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合

本是80后干部,卻有著與年齡不相符合的花白頭發。此前因與年齡形成鮮明對比的花白頭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副縣長李忠凱,現已到上海掛職。
“掛職是黨培養和使用干部的一個重要途徑,掛職交流有利于干部的成長,李忠凱赴滬掛職對其他干部也有激勵意義和示范效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
李忠凱“走紅”網絡與一次干部公示有關。
2018年11月,楚雄州委組織部發布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擬將時任大姚縣灣碧鄉黨委書記李忠凱提名為大姚縣政協副主席候選人。
公示資料顯示,李忠凱生于1980年8月,獲得提名時正是38歲,在公示的照片上,李忠凱兩鬢蒼蒼,頭發花白,與年齡形成鮮明對比。
該公示發布后,部分網友質疑其年齡有問題,有網友甚至說“快退休了”。對于質疑,楚雄州立即安排人員核查。經再次復核干部檔案和其戶籍資料,確定公示中的照片為李忠凱本人。
隨后,楚雄州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對媒體確認,“可以肯定的是,照片是他本人,年齡也對得上”,“我們與大姚縣委組織部做了溝通,他們再次確認,李忠凱的簡歷信息與照片都是準確的”。
李忠凱出生在大姚縣普通農戶家,父母以務農為生,家里還有一個妹妹。
李忠凱從云南省楚雄農業學校畢業后,先后在楚雄州大姚縣七街鄉林業站、金碧鎮林業站工作。因工作認真負責,2007年開始李忠凱先后擔任大姚縣金碧鎮鎮長助理,金碧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灣碧鄉黨委委員、人大主席,灣碧鄉黨委書記等職。
“他剛參加工作時看起來很年輕,后來隨著身上的擔子加重,工作的鄉鎮條件也艱苦,所以幾年后,他就大變樣了,判若兩人。”大姚縣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照片是2018年11月13日在照相館拍的。我記不清頭發什么時候開始白的,之前也去染黑過,但拍照那天到縣城已經很晚了,所以沒來得及去打理。”面對網友的質疑,李忠凱也有些無奈,“人擺在這里,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不是像一些網友說故意弄白的。”
2018年10月,楚雄州表彰了10名擔當作為的干部,李忠凱是其中之一。李忠凱被評為“楚雄州擔當作為的優秀基層干部”。當地官方說,這是“好中選優、優中選優”。
成為“網紅”后,李忠凱曾說:“我只是眾多基層干部中的一員,比我辛苦的還很多,我更關心的是網友對基層干部的關注,而不是關注我的白頭發。”
大姚縣政府官網顯示,副縣長李忠凱負責衛生健康、醫療保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水務、防汛抗旱等方面的工作。
從履歷看,李忠凱長期在基層工作,在灣碧鄉工作超過8年時間。
在灣碧鄉,李忠凱有兩項重要任務,一是推進觀音巖水電站移民搬遷,二是脫貧攻堅。
相關材料顯示,灣碧鄉屬于觀音巖水電站建設淹沒區,該鄉移民搬遷涉及809戶3019人。
《楚雄日報》曾在題為《務實扎實的好書記——記大姚縣灣碧鄉黨委書記李忠凱》的報道中介紹了他的事跡:在涉及809戶3019人的移民搬遷工作中,他踏遍了所有搬遷戶的門檻,被群眾譽為“移民好書記”;在突如其來的泥石流滑坡搶險救災中,他沒日沒夜奮戰在抗災救災最前線,實現了大災面前“零傷亡”;在脫貧攻堅戰中,他遍訪全鄉1656戶貧困戶,精準施策,努力尋求脫貧致富的良方……
短短兩年時間,李忠凱所在的鄉鎮實現了移民搬遷協議簽訂、移民舊房拆除、庫底清理、搬遷入住和如期下閘蓄水五個目標。
據報道,那段時間,李忠凱最長50多天沒有回過縣城的家。談及此事,他卻覺得沒什么,“我們的干部都差不多的”。
此外,灣碧鄉曾經有一個沉重的“別名”——省級建檔立卡貧困鄉。當時,全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6000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7.24%,基礎設施薄弱、生態脆弱。
李忠凱結合當地光熱資源、海拔落差以及立體氣候,提出了產業富民經——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中水產,江岸蔬果、江上旅游。在他的帶領下,灣碧鄉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此前媒體報道,近年來,云南省大力提拔任用在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實績突出的干部,李忠凱就是其中之一。
李忠凱成為大姚縣政協副主席候選人時,大姚縣委組織部一名工作人員曾說:“我平時跟他有過接觸,他工作盡職盡責,真的比較辛苦。組織將他作為候選政協副主席是一個好的導向,一個實實在在干事的干部就應該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來。”
如今,李忠凱到上海掛職。竹立家提到,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上海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到上海掛職有利于開闊基層干部的眼界,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服務能力。掛職干部回到當地后,可以利用在上海學到的先進經驗,積極推動鄉村振興。
在竹立家看來,李忠凱赴滬掛職對其他干部也有激勵意義和示范效應。“我們要培養和使用什么樣的干部?就是要用政治立場堅定,成績突出,得到群眾擁護的好干部。”
(摘編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楚雄日報》《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