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 肖存利 閆志純


【摘要】 目的:探討壓力困擾在醫務人員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0年11-12月采用心理資本、壓力困擾和生活滿意度量表對北京市西城區5 291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分析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壓力困擾三者之間的關系。結果:醫務人員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心理資本與壓力困擾、壓力困擾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均存在顯著負相關(P<0.01)。在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中,壓力困擾起著部分中介作用。結論:心理資本不僅直接地影響醫務人員的生活滿意度,而且還通過壓力困擾產生間接性影響。
【關鍵詞】 醫務人員 心理資本 生活滿意度 壓力困擾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tress distres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medical staff. Method: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20, 5 291 medical staff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tress di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life satisfaction and stress distress. Result: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aff (P<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tress distress, stress di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P<0.01). Stress distress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life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capital not only directly has a prominent effect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aff, but also has an indirect impact through stress distress.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Psychological capital Life satisfaction Stress dist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ing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5.020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是這個特殊時期重要的健康問題。醫務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肩負著救死扶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神圣職責。然而,由于超負荷的工作強度、緊張的醫患關系及醫療糾紛等壓力事件頻發,導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滿意度下降[1-2]。因此,深入探討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顯得尤為重要。生活滿意度是指個體依據自我標準對自己大部分時間或特定時期生活狀況進行總體評估后的主觀體驗[3]。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發展和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包括希望、樂觀、韌性和自我效能共四個核心成分[4]。醫務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壓力過度的狀態,因此需要他們儲備較多的心理資本,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以應對日常壓力從而獲得生活滿意度[5]。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醫務人員心理資本與壓力、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探討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及壓力的中介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20年11-12月對北京市西城區屬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1)已取得醫師/護士/技師執業證;(2)在崗、在職的醫生/護士/技師。排除標準:(1)進修、實習的醫生/護士/技師;(2)退休返聘人員。對各單位負責人組織統一培訓,確保其充分了解本研究目的并負責本單位調查,統一用問卷星收集資料,共收回問卷5 445份,剔除信息缺失及不符合要求的,共獲得有效問卷5 291份,有效率97.17%。其中醫生2 006人(37.91%),護士2 281人(43.11%),技師1 004人(18.98%);一級醫院職工1 601人(30.26%),二級醫院職工1 221人(23.08%),三級醫院職工2 469人(46.66%);男797人(15.06%),女4 494人(84.94%);年齡25歲以下214人(4.04%),25~34歲1 824人(34.47%),35~44歲1 941人(36.68%),45~54歲1 222人(23.10%),55歲及以上90人(1.70%);在編職工4 444人(83.99%),聘用人員847人(16.01%);學歷大專及以下1 155人(21.83%),本科3 321人(62.77%),碩士及以上815人(15.40%);初級及以下職稱2 474人(46.76%),中級2 341人(44.24%),高級476人(9.00%)。本研究經各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人員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調查。
1.2 方法
1.2.1 心理資本量表 該量表是由Luthans等[6]編制的,包括希望、樂觀、韌性和自我效能共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6個條目,共計24個條目,采用6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資本越好。
1.2.2 生活滿意度量表 該量表是由Diener編制的,由5個條目組成,采用7點計分。所有條目得分之和為量表的總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生活滿意度越高。其信度效度指標較好,在國內應用十分的廣泛[7]。
1.2.3 壓力困擾量表 該量表是由梁寶勇等[8]編制的,包括軀體化、敵對、焦慮和抑郁共4個維度,總共有59個條目,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面臨的心理困擾越大。
1.3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2.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Pearson相關進行相關性分析,中介效應檢驗采用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資本、壓力困擾及生活滿意度得分情況 醫務人員心理資本總均分為(4.08±0.67)分,壓力困擾總均分為(1.74±0.77)分,生活滿意度總分為(20.18±6.30)分。見表1。
2.2 心理資本、壓力困擾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分析 心理資本總均分和各維度評分均與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P<0.01)。心理資本總均分及各維度評分與壓力困擾總均分及各維度評分均呈負相關(P<0.01)。壓力困擾總均分及各維度評分與生活滿意度均呈負相關(P<0.01)。見表2。
2.3 壓力困擾的中介效應分析 當心理資本作為獨立自變量考察應變量生活滿意度時,顯示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作用顯著(β=4.69,P<0.001)。當心理資本為獨立自變量,壓力困擾作為應變量時,心理資本對壓力困擾影響作用也是顯著的(β=-0.96,P<0.001);當把心理資本和壓力困擾同時作為自變量,以生活滿意度為應變量考察時,在引入壓力困擾后,壓力困擾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作用顯著(β=-0.65,P<0.001),同時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作用仍然顯著(β=4.06,P<0.001),但小于心理資本作為獨立變量時的影響。壓力困擾在醫務人員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占總效應的13.30%。見表3。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和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既要有專業嫻熟的臨床診療技術水平,還要具備良好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態[9]。生活滿意度是主觀幸福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反映個人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心理健康領域廣受關注。同時生活滿意度也受社會支持[10]、應對方式[11]與心理資本[12]等許多因素的影響。
隨著積極性心理學的興起,心理資本作為積極的心理因素也日益備受關注。心理資本不僅是個體核心的心理要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積極心理資源,能夠不斷促進個人成長,其涵蓋自我效能、希望、樂觀、韌性四個方面[13-14]。已有研究發現,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資源,對個體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深遠的影響。心理資本不但廣泛影響個體的態度和行為,而且還能正向預測其積極態度與行為,負向預測其消極態度與行為[15]。具體到生活滿意度,研究發現,心理資本與個體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16]。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但現有研究大多主要考察心理資本與幸福感(生活滿意度)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其中介機制進行深入探討和驗證的仍然相對較少。目前,有觀點認為,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可能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也就是說,心理資本可能是通過一些其他中介因素來間接地影響生活滿意度。工作需求-資源模型(JD-R)的觀點與此相類似。該模型提出,心理資本除了能夠直接影響個體的生活滿意度外,還能夠間接地提升生活滿意度,而這種間接作用主要是通過減少一些消極影響因素來實現的[14,17]。而壓力便是最常見的消極影響因素之一。當個體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和資源不足以應對面臨的情境或挑戰時,壓力隨之而來,并伴有焦慮、抑郁、倦怠、疲潰等一系列不良的情緒反應[18]。研究表明,壓力不僅僅會影響個體的情緒狀態和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其生活和工作滿意度,進而影響其生活質量[19]。而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身心等又是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推斷壓力反應是影響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對如何測量個體的壓力反應,目前并沒有一致的標準。有的研究通過評估應激源來測量,有的則通過應激反應來測量,但單從這兩個角度,都很難非常有效地對壓力反應進行測量。因此,梁寶勇等[20]提出了壓力困擾概念。壓力困擾是指個體在身體、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對壓力產生的反應,主要包括焦慮、抑郁、敵對和軀體化4個構成成分[21]。本研究以壓力困擾代表醫務人員的壓力狀況。
本研究首先對醫務人員的心理資本現狀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醫務人員的心理資本處于較高水平,在6點評分的量表中,平均得分(4.08±0.67)分,說明被調查的醫務人員普遍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醫務人員壓力困擾平均得分(1.74±0.77)分,表明壓力困擾處于中等水平。生活滿意度平均得分(20.18±6.30)分,表明醫務人員生活滿意度處于較低水平。
其次,還分析探討了心理資本對醫務人員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結果顯示,無論心理資本總分,還是希望、韌性、樂觀和自我效能4個維度,均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表示個體的心理資本水平越高,其生活滿意度也就相應增高。這與已有研究結果類似,例如,史文華等[22]發現,醫務人員的心理資本對主觀幸福感有提升效應,工作績效對主觀幸福感可以產生直接影響作用,而心理資本則可以通過工作績效這一中介效應間接影響幸福感。
本研究同時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檢驗心理資本的影響作用。就醫務人員的生活滿意度而言,心理資本不僅直接產生影響,而且還通過壓力困擾這一中介作用間接產生影響。心理資本能同時從促進積極因素和抑制消極因素兩個方面對生活滿意度產生影響:心理資本既能夠通過提高個體的內部動機和積極情緒來提高生活滿意度,同時心理資本還能通過降低個體的壓力反應來提高生活滿意度。張西超等[5]通過對中小學教師的研究,驗證了職業壓力在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部分中介作用[23]。對可能存在的中介機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檢驗發現:當教師群體面對工作壓力時,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資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因此而產生的壓力反應更低。職業壓力是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影響變量,隨著職業壓力的增高,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會相應降低;反之,當職業壓力相對降低時,主觀幸福感會相對升高。這說明職業壓力是心理資本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的重要中介變量。李銀屏等[24]通過探討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發現,在醫務人員職業疲潰感與職業心理健康之間,心理資本起到積極影響作用。心理資本水平高的醫務人員,獲得的組織支持和社會支持更多,因此對工作更能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工作滿意度也隨之較高。相反,心理資本水平較低的醫務人員,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往往是消極和悲觀的,同時對外部環境的影響更加敏感,更加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以上結果也進一步驗證了工作需求-資源模型的觀點: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本既可直接提升個體的生活滿意度,又可通過減少壓力困擾等消極效應而間接地提升個體的生活滿意度[25]。
就心理資本與壓力困擾之間的關系,國內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二者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或心理資源,心理資本能夠明顯降低個體的壓力反應,使其態度、行為績效免受壓力產生的負面影響。如,在同等情境下,心理資本水平較高的員工,壓力反應和離職率都較低;在中小學教師中也觀察到類似結果,即心理資本水平越高,職業倦怠水平越低[26]。李莉等[27]通過對護士調查研究發現,心理資本水平與護士的績效壓力、職業倦怠呈負相關,即心理資本對職業倦怠水平有負向預測作用。心理資本水平高的護士,普遍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積極的工作情緒,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對完成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愿意在工作中付出努力,敢于面對困難與挑戰,從而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績效壓力,減輕職業倦怠。這表明,醫務人員擁有的心理資本越多,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其面臨的壓力困擾就越少。
本研究還考察了醫務人員壓力困擾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結果發現兩者呈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個體感受到的壓力困擾水平越高,其生活滿意度就越低。這與已有研究結果類似。例如,徐霞等[28]考察醫務人員生活滿意度與壓力覺知、社會支持的關系時發現,醫務人員的壓力知覺與生活滿意度呈中等強度負相關。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因為感受到的壓力過大,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和行為,這不僅會對個體和組織產生負性影響,還會導致生活滿意度下降。周雪瑩等[29]通過對醫學院校大一新生進行研究發現,學生的壓力知覺與其生活滿意度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即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隨著其感受到的壓力增大而降低。同時當壓力增大時,學生更傾向以消極應對方式應對待負面事件和情緒,而較少采用積極應對方式。通過個體對壓力的消極認知和行為反饋,壓力知覺-消極應對-生活滿意度這一路徑,加重了壓力對生活滿意度的負向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醫務人員心理資本普遍處于較高水平,生活滿意度處于較低水平,壓力困擾處于中等水平。醫務人員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顯著正相關,壓力困擾與心理資本及生活滿意度之間均顯著負相關。在心理資本和生活滿意度之間,壓力困擾起部分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東玲,吳佳玲,胡牡麗,等.壓力知覺對醫務人員焦慮水平的影響:復合式多重中介模型[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2,30(4):814-819.
[2] ZHENG R,ZHOU Y,FU Y,et al.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nurse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21,114(5):1038-1049.
[3]劉旭,白學軍,劉志軍,等.農村中小學教師情緒調節策略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探新,2017,36(3):234-238.
[4]楊秀木,齊玉龍,申正付,等.鄉村醫生心理資本、組織認同、工作績效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3(2):350-353.
[5]張西超,胡婧,宋繼東,等.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職業壓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30(2):200-207.
[6] 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著.李超平,譯.心理資本[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7]王然.主觀幸福感與人格外向性的內隱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8]梁寶勇,蔡穎,周亞娟,等.壓力困擾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1):1-4.
[9]趙飛.蚌埠市三甲綜合醫院醫務人員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8.
[10]宋佳萌,范會勇.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1357-1370.
[11]李為芝,徐正圓,武素芳,等.醫學生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生活滿意度的關聯性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22,44(2):280-283,305.
[12] AVEY J B,REICHARD R,LUTHANS F,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attitudes,behaviors,and performance[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1,22(2):127-152.
[13] LUTHANS F,YOUSSEF C M.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2):143-160.
[14] AVEY J B,LUTHANS F,SMITH R M,et al.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well-being over time[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10,15(1):17-28.
[15] AVEY J B,WERNSING T S,MHATRE K H.A longitudimal analysi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and emotions on stress,anxiety,and well-being[J].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11,18(2):216-228.
[16]王鋼,張大均,劉先強.幼兒教師職業壓力、心理資本和職業認同對職業幸福感的影響機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30(4):442-448.
[17] LUTHANS F,AVOLIO B J,AVEY J B,et al.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541-572.
[18] VAN DEN BROECK A,VAN RUYSSEVEIDT J,VANBELLE E,et al.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ver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Advances in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3,1:83-105.
[19]陳翀宇,甘代軍,江景濤,等.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臨床護士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間的中介效應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21,35(4):92-95.
[20]梁寶勇,郝志紅,盧國華.大學生和研究生心理壓力情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1):63-66.
[21]劉旭,劉志軍,王艷,等.心理資本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0):1523-1526.
[22]史文華,李娟,蔣盤強.心理資本對醫務人員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7):638-642.
[23]王海鵬,薛云珍,趙娜,等.組織承諾在公務員心理資本與離職意愿中的作用[J].管理觀察,2019(7):113-115.
[24]李銀屏,周雪梅,羅偉,等.心理資本在精神衛生中心職業疲潰感與職業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J].職業與健康,2021,37(12):1643-1648.
[25] 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6] AVEY J B,LUTHANS F,JENSEN S M.Psychological capital: a positive resource for combating employee stress and turnover[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9,48(5):677-693.
[27]李莉,趙麗芬,佘丹,等.武漢市5家三級醫院急診科護士績效壓力、心理資本對職業倦怠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22,38(20):2747-2751.
[28]徐霞,姚娟,楊力,等.醫務人員生活滿意度與壓力覺知、社會支持的關系[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22,36(8):648-652.
[29]周雪瑩,陳靜,趙云仙,等.醫學院校大一新生壓力知覺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及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23,52(2):137-140.
(收稿日期:2023-04-23) (本文編輯:張明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