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老年性膝骨關節炎屬于一種慢性的關節疾病,是由于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膝關節長期過度勞累,引起的膝關節退化性病理改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或不靈活。老年膝骨關節炎主要的治療原則是預防軟骨進一步磨損。患者在疼痛時可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以及活血化瘀的中成藥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也可以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保護軟骨。如果出現嚴重的膝關節炎,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如關節置換術等。本文主要介紹老年膝骨關節炎的危害,以期提高大家對該病的重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老年性膝骨關節炎的危害
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
當人體逐步老化,或遭遇創傷、疾病時,關節軟骨中Ⅱ型膠原纖維會出現退化,逐漸斷裂變短,致使關節軟骨失去彈性,并進一步出現裂縫、大皰、糜爛與潰瘍,導致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會加劇軟骨磨損,使得膝關節軟骨完整性遭到破壞。
膝關節發生畸形或變形
膝關節炎畸形分為關節內畸形和關節外畸形。關節外畸形是先天結構異常,或創傷后股骨、脛骨發生畸形愈合所致;關節內畸形主要是過度磨損所致。一般亞洲人的力線集中在內側,尤其是女性,因此膝關節內側軟骨更易磨損。軟骨磨損后,應力向內側集中,使得逐漸軟骨脫落,出現骨質磨損、壞死、吸收,造成膝關節內翻畸形。
關節疼痛、無法使勁
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是由于膝關節內骨骼增生、老化、退變,導致關節間隙狹窄,壓力增大。在膝關節活動時,骨骼組織由于摩擦,會傷及軟骨、滑膜、半月板,引起膝關節疼痛,同時伴有關節腫脹,影響活動。
骨質增生
膝關節在運動的過程中,無論是比較舒緩的日常步行,還是比較劇烈的跑步、跳高等運動,都會對膝關節產生一定的損傷。由于各種急慢性損傷長時間刺激,會逐漸形成骨質增生,嚴重的甚至影響到膝關節的功能。而增生的骨質還有可能脫落到關節內,形成關節內游離體。 軟骨下骨板病變隨著疾病的發展,因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并可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
危害腎臟功能
老年性膝關節炎患者出現腎功能障礙,多與長期使用抗類風濕藥和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有關,停止用藥后即可逐漸改善。長期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也有可能引起間質性腎炎,雖然進展緩慢,但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腎病患者應慎重使用。
造成皮膚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皮膚病,具有代表性的為類風濕結節。另外,惡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壞死性脈管炎,出現一種紫癜、潰瘍和壞疽混合存在的皮膚病變,多見下肢部位。
引發肺部疾病
肺間質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肺間質病變,可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患者出現干咳,活動后胸悶、氣短、活動耐量下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要進行常規的肺部CT檢查,尤其是高分辨CT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肺間質病變,及時給予治療。
胸膜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還會出現胸膜炎的表現。如果胸水量相對較少,可出現與呼吸有關的胸痛現象;如果胸水量較多,會壓迫肺組織,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
類風濕性結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肺內可以出現結節樣病變,即類風濕性結節,出現刺激性干咳。結節的基本病理變化是血管炎,因此部分患者可以出現肺部空洞,甚至表現出咳血等臨床癥狀。
眼部病變
眼部癥狀可先于全身癥狀數月或數年出現,如眼部干燥、眼內壓增高,有的則為病程中的突出表現。病變可累及角膜、視網膜、色素層,引發白內障、眶肌炎、眼肌麻痹、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關節攣曲
由于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攣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發生功能障礙。
如何預防老年性膝骨關節炎
避免久蹲
不要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所承受重量是人體總體重的3~6倍。盡量讓膝關節和肌肉群一同工作,如在拿重物時,需讓腰肌配合其他肌肉群,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膝關節因承重過大而受損,引發膝骨關節炎。
生活中注意姿勢
平時走路和勞動時,注意姿勢正確,不要扭動身體。在下蹲時,最好也改為低坐位,而不是直接下蹲或長時間站著。當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時,為了防止膝關節固定以及承重過大,需時不時變換姿勢,放松膝關節部位肌肉和神經。另外,在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盡量選擇穿柔軟的厚底鞋和運動鞋,可減緩膝關節沖擊力,避免膝關節過度磨損和損傷。
保持體重正常
當體重超標時,關節負重也會增加,所以要盡可能保證體重在正常范圍內。也不要長期久站久坐,否則不但脂肪容易堆積,關節也容易僵硬、酸痛,不利于膝骨關節炎的防治。
適度進行體育鍛煉
在參加體育鍛煉前要做好準備工作。熱身時,需緩慢輕柔地舒展膝關節,待膝關節充分活動后,再慢慢增加運動量。運動過程中,如果有壓腿項目時,要防止腿突然抬高,否則會過度牽拉膝關節,易引發膝骨關節炎。
多攝入優質蛋白
想要預防膝骨關節炎的發生,飲食上需多攝入富含膠原蛋白、異黃酮、蛋白質的食物,不但可以防止骨質疏松,還能加速骨骼關節對鈣質的代謝,以起到預防膝骨關節炎的作用。
膝蓋保暖
避免膝關節吹風受寒,適當對其進行熱敷。
不要在潮濕的環境生活
關節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會使得代謝發生紊亂,導致滑膜增生伴滲出,刺激關節軟骨發生變性、糜爛、壞死,囊性變后出現骨質增生。
控制血糖
血糖高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膝蓋疼痛,引發骨性關節炎。所以,控制血糖對于治療和預防老年性膝骨關節炎非常重要。
此外,女性絕經后需要增加含鈣和含維生素D的食物的攝入量;平時在家要少抱孩子,少做家務,這樣可以減小下肢的壓力,預防老年性膝骨關節炎的發生。
結束語
綜上所述,老年性膝骨關節炎的危害性非常大,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所以一旦出現相關癥狀,特別是老年人,應主動到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