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
微生物是指肉眼難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霉菌、衣原體、支原體等。
什么是微生物檢驗
微生物檢驗是一種從人體中或一些產品當中提取樣本,并檢測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類型與含量的檢驗方法。微生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的對人類有益,但有的對人類有害。只有借助科學有效的微生物檢驗,才能更好地判斷出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微生物檢驗的具體步驟
取樣
在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需采集檢驗樣品。其中,對人體微生物檢驗相對簡單,只需從患者身上獲取樣本即可;對產品樣本的采集則相對復雜,樣本不僅需要具備對整體的代表性,且要對取樣用到的取樣筐、取樣勺等工具使用酒精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必要時使用紫外線燈進行進一步消毒處理。工作人員在取樣前要做好手部清潔工作,在取樣完成后立即送達要求的區域,將獲取的樣品放入工作臺,準備進行微生物培養與檢驗。
接種
在獲取樣本后,工作人員需要將其中的微生物移植到適合生長的人工培養基或活生物體內,這一過程被稱為接種。常用的接種工具有接種針、接種環、玻璃涂棒、小解剖刀等。接種方式有劃線接種、三點接種與穿刺接種等。其中,劃線接種是最常用的接種方式,主要使用接種環、接種針等在固體培養基的表面進行來回直線型移動接種;三點接種常用在霉菌接種與研究上,使用裝置將少量的微生物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接種;穿刺接種則是研究微生物動力或培養厭氧菌時常用的接種方法,即使用接種針蘸取少量的菌種,在半固體培養基中做直線穿刺接種。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接種都必須保持無菌操作模式,培養基需要經過高壓滅菌,接種的過程也需要在無菌環境下使用經過滅菌處理的工具進行接種。
分離純化
通常情況下,人們獲取的樣本當中不只含有一種類型的微生物。但在進行微生物鑒定時,所需要的微生物一般要求為純培養物,因此在培養前還需要對其進行分離純化。通常情況下,微生物分離純化的方式有傾注法、涂布法等。其中,傾注法指的是將微生物懸液進行稀釋,并與40℃~50℃的營養瓊脂混合,之后傾注到無菌培養皿中,等到含菌瓊脂凝固后倒置,使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后形成菌落,最后去單個菌落,重復上述步驟得到純培養物。涂布法則是將微生物懸液稀釋,后在已經凝固的無菌營養瓊脂上使用無菌玻璃刮刀對其進行均勻涂布,最終在恒溫培養下得到單個菌落。
微生物培養
在獲取純培養物后,工作人員就可以對微生物進行培養。在此過程中,根據微生物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以將培養方法分為好氧培養與厭氧培養兩類。其中,好氧培養又稱“好氣培養”,這種微生物在培養時需要加入氧氣,否則就無法正常生長。一般需要使用棉花塞過濾獲取無菌空氣,或是借助搖床震蕩來使空氣進入培養瓶中;厭氧培養則需要清除培養基當中的氧氣。根據培養基狀態,又可以分為固體培養與液體培養兩類。其中,固體培養指的是在疏松且有營養的固土培養基中進行微生物培養;液體培養是指將微生物直接接種于液體培養基中,并不斷振蕩或攪拌,使微生物均勻地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一種培養方法。
微生物鑒定
在完成微生物培養后,工作人員需要對微生物進行形態觀察、生化實驗、化學成分分析、基因型分析以及系統發育分析等五個方面的鑒定。其中,形態觀察指對微生物進行染色,后使用顯微鏡對其細胞的形狀、大小、排列以及細胞結構等進行分析,進而根據微生物形態結構上的差異做出鑒定;生化實驗分為糖酵解實驗、淀粉水解實驗等,能夠幫助工作人員有效判定微生物各方面能力;化學成分分析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判斷微生物屬于放線菌還是其他細菌等。通過完善的微生物鑒定,工作人員可以有效判斷出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影響,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微生物保存
在微生物鑒定完成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對微生物樣本進行保存,使其在一定時間內具備菌種原本的優良特性。常用的保存方法有定期移植法、液體石蠟法、零下80℃低溫凍結法等。其中,定期移植法是定期將菌種重新在適宜的培養基上接種并培養的保存方法,屬于一種常用的短期保存方法;液體石蠟法指的是在菌種培養基當中注入滅菌的液體石蠟覆蓋整個培養基表面,使微生物在隔絕的環境下保存。只有嚴格遵循“真空、冷凍、干燥”的三大微生物保存原則,才能更有效地保持微生物樣本的質量。
微生物檢驗如何控制質量
在微生物檢驗過程中,檢驗質量的控制指的是使微生物從樣本采集到完成鑒定的全過程當中,隔絕外來微生物對樣本的污染,確保微生物檢驗的結果準確無誤。通常情況下,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方式分為外部質量控制與內部質量控制兩種。其中,外部質量控制指的是將實驗室檢驗完成后獲取的微生物質量檢驗結果與其他實驗室在相同環境下相同微生物檢驗的結果進行對比,根據微生物質量檢測結果的誤差判斷微生物檢驗工作的質量。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質量控制方法有時會受到不同實驗室當中設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微生物檢驗質量難以控制在一定的標準內。
內部質量控制又被稱作控制變量法,包括使用不同分析設備檢驗、不同操作人員檢驗、不同樣本檢驗以及不同檢測溶液檢驗等,借助對上述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變量更換來確定微生物檢驗過程當中究竟是哪一個環節發生問題與誤差,從而使微生物檢驗的結果更加真實有效。
結語
微生物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處不在,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只有對微生物采取適當的檢驗分析措施,并針對不同微生物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應對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