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棟

一場糧食購銷領域興利除弊的專項整治,正在持續深化。
4月13日,陜西省通報7起糧食購銷領域典型案例;4月12日,安徽省通報8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4月11日,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正廳級干部吳青春被公布接受審查調查;3月31日,出逃不到兩個月的陜西省西安市糧食局原局長李西安被緝捕歸案……
自今年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關于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以來,各級紀委監委加大懲治力度、以案促改促治,推動系統治理、長效治理取得新成效。
1月3日,元旦后的首個工作日,浙江省溫州市樂豐糧油有限公司出納蔣汝怡向樂清市監委主動投案。2016年至2022年,蔣汝怡利用其掌握公司賬戶的機會,挪用公款1522萬元。專項整治開展后,不斷刷新的案件通報,讓她變得忐忑不安。去年末,在參觀全省專項整治工作展后,蔣汝怡感覺“實在熬不下去了”,在家人的陪伴下主動投案。
2021年8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一場直面現實的問題清理,在糧食購銷領域迅速展開。
姬朝軍,安徽省亳州市譙糧第一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在得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要懲治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后,他癱坐在辦公桌前整整一個下午,感到自己恐怕難以“過關”。在出發接受組織談話前,他悻悻地向家人說:“這次去了就回不來了。”
專項整治啟動后,一批像姬朝軍這樣的問題干部被嚴肅處理。2021年10月,黑龍江省糧食局原黨組書記、局長胡東勝接受審查調查,成為首個被查處的省級糧食局局長;2021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福禮接受審查調查,成為首個被查處的糧食集團董事長;2022年1月,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接受審查調查,成為糧食領域首個被查處的中管干部……
紀檢監察機關圍繞“人、責、糧、庫”等關鍵環節,對涉糧腐敗問題進行集中糾治,一大批糧倉“碩鼠”“蠹蟲”被嚴肅查處,其中包括徐寶義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2名中管干部,40余名廳局級干部。
面對省委巡視組,自以為“靠糧吃糧”手法隱蔽的江蘇省丹陽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原負責人巫朝輝,還是抱著僥幸心理,“想少發現問題,想僥幸過關”。
為應付監督檢查,巫朝輝曾安排糧庫職工提前將一個直徑30多厘米、深度約80厘米的鋁筒埋在固定扦樣點,引導上級部門檢查人員到指定位置抽檢。
2021年10月,在江蘇省委第七巡視組巡視丹陽糧儲時,巫朝輝對巡視組的提問遮遮掩掩、不講實話,違反規定找被巡視談話的職工了解情況,得知巡視組測量儲備糧庫倉儲量后,安排職工連續兩夜運糧補倉……殊不知,其伎倆早已暴露。
巡視組在核算公司賬目時進一步發現,丹陽市香禾糧食有限公司與丹陽糧儲交易頻繁。通過調取前者工商登記資料,查明其系巫朝輝妻子王某某開設。排查二者交易情況后,一筆蹊蹺貸款浮出水面:2021年5月,香禾公司以與丹陽糧儲簽訂的糧食購銷合同,向銀行申請了一筆貸款。銀行將該貸款項下的1000萬元支付給丹陽糧儲,同日,丹陽糧儲從另一家銀行賬戶開具了一張1000萬元的匯票,經過復雜資金流向,最終流入王某某控制的多個賬戶。
這些異常情況引起巡視組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問題線索移交給丹陽市紀委監委。2021年11月,巫朝輝被立案審查調查。經查,巫朝輝以其妻子名義投資設立的香禾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糧食銷售、收購等,與其職權管轄范圍緊密關聯。香禾公司需要資金,就由丹陽糧儲配合虛構糧食購銷業務,并以此為由向銀行騙貸;香禾公司需要收購銷售稻谷,就安排丹陽糧儲的資金和人力幫助收購銷售,并從中騙取國家稻谷補貼款。巫朝輝還存在私自設立“小金庫”供個人隨意支取、侵吞公共財物、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等問題,此后,其被“雙開”并提起公訴。
而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原副總經理張東升,為瞞天過海,以他人名義成立公司,承攬系統內倉儲收購業務非法獲利。專案組發現其權力利益點集中在散糧車服務、倉儲收購業務,經對相關公司財務資料進行審計,很快查實:張東升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散糧車服務費率,為親友提供散糧車服務,為親友牟利;將其所任職公司的倉儲收購業務承攬給其實際控制的公司,從中獲取利益。后來,張東升也被“雙開”并提起公訴。
“徐林軍利用職務便利,通過虛報入庫糧食數量、私賣國有政策性糧食等方式,貪污公款138萬余元……”4月12日,安徽省紀委監委通報六安市霍邱縣臨水糧油購銷有限責任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徐林軍貪污案。
徐林軍虛報糧食收購數量,鉆的是政策性糧食收購“一卡通”系統剛開始使用的空子。
2016年秋糧收購時,徐林軍利用只有他一人會操作“一卡通”系統的機會,采取虛假收購、虛開收購發票的方式套取收糧款。他提前指使兩個售糧者將售糧車進行過磅,按照收購程序,售糧車稱重后應該先到倉庫卸糧,然后到“一卡通”稱量空車皮重,將信息錄入系統后結算,但徐林軍指使的售糧者直接將糧食拉到庫外賣掉或卸掉,然后再開到“一卡通”稱量空車皮重后結算糧款。糧款打到上述售糧者的銀行卡后,直接沖抵徐林軍先前欠款。截至2016年10月,徐林軍共虛報40多噸收購稻谷,得款10余萬元。
虛報糧食入庫,庫額不足怎么辦?徐林軍讓工人把倉庫地坪上的稻殼等墊底物鋪高鋪厚,上級來檢查前再把糧面翻松,把墻邊糧食往中間多拉,同時將測量糧食高度的扦筒斜著插入,這樣就可以“增加”糧堆高度了。
僥幸過關進一步助長了徐林軍的貪欲。2018年和2019年,徐林軍通過換車牌照、重復過磅等方式,分別虛報90余噸和70余噸收購稻谷,套取的錢款用于償還欠款和揮霍消費。
今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紀委監委對鳳凰糧油購銷有限公司原經理肖某進行審查調查。該縣紀委監委在對涉糧問題線索開展清底式“回頭看”過程中發現,肖某安排本公司保管員開具虛假的本地農戶售糧結算單,將本應付給農戶的稻谷款付給了糧商唐某和蔣某,明知唐某將從外地購買的近2000噸稻谷冒充本地糧食進行販賣還予以收購,為其騙取售糧補貼提供便利,造成國家售糧補貼資金損失。
這些案例表明,涉糧領域腐敗問題的發生,有監管不力的原因,也有管理體制機制的問題。必須持續推動糧食儲備和購銷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真正解決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

雖然前期通過自查自糾、查辦案件、巡視巡察,基本從面上剎住了該領域的歪風邪氣,但距離根治還需狠下功夫,推動糧食購銷領域各類監督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工作合力,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
在山西省紀委監委查辦張東升案過程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商請公安部指定山西省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在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的統籌協調下,山西、遼寧兩地公安機關通力合作,成功偵破該起合同詐騙案,全面查清了騙取國家政策性糧食專項費用補貼犯罪事實。
為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司法機關協同聯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還分別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有關部門,就加強溝通聯絡、強化工作銜接、協同推進體系治理形成共識。
這是繼自查自糾、案件查處、制度建設、常態化監督后,打出的又一套全新“組合拳”,體現了專項整治的持續深化。
(摘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