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偉

18年來累計交井709口,總進尺190.6萬米,年均進尺10萬米以上;連續保持國際同類鉆井隊年進尺、年完井數量、鉆機搬家速度三項“世界第一”;實現安全生產可記錄事件為零……
自2004年隨中國石油長城鉆探GW80隊進入泰國市場,蘇飛以一顆匠人之心書寫不凡人生,從司鉆成長為平臺經理,在海外市場展示了中國鉆井速度和中國石油“國際鉆井金剛鉆”品牌,成為了長城鉆探第一名“大國工匠”。
匠人:潛心鉆研 追求卓越
蘇飛畢業于大港石油技工學校。“咱文憑不高,一心只想把鉆井這個活干好。”蘇飛的話語平實,淡淡回憶著他的鉆井工人之路。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石油開始大踏步“走出去”。
因為平時勤奮好學,蘇飛被選入長城鉆探第一批國際市場人才庫。2004年7月,隨GW80隊初次進入泰國市場。
泰國市場一直被西方知名鉆井公司占領。甲方執行的是殼牌標準,對井隊各項作業效率有嚴格規定。
“盡管GW80隊使用的是國內最先進的電動變頻鉆機,但最初甲方及其他服務公司的人總是以懷疑的目光來審視我們的人員和設備。”蘇飛說。
第一口井GW80隊拼盡全力,用時7天完井。雖然甲方很滿意,但搬家用了6天多,遠超出合同規定的2.25天,造成了較大虧損。
蘇飛當時擔任司鉆,既要指揮泰籍雇員干活,又要與當地搬家調度、安全總監打交道。因為自己不懂泰語,溝通不暢成為窩工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此,他堅持抽時間學習泰語。通過學說一些簡單的當地話,泰籍員工一聽就明白,效率自然就高了。
最初英語也是現場工作的障礙。比如,蘇格蘭監督說英語口齒不清,印度人說英語顫音較強,中方員工聽起來是一頭霧水。蘇飛和大家決心攻克這道障礙。
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僅僅幾個月,蘇飛就熟悉了二三十個國家的口音、文化和作業習慣。現場監督和第三方服務人員走馬燈似的替換,他都能自如應對,和他們友好相處。
“我們與西方人員相比,短板除了語言外,在個人素質上存在不適應國際化作業要求的情況。”蘇飛說。要想適應這個市場,就必須努力完善自我。
他每天把《鉆井工程技術手冊》揣在口袋里,一有時間就揣摩鉆井數據和標準。同時,他虛心向老一輩平臺經理、中國石油榜樣人物韓民久學習請教,很快對所在區塊的作業程序、鉆井工藝了如指掌。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蘇飛和隊友們將搬家時間由平均4.42天縮短到了1.89天。第三年,鉆井進尺達12.3萬米,創陸上同類鉆機年進尺世界紀錄。第五年,5公里搬家用時0.96天,創同類鉆機搬家速度世界第一。
伴隨GW80隊作業成績的提升,蘇飛成長進步飛速。2008年6月,他開始擔任帶班兼夜班平臺經理,2011年10月正式成為GW80隊平臺經理。
此后,在泰國與哈里伯頓、斯倫貝謝、法國國際錄井等世界知名油服公司的合作中,蘇飛緊盯國際先進水平,不斷吸收同行先進經驗。在擔任平臺經理后的較短時間內,他總結形成了體系科學化、制度嚴格化、人員專業化、作業標準化、動作規范化、風險可控化的“六化”管理理念。
在他的帶領下,GW80隊先后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中央企業團工委“青年文明號”,以及中國石油功勛鉆井隊、金牌鉆井隊等榮譽。他個人先后獲得長城鉆探功勛員工、中國石油特等勞動模范等榮譽。
匠藝:精益求精 傳承超越
“我在擔任GW80隊平臺經理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蘇飛如是說。
彼時,GW80隊已成為中國石油在海外的一面旗幟,在泰國市場創造了“國際鉆井金剛鉆”品牌。維護好這一榮譽,既要傳承創新,又要與時俱進。這種壓力是他和GW80隊每名員工心頭一塊沉甸甸的石頭。
“命運我不能選擇,但要勇于擔當;結局我不能把握,但要付出努力。”這是蘇飛鼓勵自己的話,也是他當時的心情寫照。
為了延續GW80隊鉆井作業、搬家速度“快”的特點,他運用精益管理理論,總結提煉形成了《GW80隊作業管理精準化模板》《GW80隊鉆機快速搬安精準化模板》。他參與編寫的《GW80隊快速鉆井技術工人讀本》《鉆井量化管理技術》,在全國發行后深受好評。2014年,他申報的《GW80隊快速搬安作業法》獲得中國石油一線員工優秀經濟技術成果一等獎。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停歇。”長城鉆探泰國項目部經理郭安風這樣評價蘇飛。
不斷優化作業程序,降低客觀因素影響,力求搬家計劃更加周密、工作組織更加合理、工序銜接更加緊湊,GW80隊實現了單次運輸超120車次的陸上50D鉆機搬遷實現當天拆卸、當天運輸、當天安裝并通過甲方驗收。10公里0.89天,30公里1.07天,95公里1.19天……GW80隊一次次刷新同類鉆機等距離搬遷的最快世界紀錄。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泰國各個區域實行封鎖限行,給鉆機搬遷作業帶來了極大困難。
為保證搬家順利進行,減少員工感染風險,蘇飛帶領兩名骨干成立井場道路勘察小組,提前進行風險研判,制定防范措施。全隊干部員工發揚石油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僅用1.06天完成52公里搬遷任務。用泰國國家石油公司鉆井總監Sanyapong先生的話說:“GW80,Still NO.1!”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蘇飛強調。GW80隊較高的鉆速和頻繁搬遷必然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為此,他通過實踐摸索,將杜邦理念等與現場工作實際結合,建立起獨有的“兩書一表,四有一卡”HSE先進管理模式。
從2004年至今,GW80隊保持著井深質量合格率、固井質量合格率、設備完好率、滿日費率“四個100%”,年平均進尺超10萬米,18年里賺回了6套設備,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蘇飛希望GW80隊出彩,同樣希望兄弟井隊出色。
2018年,GW221隊初到泰國,由于搬家作業流程不完善,第一次51公里搬家超出甲方規定1.46天。
蘇飛得知后,主動向項目部請戰。他帶領幾名中方骨干和10余名當地雇員去支援,把GW80隊的經驗和做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3個月后,GW221隊的搬家速度和作業效率有了極大提高,平均搬家時間縮短到2天以內,第一年就實現盈利,第二年鉆井進尺突破10萬米大關,成為了泰國陸上鉆井市場的新標桿。
匠心:文化溝通 筑夢成才
作為GW80隊的帶頭人,讓基層更多員工有歸屬感、會絕活、多創效,是蘇飛一直以來的心頭大事。
在蘇飛的倡導下,“傳幫帶”走出國門,推動中泰員工共同成長。他把最難教的泰籍員工收作徒弟,傳授鉆井技能和安全知識。其他中方員工效仿他一對一收徒,幫助當地雇員提升技能素質,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收入更高的崗位。
這些年來,GW80隊有不少泰籍員工相繼走上安全監督、電氣師、機械師、司鉆等重要崗位。不止一名當地員工告訴蘇飛,在其他公司他們把工作當作謀生手段,但在GW80隊他們有歸屬感,有家的感覺。
2018年,蘇飛派隊里的當地員工骨干支援兄弟井隊。48歲的場地工布德在名單里。他哭得很傷心,要求等新隊伍帶起來后還要回來。
“我們既然走出去,就必須適應、了解當地文化,學會尊重對方的文化背景和習慣。”蘇飛說。
一次,一名當地雇員的腳滑到了用撬扛抬起的設備下面。如果設備落下來,就會砸傷他的腳。蘇飛看到后立即跑過去把他的腳踢開。當地雇員的腳保住了,卻指責蘇飛“不尊重”。經過溝通,蘇飛才知道犯了當地的禁忌。一番解釋說明,雙方消除了誤會。
在泰國打井十多年,每逢中泰傳統節日,蘇飛會組織卡拉OK比賽、篝火晚會、美食制作等聯誼活動,讓枯燥乏味的一線井隊變得多彩起來。每當當地雇員家庭遇到困難,蘇飛就組織隊員們捐款相助。深度的文化融合,加深了中泰員工之間的感情,讓當地雇員因為在中國公司工作而感到自豪。
在中方員工心里,蘇飛不僅是頭兒,更是他們的貼心人。常年境外作業,他們的身心承受著較大壓力。蘇飛不僅逐一進行心理疏導,還精心配備了小藥箱,儲備了一些應急藥品,讓大家在身體出現不適時及時得到治療。
“GW80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是提高人員技術素質。”為此,蘇飛堅持抓培訓強業務,促進員工掌握一流技術。他把培訓作為提高員工技能的重要抓手,組織建立了創新工作室,搭建起學習、創新和提升技能的練兵場,培養出了一批技術能手和標兵。
如今,GW80隊的隊員個個身懷絕技——
在機械方面,技術能手霍春德是GW80隊的權威人物。他持有高級技師證及專家證。
陳培雄是長城鉆探工匠。從伊朗項目調到GW80隊當電氣師,他利用一個改造過的集裝箱,開設了創新工作室。班組員工在這個集裝箱里搗鼓出來的許多創新和技改成果投用到井場上,提高了鉆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
機械師許小鋒可謂“六項全能”,被評為長城鉆探“一崗多能”操作標兵。他會多種技藝,就連甲方監督理發都會找他。
…… ……
這就是蘇飛和他的GW80隊員工。從踏上泰國土地的那天起,他們深知立起的不僅是鉆塔,更是祖國的尊嚴。身在異國他鄉,他們用一流的技術,為海外鉆井市場提供最好的服務,立起了中國石油“國際鉆井金剛鉆”的金字招牌。
責任編輯:陸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