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嘉

春天采食野菜,是生活中的一項趣事。在北方,春季常食的野菜有茵陳、薺菜、香椿芽、苦菜、馬齒莧等。
茵陳俗稱白蒿,將其嫩葉洗凈,先用沸水燙一下,再用涼水浸泡半小時,去其苦味,撈出控干水分,可清炒或涼拌。茵陳也是常用的中草藥,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肝炎、膽結石等。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食用茵陳宜趁早,生長茂盛時則味苦而不香。
薺菜葉嫩根肥,味道鮮美,常用來做薺菜水餃、薺菜餛飩、薺菜春卷或清炒等。薺菜屬于十字花科,可入藥,《本草綱目》稱之為“護生草”,能明目、健胃消食,常用于調理血壓、血糖、便秘等。大便稀或次數多的人以及腎功能不全者忌食。
香椿芽香味濃郁、質地柔嫩、口感獨特,蘇東坡贊“葉香可啖”,其嫩芽可食用,老則苦而無味且亞硝酸鹽含量增多。食用前要用開水焯一下,以減少亞硝酸鹽含量。吃法頗多,如香椿拌豆腐、椿芽炒肉、椿芽炒雞蛋、涼拌椿芽、油炸香椿、椿芽炸醬面等。中醫認為,香椿有補腎健腦的功效,但其為“發物”,不宜多食。
苦菜又名苦苣菜,采其嫩葉而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炒蛋、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也可用沸水燙后蘸面醬食用。苦菜性苦寒,中醫認為能清熱解毒、涼血,可治療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蜂窩組織炎等。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馬齒莧食用其嫩莖葉,其中含酸類物質較多,所以口感稍有酸味,用沸水焯后生食、炒菜、做湯或烙餅均可。馬齒莧也是藥食兩用,常吃對穩定血壓、血糖有一定作用。中醫認為,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利尿止痢的功效,可用于熱痢膿血、帶下等癥,治丹毒、毒蛇咬傷等。馬齒莧性寒涼,易腹瀉者和孕婦忌食。

需要注意,食用野菜雖對身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其各有性味,并非人人可以隨意吃。
1、很多野菜都偏寒,熱性體質者食用后能起到清熱作用,而體質偏寒的人多吃會損傷陽氣和脾胃功能。必須結合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種類適量食用。
2、很多野菜與一些含有毒性的草長得很像,極有可能誤采。所以,不要采摘不熟悉和辨認不清的野菜。有些野菜含有劇毒,輕者可出現胸悶、嘔吐、腹瀉、發熱等中毒癥狀,重者可危及生命。
3、在被污染的環境里生長的野菜,會吸收不少有害毒素,即使采摘后進行處理,也無法徹底清除毒素。所以,不要在公路旁、水溝邊、化工廠、垃圾場周圍,以及剛噴灑過農藥的農田附近采摘野菜,懷疑被污染的野菜一定不要吃。
4、野菜最好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新鮮,且營養成分少、味道差。
5、如果吃了某種野菜感覺不舒服,就不要再吃了。野菜嘗鮮,不可當家常菜天天吃。
6、部分野菜還含有一些導致過敏的物質,吃了易引起過敏反應,過敏體質者不宜吃野菜。吃野菜后如果出現周身發癢、水腫、皮疹等癥狀,應立即停食,并到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