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轉型要盡力而為,更要量力而行
河北任丘 李長開
貴刊2023年第7期封面故事《天然氣版圖的世紀變局》一文,重新審視了天然氣在當前能源轉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穩中求進、多能互補”的思路。筆者認為,這一思路可以作為當前我國能源轉型的有益借鑒。
首先,是當前的國情和資源不足的因素。我國總體的資源格局是“多煤貧油少氣”,“以氣代煤”受地區資源稟賦差異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影響,不可能全部適用。每年冬季京津冀區域用氣緊張,再多幾個這樣的大規模用氣的區域,國內資源體系可能難以承擔。
其次,靠擴大資源進口解決不了能源安全問題。能源問題也是地緣政治問題。即使有資源國可以敞開供應,但像被炸的“北溪管道”一樣,誰又能確保資源供應不會被“戛然而止”呢?過量地采取一種用能模式,只會受制于人;多能互補,才能擺脫被動局面。
再次,新能源并不是能源升級的完美解決方案。比如,風電光伏就不能完美解決靠天吃飯的問題,也面臨著低成本輸電和儲電的難題。其應用有很大的條件制約和限制??梢宰鳛檫^渡資源的天然氣也是一樣,采、輸、儲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不是隨時隨地能夠便捷使用的能源類型。
綜合來講,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轉型,不能搞“運動式”減碳,而應該在盡力為之的基礎上量力而行,立足現狀做好能源轉型文章。
撥云見日,未來可期
勝利油田 王道生
陸相非常規頁巖油氣勘探開發作為一個全新領域方興未艾,同時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作為一名初入頁巖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工作者,讀到貴刊2023年第6期《點亮侏羅系油氣藏》一文,倍感振奮,更加堅定了在非常規頁巖油氣領域大發展的信心。
與江漢油田類似,陸相頁巖油氣作為非常規領域,也是我工作所處的勝利東部探區下一步規模增儲建產的重要油氣戰略接替陣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再現了江漢油田科研人員針對重慶復興地區侏羅系陸相頁巖油氣鍥而不舍開展地質評價技術攻關的場景。他們克服該區儲層非均質性強、隔夾層多、資源豐度低、可改造性差、油氣相態混雜、高含蠟等諸多不利因素,不斷測試新參數、探索新方法,在碰壁失靈時不言放棄,最終成功研發出了精細描述技術、甜點評價參數體系和油氣資源量計算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陸相頁巖油氣評價體系,揭開了復興侏羅系相態混雜凝析油氣藏的神秘面紗,大大增強了石油工作者的信心,為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陸相頁巖油氣資源前景廣闊,任重道遠,全新領域充滿著各種挑戰。作為初學者,我將以江漢油田研究院科研人員為楷模,傳承和弘揚石油精神,在干中學、學中干,苦干實干、攻堅克難,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富集機理認識,探索頁巖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地質工程一體化融合工作模式,夯實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根基。
《哈特能源》歐洲天然氣危機仍未結束
2023年4月11日刊
據道達爾負責人說,過去幾年里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危機并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其仍然面臨供應有限以及供暖和發電燃料日益激烈的競爭,仍有供應缺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已從2022年的高點大幅下跌,可能會在年底前再次上漲,歐洲需要在冬季之前補充庫存。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普延尼在紐約哥倫比亞全球能源峰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歐洲獲得液化天然氣的唯一途徑就是支付更高的價格,這就是供求現實?!?/p>
(于 洋)
世界油氣IEA上調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展望
2023年4月15日刊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中國經濟逐漸復蘇,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200萬桶/日,達到創紀錄的1.019億桶/日。IEA在報告中表示:“盡管近幾個月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表現平平,主要因為天氣變暖和工業活動低迷而放緩,但中國及其他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強勁增長正有力地抵消這一影響?!睔W佩克在其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維持其預測,即2023年石油需求將增加232萬桶/日,即2.3%。歐佩克4月2日宣布的意外減產可能會加劇2023年下半年預期的石油供應短缺,并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之際提振油價。
(于 洋)
油價網
美國液化天然氣面臨高昂成本和激烈競爭挑戰
2023年4月13日刊
天然氣成本增加,長期買家和融資的競爭加劇,這可能會阻礙美國之前擬議的一些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目前由于歐洲國家急于建造進口終端并購買液化天然氣,以彌補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影響,全球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很高。盡管液化天然氣需求激增,美國天然氣儲量豐富,但美國下一個液化天然氣出口熱潮可能會停滯,因為成本飆升,融資隨著利率上升變得更加復雜。
(于 洋)
《亞洲油氣》俄羅斯石油收入反彈,出口飆升至三年新高
2023年4月18日刊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隨著燃料出口激增,俄羅斯3月份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飆升至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2023年2月份相比,俄羅斯3月份的石油收入增加了10億美元。國際能源署在其《石油市場報告》中表示,俄羅斯3月份原油和成品油出口增加了60萬桶/日,達到810萬桶/日,這是俄羅斯三年來最高的石油出口水平。出口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出貨量的躍升。
(于 洋)
《E+P》德國關閉最后三座核電站,告別“核電時代”
2023年4月15日刊
當地時間4月15日,德國4月關閉了國內的最后三座核電站,這也意味著,德國將正式告別“核電時代”。在能源問題仍未解決的背景下,有關是否保留核電的爭議仍然存在。德國近期民調顯示,52%的受訪者反對關閉核電站,37%的受訪者贊同,另有11%表示不確定。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后,德國默克爾政府通過了在2022年前完全棄用核能的決定,但在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由于擔心能源短缺,德國政府決定將3座核電站的運營時長延長到2023年4月15日。
(于 洋)
沖突
4月15日起,蘇丹首都喀土穆爆發武裝沖突。目前沖突已經造成超千人傷亡,并蔓延到蘇丹多個地方。2019年4月前總統巴希爾政權被推翻以來,這個盛產石油的非洲國家便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動蕩和危機之中。
供圖/視覺中國
焦點
我國海相深層頁巖氣勘探再獲突破
近日,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又獲重大突破。該公司部署在四川省達州市的頁巖氣專探井雷頁1井,試獲日產42.66萬立方米頁巖氣流。該井埋深超4000米,是我國首次在二疊系大隆組地層實現海相深層頁巖氣勘探突破,進一步拓寬了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領域,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投資3600億元!最大煤制油氣基地推進落地
近日,新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準東煤制氣項目推進會,加快推進準東煤制氣項目落地。新疆準東開發區規劃建設兩個500萬噸煤制油聯產天然氣和化學品基地、2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聯產化學品基地,總投資3624億元。項目計劃至2025年末,首批煤制油氣項日順利開工并取得實質性進展,配套產業、長輸管道建設取得突破。
我國芳烴產業受油品市場的影響加大
2022年,俄烏沖突發生后,國際市場能源和化工品物流重構,美國大量進口高辛烷值調油組分導致亞洲芳烴市場價格大漲大跌,從而帶動國內下游PTA和苯乙烯價格劇烈波動。2023年,美國持續從亞洲進口芳烴產品,亞洲區域內的芳烴供需處于再平衡過程。比如,韓國的PX和純苯出口貿易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對我國PTA和苯乙烯原料供應產生了明顯影響。
國內油價迎來今年最大漲幅
4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550元和525元。本次調價是今年內第三次上調,也是最大的一次幅度上調。本次調價后,今年成品油調價呈現出“三漲三跌兩擱淺”的格局,汽油每噸累計上調370元,柴油每噸累計上調355元。目前來看,多個產油國出臺額外減產計劃,供應趨緊預期增強,疊加亞洲需求前景向好,均為國際油價帶來利好支撐,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概率更大。
美眾議院通過《降低能源成本法案》引爭議
據普氏能源資訊報道,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25票贊成、204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由共和黨提出的《降低能源成本法案》。目前,眾議院已將該法案提交給參議院等待審議。該法案試圖廢除由民主黨提出、經拜登簽署生效的《通脹削減法案》中的部分條款,包括取消石油和天然氣使用費,取消要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減少甲烷排放的相關條款等。因此遭到民主黨人的強烈反對。
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將投資深水油氣勘探領域
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準備在深水和超深水油氣勘探領域投資幾十億美元。原油需求迅速增長的印度,迫切希望降低燃料進口費用、保障能源安全,并鼓勵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加大對國內油氣儲備的開發力度。該公司計劃,到2026年將年勘探支出從700億~800億盧比(約合58.76億~67.15億元人民幣)增至1100億盧比。
本刊速遞
石油企業全媒體主題新聞行動開啟
4月21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國石油記協發起的“堅持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能源強國”全媒體主題新聞行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中國石油集團黨組宣傳部部長張海云、中國石化集團黨組宣傳部副部長俞國明、中國海油集團黨組宣傳部副部長肖佳以及延長石油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肖向東分別向4家采訪團隊授予出征旗。
中國石油新聞工作者協會執行副主席、中國石油報社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霍恚明介紹本次主題新聞行動的總體要求。他提出,各會員單位要圍繞主題精心策劃,充分發揮報網端視微一體化聯動作用,采寫出接地氣有深度的新聞作品,全方位展現我國陸地及海洋油氣田、煉油化工、油氣儲運、市場供應、工程技術裝備等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非凡成就。
中國海洋石油報社以及國家管網集團新聞中心的記者代表宣讀倡議書,來自勝利油田宣傳文化中心、塔里木油田新聞中心、中國海油集團公司新聞中心、大慶油田文化集團、國家管網集團北方新聞中心、延長石油集團新聞中心的記者代表分別進行視頻連線表態。
在現場,4家單位代表高舉旗幟,心潮澎湃,紛紛表示要以更有情、更精煉的文筆,凝聚正能量,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新聞工作者。他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宣傳工作者,更要去記錄這個偉大的時代,書寫讓大家感動、振奮的故事,傳播好石油聲音、能源聲音、中國聲音!
據了解,活動將分為兩個階段。4月至9月是主題報道階段,各會員單位依據媒體不同形態,開設“能源強國縱深行”專欄,組織記者深入一線,講好為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加“油”爭“氣”的動人故事。
9月至11月是總結交流階段。屆時將開展優秀新聞作品交流研討、好記者講好故事以及總結交流會等活動,評選出本次主題新聞行動報道優秀作品與好記者講好故事十佳演講者,交流本次主題報道經驗。
(本刊記者/趙 玥)
中國油氣產業分析與展望系列藍皮書發布
4月15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西南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22—2023)》《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2022—2023)》、《成品油與新能源發展報告藍皮書(2022—2023)》《中國天然氣行業年度運行報告藍皮書(2022—2023)》在京正式向社會發布。
四本能源藍皮書,是目前我國公開出版的全視角研究和分析中國乃至世界能源產業鏈發展現狀和趨勢展望的深度報告。
研究團隊通過搭建多重均衡模型框架,觀察分析2022年中國乃至世界能源市場變化,包括地緣政治博弈、各國能源政策、全球產業鏈演進和商業模式整合,以及由此引發的上下游各環節變化等,預測評估未來一個時期市場走向、進程及其發展趨勢等。
這四本藍皮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年鑒,而是以年度分析和未來展望為基本特征的智庫觀點與報告,旨在為業界提供一個關于油氣市場演進的全景式、立體式圖景,在針對市場波動描述與剖析研判的同時,給出預測與判斷的方法論。
(本刊記者/石杏茹)
數字
5.2%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國原油加工量為6329萬噸,同比增長8.8%,增速比1至2月加快5.5個百分點。2023年1至3月,全國原油加工量為1.79億噸,同比增長5.2%。
165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悉,1至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7.7%和26.2%,市場占有率達26.1%。
210億立方米
截至目前,國家管網集團已累計向海南輸送天然氣超210億立方米,相當于種植闊葉林0.94億公頃,約等于27個海南島面積,可替代燃燒標準煤279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72萬噸、粉塵排放152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