會同縣堅持從薄弱環節入手,以財政“小盤子”支撐教育“大發展”,實施鄉鎮學校優化提質、推進城區學校布局調整,著力補齊教育辦學條件短板。
“按照年度建設計劃,我們正有序推進薄改提升、鄉鎮標準化學校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和教育信息化設備更新升級,預計2025 年全面完成。”會同縣教育局基建股股長劉昌山告訴記者。同時,城區中學階段的學位建設,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改造體質工程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將有效緩解公辦學校(幼兒園)的辦學(園)壓力,提升全縣整體辦學水平。
“每一份不斷推進的‘施工圖背后,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利益。以改善辦學條件為契機,會同縣將進一步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真正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會同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小忠表示。
提升教育軟實力
改善辦學條件僅僅是惠民實事行動的第一步,如何引領全縣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鍛造“家門口”的好老師,以高水平教師隊伍引領高質量育人,是會同縣給出的答案。
“聞一聞花香、聽一聽鳥鳴,你感受到了什么?”5 月26 日下午,粟裕希望小學語文教師李柏霖帶領一群熱愛文學的小詩人走到戶外,用紙筆對話萬物。
2018 年以來,李柏霖帶領學生寫下超過1400 首童詩,她的故事作為教育先進典型被推至全省各地,本人也成為全縣師德師風典型,引領著一大批教師學先進、揚美德。同時,會同縣教育局深入實施師德素養提升工程,建立完善師德師風監督、考評、懲處和獎勵制度,深入開展“樹師德、正師風、鑄師魂”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提升教師們的教書育人能力。
強師德、鑄師魂的同時,會同縣加大本土教育人才的培養力度:建設名教師工作室,在2022 年成立會同縣首批10 個“名師工作室”的基礎上,2023 年新成立“李柏霖田園童詩教育名師工作室”等第二批10 個名師工作室;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實行教師業務考試三年一輪全覆蓋;加強教研隊伍建設,開展教師“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注重青年骨干教師梯隊培養,為青年教師“壓擔子”“架梯子”“搭臺子”。
“今天聽課,干貨滿滿。”5 月23 日,會同縣教育局組織一批名師骨干赴縣廣坪鎮初級中學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城鄉300 名教師同臺交流、互動研討,將城區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送進偏遠農村學校,進一步提升農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師德師風建設、名師培養、教師培訓……系列活動的開展持續為教師成長“加碼”,不斷提升全縣教育的軟實力。
抓準質量關鍵點
“城北學校好漂亮!我要來這里上一年級。”5 月22 日,會同縣第一幼兒園150 余名師生走進城北學校進行參觀體驗,園校攜手,共譜幼小銜接“合奏曲”。
會同縣堅持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特殊教育、普高教育、職業教育全鏈條推進、全鏈條發展,以實現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普職高效互補,形成“上下講質量、全體抓質量、全縣比質量”的濃厚氛圍。
“雙減”政策落地,發展素質教育、提升教育質量迎來了新機遇,會同縣以開展課后服務為契機不斷強化“五育”并舉。
操場上,武術少年一招一式盡顯風采;書法教室,小小書法家揮毫潑墨游刃有余;多功能室,古箏弦樂樂聲婉轉令人陶醉……這樣的場景,每天下午4 點半都會在林城鎮一完小準時上演。
課后服務的開展,有效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真正將“五育并舉”落到實處。同時,通過這些素質教育活動,引導教師從注重“知識評價”向“能力素養評價”拓展、從注重“分數結果評價”向“全過程評價”轉變、從注重“單向度評價”向“多向度多元綜合評價”提升,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激發質量提升內生動力。
“實施‘家門口上學工程,是推動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一項促進教育公平的便民工程、惠民工程。”劉小忠表示,下一步,會同縣將進一步整合和優化縣級教育資源,強化教育保障,建強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服務均等化,持續擦亮會同教育名片,實現“最美的風景在校園、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最受尊崇的職業是教師”和孩子不出縣就能在“家門口”上好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