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艷



摘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MR)用于直腸癌手術前T分期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行手術治療的68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術前患者均采用西門子3.0T磁共振掃描儀實施MR常規序列和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收集患者診斷結果,統計兩者聯合的術前T分期診斷結果。以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統計兩者診斷結果,評估診斷效能。結果 68例直腸癌患者術后病理組織學診斷確診T1期15例,T2期27例,T3期19例,T4期7例。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1分期、T2期、T4期分期診斷敏感度和總敏感度均顯著高于常規序列或DWI單獨診斷(P<0.05);常規序列術前T1分期、T4期分期診斷敏感度和總敏感度均顯著低于DWI單獨診斷(P<0.05)。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1分期、T2期、T4期分期診斷準確度和總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常規序列或DWI單獨診斷(P<0.05);常規序列術前診斷總準確率均顯著低于DWI單獨診斷(P<0.05)。結論 MR常規序列對直腸癌T分期診斷準確率欠佳,而DWI診斷準確率有所升高,兩者聯合可有效提升診斷準確性,可為直腸癌術前準備提供可靠的資料,便于制定準確的手術方案,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直腸癌;磁共振;T分期;鑒別診斷;敏感度;準確率
常規MR序列掃描中,容易受到磁敏感偽影等因素影響,診斷準確率有待提升。DWI是MR檢查的新模式,可通過組織細胞水分子運動和信號強度變化,評估組織的微觀改變,可明確侵犯的腸管周徑和長度,并可確定病變內部結構,可更好地判斷直腸癌浸潤范圍和淋巴結轉移,直觀確認直腸癌浸潤情況[1~3]。本研究旨在探討磁共振(MR)用于直腸癌手術前T分期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行手術治療的68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62.51±15.42)歲;直腸腫瘤位置:下段18例,中段17例,中下段20例,上段13例;病程0.2~1年,平均病程(0.75±0.23)年。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術前患者均采用西門子3.0T磁共振掃描儀實施MRI常規序列和DWI檢查;患者檢查前禁食12 h,指導其仰臥位,8通道腹部相控陣線圈實施MRI常規序列,少量空氣經肛門注入,隨后實施盆腔橫斷面行常規T2WI序列和T1WI序列掃描(L5下緣至肛門處);T2WI作矢狀面掃描(TSE序列);高分辨率T2WI橫斷面掃描(覆蓋全直腸),采用TSE;高分辨率T2W1斜橫斷面,垂直于腫瘤所在腸壁基底部,采用TSE;高分辨率T2WI冠狀面,大范圍掃描,采用SPACE序列;T1WI橫斷面掃描。矩陣為320×256,掃描野為26 cm×26 cm,層間距為1 mm,層厚為4 mm。隨后行DWI掃描,多b值DWI橫斷面掃描,采用DW-EPI序列,采用兩次激發平面回波成像系列做矢狀位、軸位掃描,設置層間距1 mm,層厚4 mm,TR=4500 ms,TE=93 ms,矩陣為198×198,掃描野為26 cm×26 cm。獲取患者掃描數據,傳入工作站處理。由2名資深影像學醫師共同閱片,討論后出具診斷報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 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術后病理診斷結果
68例直腸癌患者術后病理組織學診斷確診,T1期15例(22.06%,15/68),T2期27例(39.71%,27/68),T2期19例(27.94%,19/68),T4期7例(10.29%,7/68)。見表1。
2.2 MRI常規序列術前T分期診斷結果
MRI常規序列術前T分期診斷情況見表1;MRI常規序列術前T分期診斷效能顯示:T1期診斷敏感率為26.67%、T2期為62.96%、T3期為84.21%、T4期為71.43%;T1期診斷診斷準確率為76.47%、T2期為66.18%、T3期為85.29%、T4期為95.59%,總準確率為61.76%。見表2。
2.3 DWI術前T分期診斷結果
DWI術前T分期診斷情況見表3;DWI常規序列術前T分期診斷效能統計顯示:T1期診斷敏感率為66.67%、T2期為70.37%、T3期為84.21%、T4期為85.71%;T1期診斷診斷準確率為88.24%、T2期為77.94%、T3期為86.76%、T4期為97.06%,總準確率為75.00%。見表4。
2.4 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分期診斷結果
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分期診斷情況見表5;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分期診斷效能統計顯示:T1期診斷敏感率為100.00%、T2期為96.30%、T3期為94.74%、T4期為100.00%;T1期診斷診斷準確率為100.00%、T2期為97.06%、T3期為97.06%、T4期為100.00%,總準確率為97.06%。見表6。
2.5 兩者單獨診斷及聯合診斷效能比較
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1分期、T2期、T4期分期診斷敏感度和總敏感度均顯著高于常規序列或DWI單獨診斷(P<0.05);常規序列術前T1分期、T4期分期診斷敏感度和總敏感度均顯著低于DWI單獨診斷(P<0.05),見表7。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1分期、T2期、T4期分期診斷準確度和總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常規序列或DWI單獨診斷(P<0.05);常規序列術前診斷總準確率均顯著低于DWI單獨診斷(P<0.05),見表8。
3討論
直腸癌術前T分期相關文獻報道顯示,DWI可動態增強掃描軟組織信號強度,與常規序列相比,可有效提升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4~6]。本研究發現,常規序列術前T1分期、T4期分期診斷敏感度和總敏感度均顯著低于DWI單獨診斷,常規序列術前診斷總準確率均顯著低于DWI單獨診斷,可知DWI能提升診斷準確性,但是診斷準確性、敏感度仍有待提升。
此外,兩者聯合術前T分期診斷效能大幅度提升,T1期診斷敏感率為100.00%、T2期為96.30%、T3期為94.74%、T4期為100.00%,而常規序列聯合DWI術前T1分期、T2期、T4期分期診斷敏感度和總敏感度均顯著高于常規序列或DWI單獨診斷,T1分期、T2期、T4期分期診斷準確度和總準確度也均顯著高于單獨診斷者 ,可知兩者聯合診斷可有效提升術前T分期診斷敏感度和準確性,可為術前診斷和手術方案制定可靠的數據。
綜上所述,MR常規序列對直腸癌T分期診斷準確率欠佳,而DWI診斷準確率有所升高,兩者聯合可有效提升診斷準確性,可為直腸癌術前準備提供可靠的資料,便于制定準確的手術方案,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陳鷹,王貴良,馬榮,等.高分辨率MRI聯合動態增強掃描對老年直腸癌術前T、N分期的診斷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22,20(6):523-527.
[2] 汪濤,劉文思,郭新,等.CT聯合MR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對直腸癌術前分期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2,32(10):1768-1771.
[3] 陳代標.分析MR成像用于直腸癌術前分期的診斷效果及其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2,31(10):1872-1874.
[4]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21(1):92-106.
[5] 馬文帥,高遠翔,高聳,等.2D TSE與3D SPACE序列對直腸癌術前T分期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22,30(9):903-908.
[6] 廖章慧,崔宇.3.0T MRI與64層MSCT在中低位直腸癌術前T分期中的鑒別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1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