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慈軍
吳涇鎮地處閔行區西南部,鎮域內有化工區、紫竹高新科技園區,還有985、211高校閔行分部等,人大代表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吳涇在“南北統籌 三區聯動 高品質科技時尚主城區”建設方面勇毅前行。如何強化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以下簡稱三級代表)聯組聯動,高效賦能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有效展示三級代表的風采,提升人大工作的影響力?作為鎮人大主席,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吳涇鎮人大逐步找到了推動解決上述問題的“吳涇模式”。
有效機制夯實履職基礎
有效機制的確立是工作實施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形成有效的機制,不斷夯實代表履職的基礎,才能更好地密切三級代表的聯系、促進代表依法履職。
近年來吳涇鎮在加強代表聯動、支持代表履職、提升代表履職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形成了“五個一”工作機制,取得了實效。一是建立三級代表聯絡工作機制,采取“1+2+3”(1名市人大代表聯系2名區人大代表、3名鎮人大代表)模式,加強聯系溝通,開展組團接待;二是建立主題研究機制,組織三級代表共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三是建立約見工作機制,三級代表在需要了解政府主要工作和重大項目情況時,由鎮人大聯系落實,約見政府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四是建立督查促進機制,就代表對政府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的督查進行認真部署,對查出的問題進入處置流轉環節后再落實回頭看,實施督查閉環;五是建立互學互鑒機制,鼓勵代表面對面交流學習,同時開設移動大課堂、組織代表外出沉浸式學習,進一步拓寬代表視野、提升代表履職能力。
組團調研助推項目落地
開展調查研究是代表履行職責、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代表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的基礎,更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徑。鎮人大以化解群眾“急難愁盼”為突破口,根據實際明確6個項目,將三級代表混合編組,成立6個專題調研小組,進行專題調研,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之策,著力推進項目落地。
通過幫助代表掌握項目的一手資料,找出項目難點堵點,召開研討會、項目推進會,做好與選民的溝通解釋和反饋工作等,三級代表組團推進項目落地,暢通了代表與選民之間的聯系,強化了代表與政府之間的溝通。
三年的持續推動,使各項目都有了一定進展。例如,吳涇小區老舊公房成套化改造項目首批進入施工的樓棟舊改工程已竣工,正在逐步落實居民回遷;塘灣老街提升改造項目讓老房換新裝,塘灣村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軌道交通15號線通車后,對周邊交通配套設施做了部分優化;軌道交通23號線涉及吳涇的9個站點完成騰地交付,其中4個站點已具備施工條件;蓮花南路時尚產業軸控規釋放和土地出讓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取得市局批復,土地出讓層面正在開展資產大包干工作。
“聯動建議”辦理及時高效
代表建議傳遞著人民的呼聲、凝聚著人民的期盼,辦好代表建議是回應民生關切的直接體現。為了將代表建議從“寫在紙上”到“落到地上”,切實把民生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吳涇鎮人大將三級代表日常調研、接待選民活動所收集的群眾意見建議交由鎮人大辦進行認真梳理。
在建議處理方面,涉及鎮級層面的,啟動簡單轉辦程序,集中召開“代表與職能部門溝通會”,會上進行快速落實,限時反饋;涉及市級、區級層面的,及時聯系相關市、區代表,以閉會期間代表建議的形式分別向市、區兩級反映。去年,三級代表聚焦“鄉村振興”進行廣泛調研后形成了共識,由市代表提交《關于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的相關建議》,針對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撤并村、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市農業農村委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快速反饋。
代表意見的及時快速高效落實和處置,有效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職積極性,也進一步擴大了人大工作的影響力。
(作者系閔行區吳涇鎮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