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芒

歌曲《鄉戀》被譽為改革開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澳愕纳碛?,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我的情愛,我的美夢,永遠留在你的懷中……”這首誕生在1979年歲末的歌曲,內容是寫昭君出塞,歌中把家鄉比作愛人。戀戀不舍的音樂曲調,每每唱起,總是勾起人們對故鄉、對親人、對生活的深情眷戀。但這首歌曲的誕生、演唱過程,又是一個曲折的故事。
1979年12月21日深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棚里,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的插曲已經五易其稿。已經完成的《思鄉曲》雖優美動聽,但曲高和寡,一般老百姓唱不了。時任中央電視臺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總錄音師曾文濟、編劇馬靖華、作曲家張丕基決定全部推翻重寫,馬靖華留在辦公室連夜趕寫歌詞。22日早晨,派人把馬靖華重新寫好的歌詞送到張丕基家里,該稿便是后來的《鄉戀》。張丕基越看越有感覺,很快有了創作的靈感,半個多小時就完成了曲子。12月23日夜晚,大雪紛飛,還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錄音棚里,李谷一真摯、委婉、飽含熱淚的演唱,讓在場的工作人員聽得如癡如醉。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點,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當年電視機可算是奢侈品,還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但優美抒情的《鄉戀》不脛而走。1980年2月初,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以《每周一歌》形式播放了《鄉戀》,每天中午12點到12點半,傍晚6點到6點半,整整一周。在那個乍暖還寒的時代,描述思鄉、離情的歌曲基本沒有,在人們普遍的認識里,詞要寫得很革命,曲要寫得很響亮,依戀、美夢、情愛這類觸及人們心靈最柔軟處的歌詞,過去幾十年里幾乎沒有音樂作品涉及。而《鄉戀》這首歌里,不但把這些讓人們臉紅心跳,如春心萌動的詞匯都在歌中迸發出來,李谷一的演唱更是將輕聲、氣聲、半聲貫穿整首歌曲,情到深處的抽泣腔更加重了依依不舍的離情。
耳目一新的歌詞、曲譜、配器,耳目一新的演唱風格,迅速讓《鄉戀》在全國掀起了流行的浪潮,同時也把李谷一推到風口浪尖上,掀起了批判的浪潮。
1980年2月10日,《北京音樂報》首先發表了署名“莫沙”的文章《毫無價值的模仿后》。文章稱創作者“缺乏民族風格,缺乏特定的時代特點,格調和情趣完全不對頭,相當的不協調”“帶有濃厚的殖民味道”。1980年三月號的《人民音樂》雜志把主題定為《探討當前音樂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十多位音樂界名家名人對當時的文藝現象和思潮,從不同角度談認識和感想,自然是以批評為主,雖多為不點名,但目標明確。其中李凌文中提到“《鄉戀》有些不符合王昭君的思想、感情,那歌調的氣質、情趣和人物的品德個性是否有不夠切合的地方?”嚴偉則直接發表題為《聽李谷一唱“鄉戀”有感》,文中首先從“呼吸”“共鳴”“吐字”“歌曲處理”四個方面肯定李谷一過去的優點,轉而開始大批特批,說《鄉戀》演唱不適于表現我國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本來《鄉戀》就用得盡是些有氣無力的音調,李谷一又在每個樂句末尾還要突然一斷,來個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這樣的聲音簡直就像落滿灰塵的一棵盆景那樣無精打采。
《北京音樂報》又接連幾期幾乎整版刊登對李谷一演唱《鄉戀》的爭議?!陡璩∽h》一文中說李谷一每段歌詞要用四五次“大喘氣”,叮叮咚咚的電子鼓敲得莫名其妙。李谷一本人在《北京音樂報》發表文章,談自己對如何豐富民歌的演唱方法的認識,指出輕聲和氣聲的運用是表現歌曲內容和情緒的手段之一,不能簡單地說是學自外來的和港臺的流行歌曲。但這時候的爭議、批評已經無關歌曲內容,他們把李谷一與《鄉戀》化為等號,《鄉戀》就是李谷一,李谷一等于《鄉戀》。有文章甚至說她“嗲聲嗲氣,矯揉造作”,是“資產階級音樂潮流和靡靡之音的典型代表”,是“腐蝕青年人的罪人”。李谷一所在的中央樂團領導讓人帶話,請李谷一“剎車”或者“離團”。
而另一方面,因為老百姓太喜歡李谷一,對《鄉戀》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和支持,幾個月里李谷一就收到了1000多封觀眾的支持信件。很多聽眾也寫信到編輯部支持李谷一的創新,贊美《鄉戀》是親切感人的抒情歌,不必大驚小怪,藝術需要真摯的感情。商店里只要有《鄉戀》的音像制品就會大賣,在有李谷一演出的舞臺上,雖然節目單上不寫《鄉戀》,但李谷一必須演唱《鄉戀》,否則就退不了臺。1980年夏天,就在《鄉戀》正遭到猛烈攻擊的時候,李谷一來到天津演出,在謝幕時,激情的觀眾大聲喊“《鄉戀》!《鄉戀》!”
1980年10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鄧加榮和理由采寫的報道《李谷一與〈鄉戀〉》。報道肯定了李谷一在音樂領域的探索,認為她的唱法表明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美”。這篇報道發表后,社會反響強烈,寫給記者和李谷一的信“不出三五天就要裝一麻袋”。1981年除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迎春聯歡會上,事先聽說鄧小平同志會來觀看晚會,李谷一與伴奏樂隊商定,領導一到,馬上起奏《鄉戀》,她要把這首歌唱給小平同志聽,讓他評評理。遺憾的是,那天鄧小平沒有來。當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出現時,李谷一毫不猶豫地唱響了《鄉戀》,博得全場的熱烈掌聲。
《鄉戀》真正解凍是在1983年中央電視臺的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現場設置了四部點播電話,接聽全國老百姓點播節目。從節目一開始,就不斷接到要求李谷一演唱《鄉戀》的電話,當無數點播《鄉戀》的紙條被一再送到當時的廣播電影電視部部長吳冷西面前時,吳部長決定讓李谷一演唱《鄉戀》。此時,舞臺上的李谷一已經演唱了八首歌曲,當聽到接著演唱《鄉戀》時,她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萬千感慨一下子涌上心頭,音樂響起,已是淚水滿眶……
2008年,在“全國流行音樂盛典暨改革開放30年流行金曲授勛晚會”上,《鄉戀》獲得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勛章。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紀念活動中,李谷一獲得了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改革先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