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驊

在干部問題上,雍正皇帝移棋設子往往不拘常規,有時甚至讓人目瞪口呆。直到后來人們才明白,當時他考慮的是整個大棋局,可謂非常之人必有非常舉措。
對官員每三年考核一次,是清朝官場的例行公事。1724年又是考核年,即位不到兩年的雍正皇帝,對一個縣官的處理不同以往,讓各級官員吃了一驚。
此縣官名叫常三樂,任直隸吳橋縣令,負責考核他的是直隸巡撫李維鈞。
通過認真聽取下屬意見,查閱文書檔案,走訪地方士紳,李維鈞給常三樂寫了兩條評語,一是“操守廉潔”,認可他是個清官;二是“懦弱不振”,認為其工作打不開局面。他據此平調常三樂去管教育,因為教書育人對操守要求高,工作量卻不大,對他比較適宜。
吏部官員看了考核報告,向李維鈞提出一個問題:“你說常三樂工作不勝任,有什么具體表現,給吳橋縣造成了什么嚴重損失?”
盡管常三樂工作吃力,但是錢糧該收的也收了,社會治安也說得過去,還真挑不出大毛病來。
吏部官員說,既然沒發現實質性問題,把人家調離重要崗位,理由不充分,也不符合慣例,提醒提醒就算了。
李維鈞堅持自己的看法。吏部官員自信地說,咱也別爭了,還是請示皇帝吧。
雍正皇帝看了報告,朱筆一揮:撤職!理由很簡單,縣域是社稷基石,縣令責任重大,常三樂沒有責任心,本身就是失職瀆職,難道還要等著出大事嗎?
其實常三樂真該偷著樂。后來,山東曹縣盜賊猖獗,社會治安很成問題,老百姓直叫苦。縣令王錫玠不敢抓不敢管,結果被摘掉烏紗帽,還被判了5年刑。
正二品的云南開化總兵仇元正,為人老實本分,但作風拖拉,工作長期沒起色,雍正皇帝勒令其馬上退休回家。
康熙末期,官場的貪、懶靡然成風,通不過考核的官員很少,被嚴肅處理的官員更少。出了問題,官員往往被罰俸了事,政治前途一點也不受影響。
眼看雍正皇帝的治吏新政如此嚴厲,各級官員在震驚之余,終于回過味來:看來,官是不好當了!不但要兩手干凈,這雙手還必須干活。
但是,有的人思想一時轉不過來。代理湖廣提督岳超龍向雍正皇帝表決心說:“為報答皇上厚愛,我一定做到廉潔自律,兩袖清風。”
雍正批示道:這要求太低了吧!當官本來就不該貪。如果只滿足于“清官”的好名聲,卻“倒了油瓶不扶”,不就是“繡花枕頭”嗎?
貪能誤國,懶也誤國,無所作為的“清官”就是庸官,跟利欲熏心的貪官一樣,都不是好官。作風上正派廉潔,工作上敢于擔當,二者缺一不可。這就是雍正皇帝的用人觀。
雍正六年(1728年)元宵夜,內閣工作人員小藍正在上班,忽然進來一個高個子中年人。兩人一見如故,邊喝茶邊侃大山。
高個子問,你是什么官?
小藍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是官,只是一個小小的工勤人員。
高個子問:其他人呢?
小藍回答,都回家看燈去了。
高個子很好奇地問道:你不喜歡看燈嗎?
小藍說,當今皇上勵精圖治,聽說晚上都不睡覺,萬一有個急件,沒人跑腿可要誤大事!
高個子點點頭,又問小藍將來有什么打算。
小藍說,假如天上掉餡餅,我能到船舶管理所工作就好了。我家孩子多,這樣就算是鬧饑荒也餓不死。
高個子哈哈一笑,便告辭了。
第二天一上朝,雍正皇帝就問:哪個船舶管理所有空缺?下面官員說廣州有。雍正皇帝說,讓內閣的小藍去吧。大家正在驚訝中,雍正皇帝又讓人告訴小藍,要吃魚自己下水撈,不能討漁民便宜。
只要正派能干,雍正皇帝都會重用,哪怕有不同看法。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主政河南、山東的時候,配合雍正新政,狠狠打擊貪官污吏,大力整頓官場作風,就連中央官員到地方收了禮,他也敢向皇上報告,得罪了不少人。但雍正皇帝把他樹為模范總督,號召高級官員向他學習。
當時,戶部向各省要錢擴充小金庫是公開的秘密。戶部一個叫李衛的官員,曾多次向戶部尚書提意見,但并未得到回應。李衛就弄來一個柜子,寫上“尚書專用錢柜”字樣,放在了衙門口。當時雍正還是雍親王,他記住了李衛的名字。當雍正皇帝執政后,幾乎年年提拔李衛,李衛也大刀闊斧工作,政績斐然。
有其臣必有其君,雍正皇帝本身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勤奮、有作為的君王之一。
雍正皇帝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有過生日那天才給自己放一天假。現存檔案表明,他光在奏折上就批了1000多萬字,是全部《資治通鑒》字數的3倍多。
雍正的父親康熙創造了一個盛世神話,但也留下了一堆問題:吏治腐敗、效率低下、國庫空虛。
雍正皇帝即位后,既不容忍“貪”,也不容忍“懶”。他首先誅殺貪官,保持高壓,讓官員們聽到“錢”字就發抖。在對貪官執行死刑時,他常組織官員到場觀看,認為現場警示教育更管用。
與此同時,雍正皇帝獎掖勤能,責罰庸懶,逼迫官員改變作風。大家如夢初醒,意識到不是現在官不好當了,而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混日子了。
于是,各級官員很快適應了新形勢,紛紛行動起來。官場風氣迅速扭轉,號稱“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為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創設軍機處,集中權力推進改革;取消人頭稅,緩解社會矛盾;改土歸流,維護國家統一等大動作,如果沒有肅貪治懶的鋪墊,是不可想象的。康熙末年,國庫存銀僅3200多萬兩,到雍正七年(1729年),已增長到6000多萬兩。
時光川流不息。讓官員告別“貪”“懶”惡習,插上“廉”“能”雙翅,扶搖天地,大有作為,雍正皇帝成功的秘密,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仍然在閃著光。
(摘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中國歷史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