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彩,程風麗,王向陽
(許昌市中心醫院 河南許昌 461000)
心臟介入手術可通過體表穿刺后在影像學手段監測下將導絲放置目標心臟導管進行治療[1]。基于其微創、高效的診療特點,心臟介入手術已代替傳統外科心臟手術成為診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2]。心臟介入手術患者圍術期常需留置靜脈針用于補液及搶救用藥,可避免反復穿刺造成的血管損傷和疼痛。靜脈針留置過程中可出現留置針管堵塞等不良事件,長期留置還可引發靜脈炎等并發癥,甚至導致靜脈血栓形成,不利于患者預后[3]。故需給予靜脈通路管理以防止不良事件及并發癥,但常規靜脈通路管理依賴護士的護理經驗及知識儲備,缺乏規范性及預見性,護理效果不佳。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可通過分析靜脈穿刺及管道留置過程中的風險,予以安全預警并采取預見性護理,臨床應用于重癥監護室(ICU)、骨外科等科室,證實其效果良好[4-5]。本研究將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應用于心臟介入手術患者靜脈通路管理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9月30日我院64例接受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納入標準:①我院行心臟介入手術;②圍術期行靜脈留置穿刺者;③患者與醫護人員可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術前診斷為凝血功能障礙者;②術前6周內服用過抗凝藥物者;③既往有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病史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預警管理組和普通組各32例。預警管理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2~83(60.37±15.46)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7例,高中以上15例;心臟基礎疾病:室間隔缺損5例,房間隔缺損6例,房顫4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3例,心肌梗死5例,冠狀動脈造影9例;其中11例合并高血壓,7例合并高血脂,4例合并高血糖。普通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41~79(59.88±14.62)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0例,高中以上12例;心臟基礎疾病:室間隔缺損4例,房間隔缺損5例,房顫5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4例,心肌梗死6例,冠狀動脈造影8例;其中12例合并高血壓,8例合并高血脂,5例合并高血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心臟基礎疾病、合并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患者知情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普通組 給予患者心臟介入手術圍術期常規靜脈通路管理。常規進行靜脈穿刺并放置靜脈留置針,將氣體排空觀察回血情況后固定留置針,每次輸液結束后常規封管,告知患者靜脈留置管注意事項及體位。
1.2.2 預警管理組 實施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
1.2.2.1 風險分析 以“心臟介入術”“DVT”“靜脈通路管理”等作為關鍵詞,以“萬方醫學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維普期刊”作為文獻來源,查閱文獻,結合既往病例及護理經驗。分析并總結心臟介入手術圍術期靜脈通路護理質量、并發癥、潛在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并根據結論開展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
1.2.2.2 制訂并實施護理措施 ①不良事件及并發癥護理。a.制訂靜脈通路管理培訓制度:由于護士臨床經驗、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掌握程度存在差異,重復穿刺,損傷局部血管,導致患者質疑醫療水平,不利于患者遵醫行為及醫患關系,對此統一對參與我院心臟介入手術靜脈通路管理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并嚴格考核,通過考核后方可參與臨床護理。b.煙草中的有效成分尼古丁可促進末梢血管縮緊,不利于血液循環,增加血栓發生風險,對此于病房安裝煙霧報警器,嚴格實行禁煙制度。c.重視術后早期運動,制訂完整、有針對性的運動方案,如足背屈伸運動、腳踝旋轉運動、膝關節屈伸。d.調整靜脈留置針拔除后按壓時間,根據文獻結果設定最佳按壓時間(10 min)。e.穿刺避開關節及軟骨處靜脈,根據翻閱文獻結果選擇適宜靜脈(貴要靜脈、大隱靜脈等),隔1 h觀察1次輸液情況(是否通暢、穿刺部位)。②健康教育。不局限于常規口頭健康教育,提前錄制視頻、設計PPT及宣傳手冊(內容包括心臟介入手術具體流程示范、介入術常見并發癥及危險因素、并發癥等),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式,如PPT配合人工講解、播放視頻+播放完畢后統一解答疑惑等方式。③心理護理。對于擔心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患者,通過統計數據及病例向其科普并發癥發生率低、預后好的特點;患者可能因為焦慮、孤獨、不適應陌生環境等產生心理應激,囑家屬多陪護,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于床邊放置患者熟悉的物品,增加巡房次數,消除陌生感。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DVT認知評分。采用DVT認知基本知識調查表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DVT危險因素(8項)、DVT臨床表現(7項)、DVT后遺癥(5項)3個方面,評分與患者的認知水平呈正相關[6]。②比較兩組滿意度評分。采用手術患者對靜脈通路管理滿意度問卷進行評估,該問卷從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穿刺技術、心理護理、靜脈通路管理質量5個方面全面評估患者滿意度,每個方面從非常不滿意至非常滿意分為5個等級,分別計1~5分[7]。③比較兩組靜脈穿刺不良事件發生率,具體包括留置針管堵塞、重復穿刺、藥物外滲、穿刺點出血。④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DVT、靜脈炎、局部血腫等。

2.1 兩組干預前后DVT認知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DVT認知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靜脈穿刺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靜脈穿刺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靜脈通路為臨床手術、搶救、慢性疾病治療等,需反復穿刺、輸液患者的常用輔助治療手段[8]。靜脈輸液通路包含外周靜脈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CVC)、外周靜脈導管(PICC)等,其中外周靜脈留置針為心臟介入手術中常用靜脈通路,靜脈導管置入和留置過程中可能出現一系列不良事件及并發癥,臨床需給予干預措施加以預防,改善患者預后。
心臟介入手術患者多為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其血管彈性低、脆性大,血管易受損淤血,皮下組織松弛可導致針頭移位,且心臟介入手術患者需長期注射抗凝藥物,可出現全身肝素化表現,穿刺點易出血,故受上述多種因素影響,心臟介入手術圍術期靜脈穿刺不良事件發生風險較大[9]。老年患者代謝、循環功能下降,血液循環緩慢,DVT發生風險較高[10]。本研究結果顯示,預警管理組干預后DVT認知評分高于普通組(P<0.01),靜脈穿刺不良事件總發生率及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普通組(P<0.05)。表明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可顯著提高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DVT認知水平,降低靜脈穿刺不良事件、并發癥發生風險。分析原因:①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通過查閱文獻,分析心臟介入手術患者靜脈通路管理過程中靜脈炎、DVT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因素,基于此制訂安全預警護理計劃,為患者提供證據可靠的預見性護理,從而降低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率[11-12]。②既往研究證實醫護人員操作技能熟練度不足是導致靜脈穿刺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重要原因[13]。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通過對護理人員統一培訓、考核,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及導管維護知識。③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通過制訂早期運動計劃,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可避免因術后完全臥床等導致的下肢循環不暢,降低DVT發生風險。④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理解、掌握靜脈導管及護理相關知識,提高遵醫行為和自護行為,使患者早期警惕不良情況并告知護理人員,及時進行相應干預。⑤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通過加強溝通、準備熟悉物品等方式減輕患者由于陌生環境產生的緊張、孤獨感;通過展示以往恢復良好的病例等方式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依從性。
常規護理干預下護患溝通不足、部分護理人員操作不熟練、局限于口頭健康教育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表現為不配合護理措施、不遵醫囑等,影響患者預后[14]。本研究結果顯示,預警管理組滿意度評分高于普通組(P<0.05),表明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干預可提高心臟介入手術患者滿意度。分析原因:①相較于常規口頭健康教育,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內容更專業且貼合患者需求,可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②技能培訓考核制度可使醫護人員更專業、權威性更高,加強護患溝通可拉近護患距離,使患者感覺到被尊重,建立護患信任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基于安全預警管理的護理風險可提升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DVT認知水平,降低靜脈穿刺及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