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競文,王艷紅,石許紅,郁穎穎
(新沂市人民醫院 江蘇新沂 221400)
肺癌即原發性支氣管癌,是腫瘤內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圍內均逐年上升,多見于中老年群體,疾病早期臨床處理多采用胸腔鏡根治術切除治療[1]。胸腔鏡手術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微創技術,即現代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相結合,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創口下完成胸腔內復雜手術的新型外科技術。相較于傳統開胸手術,具有創口小、術后恢復快、患者疼痛程度輕等優點[2]。但由于其操作難度大,手術器械精密等原因,對術者的操作水平及護理質量等均有更高要求。且老年患者多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心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欠佳[3],往往影響術后恢復,因此手術治療及護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對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主要根據巡回護士一般工作流程,結合手術特點延伸的工作內容而制訂,能準確、簡單、細化、直觀地展現護士工作內容的流程表[4]。目前,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已逐漸應用于外科手術中,可為手術提供良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5]。本研究對手術室護士護理工作程序表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鏡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討論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實施肺癌根治術的8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肺癌診斷標準[6],且行胸腔鏡根治手術;年齡60歲及以上;單發肺部腫瘤,TNM分期[7]≤Ⅱ期;術前未進行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無生理代謝異常;認知清晰,情緒正常,且精神狀態良好;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類疾病者;合并腎功能異常者;合并其他嚴重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術前檢查顯示腫瘤無法完全切除或存在遠處轉移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2例。研究組男22例(52.38%)、女20例(47.62%),年齡(73.51±3.11)歲;TNM分期:Ⅰ期33例(78.57%),Ⅱ期9例(21.43%);腫瘤類型:小細胞癌8例(19.05%),非小細胞癌34例(80.95%)。對照組男23例(54.76%)、女19例(45.24%),年齡(73.12±2.31)歲;TNM分期:Ⅰ期36例(85.71%),Ⅱ期6例(14.29%);腫瘤類型:小細胞癌5例(11.90%),非小細胞癌37例(88.1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鏡下手術治療,手術由同一組醫生完成。
1.2.1 對照組 術中實施常規護理。a.巡回護士:術前仔細核對患者信息,協助患者調整體位,開通靜脈通路并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穿刺及氣管插管等;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尿量、失血量、受壓部位皮膚及血運情況,術中輸液、輸血及標本的保存與處理,關閉體腔后與器械護士一起清點手術器械;術后包扎傷口、固定引流,完成手術護理單等。b.器械護士:術前核對信息、準備手術器械及物品;術中準確傳遞手術器械,配合操作胸腔鏡等,同時注意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術后清點器械、處理吸引器等。
1.2.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
1.2.2.1 制作手術室巡回護士護理工作程序表 科室護士長通過查閱資料,根據肺癌患者胸腔鏡根治術中巡回護士及器械護士的工作流程,制訂程序表。
1.2.2.2 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內容 ①術前準備。a.手術室環境準備:手術室整潔、安靜,室溫維持在20~24 ℃,相對濕度為50%~60%,手術室內操作臺均在無菌期內。b.患者準備:微笑迎接患者,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癥及基礎疾病、手術史、過敏史等),耐心溫和地與患者交流并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以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協助患者脫去病號服并耐心告知注意事項。c.物品準備:準備并檢查胸腔鏡相關手術物品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檢查手術室各項儀器的工作狀態。d.藥品準備:根據胸腔鏡手術所需藥品進行相應準備,包括林格氏液、搶救藥品等。e.查實核對:查實患者手術信息、醫囑信息、臨床資料及腕帶,檢查患者是否佩戴首飾及是否有義齒或金屬植入物。f.開通靜脈通路,配合麻醉:建立靜脈通路,配合麻醉師進行麻醉穿刺,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協助固定敷料等。g.切皮前:給予患者保溫毯,在暴露術野的情況下盡量避免熱量散失,配合術者擺放患者體位,于患者耳部、肘部、髖部及外踝部貼壓瘡貼,并用質地柔軟的束帶固定患者;再次確認檢查手術設備與器械,并正確連接,同時對電源及鏡頭的成像清晰度進行再次確認與調整。h.核對信息:手術醫生、護士及麻醉醫師均停止操作共同核對患者信息、手術信息。②術中。隨時在位提供手術需要,如隨時補充手術物品等;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輸液情況及尿液尿量情況;妥善保存和處理標本;根據需要調整室溫;填寫護理記錄及手術收費。③術后。關閉各個設備電源,并與器械護士一起清點手術器械;固定切口敷料、固定引流;協助麻醉醫生進行拔管;協助挪動患者,穿好病員服;核實病理、臨床資料;護送患者出手術室。④手術室管理。整理清潔手術室,補充手術物品,并確保物品位置正確;再次確認手術儀器均已關閉電源,且放于合理位置;更換被服、床單及體位墊;按規定回收、清洗、包裝、殺菌胸腔鏡手術器械。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指標[8]:包括物品準備情況(胸腔手術所需物品是否齊全、充足、位置是否正確、無菌是否達標,出現一項不合規則判定為不合格),清點正確率(包括手術器械及手術物品、藥品等的術前、術中、術后清點,有一次錯誤即為不合格),護理工作準確情況(由手術醫生及麻醉醫生進行評價,內容包括術前準備是否遺漏、術前麻醉協助是否合格、術中配合工作是否合格、標本保存與處理是否合規[9])。②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氣管導管拔除時間、胸腔引流時間。③比較兩組術中風險事件發生率:術中風險事件包括術中失血過多、術中休克、中轉開胸、壓力性損傷、肺水腫、心律失常等意外。④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

2.1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例(%)]
2.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2.3 兩組術中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中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例(%)]
手術是早期肺癌主要治療方式。相較于藥物保守治療,胸腔鏡根治術腫瘤切除率高、預后好;相較于傳統開胸手術,胸腔鏡根治術有手術切口小、無須切斷胸背肌肉或肋骨,術后疼痛程度降低、且術后恢復快的優點,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對患者術后恢復有重要意義[10]。但由于手術操作難度較大,且老年患者生理機能欠佳,良好的手術效果需要高質量護理工作的配合。術中優質、高效、精準、科學的精細化護理是提升手術效果的保障,可起到防控術中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中護理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程序表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術中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工作錯誤的發生,與陸麗華等[11]研究存在共性,可有效提高術中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的設計基于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具有簡潔、便利、直觀、準確、細化等特點,結合了護理責任制,可有效提高護士的執行力,且工作內容更具體、細化、更明確,可有效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完成度,減少手術室物品準備不合格情況及護理工作不準確情況的發生,優化護理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優于對照組、術中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應用于手術過程中有助于提高手術效果,與張文英等[12]研究相似,其關于腹腔鏡子宮全切手術術中護理的文獻表明護理工作程序表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實現手術護理高度配合。原因考慮與護理工作程序表的應用可提升護理工作的規范性與完整性,使護理過程精細化、細節化有關。術中護理工作嚴格按照護理程序表執行,使護士能高標準、高質量、無遺漏完成工作內容,規避術中危險事件的發生,如充分的手術準備,可避免術中因缺少藥品或物品等而耽誤手術;術中給予患者保溫毯保溫,可避免患者因術中低體溫影響循環、手術效果,減少術中休克、出血過多及心律失常等發生;嚴格無菌操作可減少患者感染風險等;術中使用柔軟束帶固定患者及于耳后、肘部、髖部、外踝部等貼壓瘡貼可對術中壓力性損傷起到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應用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鏡根治術中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術后恢復。本研究樣本量有限,存在選擇偏倚,且關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表的應用對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鏡根治術后免疫功能、心肺功能的影響值得更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