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對AI 接下來跟蹤的重點是什么?
袁月:之前說過到了去偽存真的階段,雖然短期板塊整體性還可以,但力度相較4 月份已經明顯減弱,純概念的經過大幅炒作后會逐步掉隊,臨近中報就會是一次考驗,純概念、蹭概念的在游資炒作過后,趕上財報季都會加速現原形,不要指望短期蹭上AI 就能改變基本面,短期按照情緒應對,有技術、有紀律,看圖更重要。
相對中期還是要從業績角度出發。光模塊之所以反復活躍,是因為消息上有巨頭加單,這是產業初期必需要投入的,這確實提升了需求。不過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家都有訂單的,沒有業績支撐的在炒作過后還會下來,有訂單支撐的,股價漲幅巨大也有透支的可能,但相對沒業績的可能回落的就要少一些。
再比如大模型個股近期走勢有些分化,相對強的是大模型進展較快的公司,因為大模型AI 產品已經開始出售了,這可以提升業績兌現的可能性,進展慢的只是跟漲的狀態。優質大模型之所以資金預期比較高,一是海外大模型受限,大概率只能用自研的;二是變現的潛能更大。短期可以看到頭部企業的模型在持續升級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拓展,這是一個趨勢,有競爭力的大模型企業要中期重點跟蹤,后續資金還會不斷挖掘。
主持人:有沒有相對更確定的受益方向?
袁月:看的更長的話,更受益的大概率還是幾家科技巨頭,只是短期受制于大環境的影響,流動性限制了股價發揮,但不能否認它們的優勢,因為無論是看研發投入能力、應用場景還是用戶基礎,都是最領先的,這些也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兩家公司新研發的功能都差不多,一個是你手機里已經安裝且經常使用的APP,一個需要你重新下載新的APP,你會優先選擇用誰的?這應該不難選擇。
對比之前的互聯網浪潮,相關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概念股也都被資金輪番炒作,但之后回過頭去看,絕大多數公司都是不受益甚至是受損的,理論上這次AI 浪潮也會重復之前的狀態,所以參與炒作沒問題,但對絕大多數公司都別信什么基本面邏輯,就按照情緒和技術應對,短期就看圖。而真正受益的公司,現在可能還沒有完全被資金挖掘,后續資金也會逐步尋找新的方向,畢竟細分太多了,要持續跟蹤,這需要結合產業進展去看。
從資金角度出發,后續確定的是還會在應用端里面反復挖掘,因為這個范圍太大了,不可能總炒游戲、教育、出版、傳媒之類的,這些只是目前理論上最先落地的,后續一定會有新的方向,這需要看催化劑和資金,比如數據類公司也值得重點跟蹤。
主持人:短期輪動節奏尚可,接下來怎么看?
袁月:指數近期從最低點反彈近百點,在遇到3270 點壓力后短期有個震蕩回踩是正常的,都在預判內。短期看會受匯率的影響,相對長一點絕對是轉好的。如果后續情緒恢復和逐步放量,指數下一個上漲浪形的反彈目標可以看的更高,前提是先看短期信號,與滬指關聯度高的依舊是白酒、中字頭和金融,有能力在其中選擇小市值彈性個股。
AI 線人氣依舊是相對高的,但要注意內部的節奏,短期太嗨的方向來一次退潮也是可能的,之后再找分歧后的機會。硬件如CPO、服務器等近期有過分析,或早或晚均完成了新高的預期。短期在走加速或者趨勢,按照技術應對,分批考慮差價,不要追高,這個位置不要想什么中期邏輯。
主持人:新能源短中期怎么看?
袁月:上周說過新能源汽車會是新能源相對活躍的細分,主要集中在零部件、充電設施和智能化中,尤其是小市值、超跌的品種,短期繼續按照情緒應對。近期汽車產業政策持續加碼,市場對此有一定預期,除了購置稅、增加補貼車型等,還需要有超預期的表態出現。
新能源大方向上按照上周說的,多數賽道大幅下跌空間不大,但屬于震蕩磨底階段,這個底通常需要震蕩兩個月左右,時間可長可短,沒有絕對的標準,但震蕩時間越長且逐步呈現上升趨勢后,可靠性更高。這其中的變量在于市場資金結構,要看市場信號,具體在“滾雪球”中有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