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玲
骨折后采取石膏固定,主要是防止肢體活動,保持骨折的穩定性,避免骨折錯位,促進骨折的愈合。但骨折患兒由于活潑好動,石膏固定后如護理不到位,可引起外固定失敗、骨折再位移、肢端血液循環障礙等并發癥或后遺癥。兒童骨折石膏固定后,家長如何護理呢?
肢體腫脹護理
在發生骨折后,患肢會逐漸腫脹,一般在一周左右腫脹達到頂峰,然后慢慢消腫。這屬于傷后的正常現象,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這時,要密切觀察孩子肢體部位的感覺和血運。如果孩子主動訴說患肢有非常強烈的疼痛感,且皮膚蒼白或發紫、冰涼、麻木,基礎活動受到限制,甲床血液不充盈等,提示肢體發生循環障礙。此時,家長應將患兒送醫檢查,并進行相應處理。
做好日常活動護理
在對孩子患肢進行石膏固定后,其他沒有進行固定的位置應繼續保持正常的活動,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膝關節、踝關節、腳趾等。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僅可以防止長時間不運動造成的關節僵硬,幫助恢復其他各項功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消腫速度。
飲食護理
在骨折治療前期,孩子胃口會受到影響,所以飲食盡可能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如魚湯、肉湯、蛋湯等。隨著病情好轉、孩子食欲提升,此時要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如瘦肉、魚肉、雞蛋、豆制品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是幫助孩子骨折恢復的關鍵要素,因此,要多加入一些含鈣、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新鮮的果蔬等。
防水護理
不管使用的石膏支具有沒有防水功能,都不建議沾水,特別是孩子日常嬉鬧時,要防止有水的地方。如果在康復期間需要洗澡,應注意保持石膏干燥,必要時可以使用保鮮膜或膠帶包扎雙層塑料袋防水。如石膏出現污漬,要及時擦掉。在下雨天,要減少外出。如果被雨水意外打濕石膏,面積不是很大,可以使用吹風機吹干;如果打濕面積較大,要及時到醫院更換石膏。因為即使石膏可以做到防水防潮,但是內部襯墊不具備防水功能,當水分侵入到石膏和皮膚,會引起患兒各種不適,如瘙癢、異味,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干燥,嚴重時會造成細菌感染、潰瘍、皮疹等。
固定后要抬高患處
在骨折固定完成后,如果肢體呈現出下垂狀態,則不利于消腫,會影響正常康復速度,嚴重時還會導致肢體腫脹加重。所以,如果上肢發生骨折腫脹嚴重,家長應該將其懸吊在患兒胸前;如果是下肢腫脹,最好讓患兒平臥或將患肢抬高,可用墊子類的物品墊高,高度要超過心臟水平,以更好地促進血液回流,減輕水腫。
結語
家長要遵醫囑定期帶骨折患兒復診,因為孩子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即使骨折痊愈,也可能出現生長發育不對稱的問題。特別提醒,如出現任何情況要及時到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