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健

摘要:上海美專是民國初期劉海粟建立的私立美術專業學校,隨著學校的發展,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在學生繳交的學費基礎上逐漸增加了校董會贊助、政府撥款等方式。上海美專依托良好的社會影響和校董會的人脈關系,逐漸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系。該校盡管得到了當時教育部門的各種補助,但仍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身思想的獨立性和藝術創作的自由。
關鍵詞:上海美專;經濟收入;來源考證
在民國初期,藝術教育還不夠完善,其基本上還是師承關系,只有拜師學藝之后,師傅才會教授技能,進而發展出私塾的形式。但是,私塾的存在對于教育的普及尤其是藝術的普及是完全不夠的,所以學校教育逐漸開始普及。而在當時的中國,是以公立學校為主體的,與預想不同的是,隨著新學的異軍突起和工商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師范院校手工藝類專業的大量批次招生仍不能滿足其需求。私立學校被認為是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當時的國內已經開始興起。
私立學校雖然是一種新生的人才培養模式,但也有其弊端。例如,它不像公立學校可以享受國家的財政撥款,其所有開銷都需要董事會甚至是校長一人承擔,所以經費對于私立學校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上海美專作為私立學校的代表,由單一學科的私立學校逐步發展,能夠得到當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獲得社會的認可,說明其有一定的過人之處。由于私立學校的特殊性,招生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上海美專也是費盡心思為學生請來了很多名家大師,但是很多教師無法保證長期有效穩定的專業教學。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引起了當時政府部門的重視,隨后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對于長期任教的教師都有一定的獎勵。可以看出,當時留下教師的一部分策略還是通過經濟補償方式進行的。
通過查看收集到的資料,歸納總結民國時期高校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社會捐款、學生繳費、政府資助、“庚款”補助、銀行借貸、債券發行、校產和基金利息、資產運作收入,以及其他各種籌措資金的手段。
從表格可以看出,上海美專的主要收入來源和民國時期的其他學校類似,還是以學生的學費收入為主,其占比最大,用于學校日常運營的主要開支。其次則是資產收入及捐助款,這得益于上海美專校董會的支持,以及上海美專教職工和學生自發組織展覽會所籌得的款項,這筆款項在那個年代為上海美專繼續辦學注入了強心劑。政府補助的金額雖然不大,但可以說明上海美專通過努力,逐漸得到官方的認可,在那個時局不靖的動亂時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至于其他收入,對于上海美專的經費支持力度不大,暫可不計。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美專教師在暑期學校任教所獲得的收入,在補充學校經費、穩定師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校董會贊助
為學校發展籌集經費是民國時期校董會的重要職能,上海美專的知名校董包括蔡元培、梁啟超、沈恩孚、黃炎培、康有為、熊希齡、胡適等人。這一時期,戰爭從未間斷,吞噬著無數的人力和財物,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受當時市場蕭條的影響,學生嚴重拖欠學費,學校的主要收入得不到保證。不過即便這樣,校董會仍然設立獎學金委員會,用獎學金幫助困難的學生。而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樣成績好的同學就多了一份獎勵。同時上海美專也累積了大量的負債,不得不想方設法償還。學校一直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校董們開始承擔起籌集學校運轉所需資金的責任。
校董們雖普遍不參與上海美專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且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不精通美術,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的真誠和熱情對上海美專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董們到上海美專開辦講座,傳授學生知識。而在講學過程中,他們也受到該校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他們借助自己的力量,弘揚和傳承藝術,推動中國藝術教育的發展。校董會對于上海美專的幫助是各方面的,對其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那不安定的年代,創辦一所私立學校并維持高水平辦學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說,上海美專的經費支出大多靠校長劉海粟和校董們的傾力相助才得以解決。
二、學生的學費收入
上海美專的發展,除了來自校董會的資助之外,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學生繳交的學費。上海美專的學費在大環境中也有些變動,這從上海美專學生陳素屏的日記中就可以看出一二。以下是他的筆記節選:
1946年7月5日:物價又是不斷飛漲,國民黨反動派真害死了全國大半人民,下學期學費漲到十余萬元甚至二十萬元。
1946年7月25日:學費增至二兩金,約法幣三十余萬元。考目又有英數等科。
1946年7月28日:下午和夏二人去麥倫中學,接洽關于助學運動。為了學費,也為了提倡國貨,我們這一工作必須做起來。我們美專負責其藝術股的美術工作。總數預算四十萬元,至少要二十萬元。
1946年8月2日:各校每天有教師被解聘,學生自動退學,這些不幸者都是最好的人,如愛民主、參加校外活動。
1946年9月7日:媽媽來信說,聽說美專這學期繳費要四十萬元,數目實在巨大,想兒在校經濟困難,一定沒有錢寄來家用,如此恐家中生活也難維持,因此我心中躊躇不定,很為沉悶。
從以上日記可以看出,在那個動亂年代,上海物價橫飛。隨著物價的高漲,學費也水漲船高,對于家庭本就不富裕的學生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繪畫所需的材料,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給當時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體現出當時不論是求學環境還是教學環境都非常困難。即便擁有校董會提供的獎學金名額,但由于覆蓋面較窄,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此福利,學生為了湊足學費也是煞費苦心。即便如此,學生所上交的學費總和也不過占上海美專總支出的50%—60%,可想而知當時的劉海粟校長背負著多大的壓力,一邊要教學,一邊還要管理著學校的開支,很是辛苦。也正是由于劉海粟校長的不懈堅持,才使得上海美專得以繼續運轉。
三、展覽收入
上海美專的展覽活動十分頻繁,旨在向公眾展示學校師生的作品和成果,而且在學校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展覽還可成為籌資的一種方式。學校通常是收集校內外老師、學生或者藝術家的作品,借助于頒發書畫券等方式,在短期內募集到部分經費。根據已有的材料,上海美專首次較大規模的展覽募捐活動,是1921年舉行的慶祝建校十周年活動,借這次畫展之機,募集善款1萬元。
抗日戰爭爆發后,南京淪陷。劉海粟決定和朋友一起去南洋舉辦慈善畫展,為抗戰籌款。1940年1月,劉海粟與王濟遠、朱文侯等畫家在印度尼西亞首都巴城(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與中華總商會聯合舉辦畫展。展覽歷時9天,主要作品有《九溪十八澗》《寒山雪霽》等。印尼官員和各國領事也前來參觀和購買畫作,此次義賣共籌得15萬余元法幣。慈善畫展能夠如此成功,是由于辦畫展的目的是為抗戰籌款,而且劉海粟當時已名揚天下,海外華人得知他辦畫展的消息后,紛紛趕來捧場。
1940年2月,印尼義賣展結束后,劉海粟赴新加坡舉辦個展。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期間,劉海粟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作畫,共創作了80多幅作品。展覽開幕式由廈門大學創辦人陳嘉庚主持,當時的中國駐新加坡總領事高凌百致辭,著名作家郁達夫和當地華人代表也出席了展覽。此次義賣展共展出500多件作品,在新加坡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義賣展原計劃舉行15天,因反響強烈,又延長了5天,共籌得法幣2萬余元,用于慈善事業。本次義賣展不僅有劉海粟的精美畫作,還有郁達夫題寫在畫上的詩詞。兩人合作,為義賣籌得更多的愛心和善意。
從上海美專歷屆展覽會的籌款情況可以發現,這種形式能夠調動廣大師生乃至校外藝術專業人士的共同參與。其不僅大受歡迎,而且能夠有效地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并且予以學校經費補貼。大多數情況下,一次展覽會的收益在幾百元到兩三千元不等,只能予以有限的臨時補助,并沒有辦法為學校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從而形成很大的影響力。后來在戰爭期間,劉海粟不斷通過義賣的方式籌得資金,一部分用來支援前線的抗戰將士,一部分用于上海美專的日常開銷。他時常在國外奔波游走,籌得善款之后立刻投入學校的建設之中。且在印尼等地義賣的同時,也不忘過問上海美專的辦學情況。這樣的敬業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美專人。
四、政府補助
私立學校盡管沒有政府撥款,但是為了鼓勵教育,教育部門會進行一定的補助。在此背景下,民國時期我國出現了一些私人創辦的專科學校和大學。從1935年和1936年上海美專基本支出情況來看(見表格),雖然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僅占4.1%和5.5%,但領取補貼表示相對穩定,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夠對普通學校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戰爭期間,政府補助起了關鍵作用。若把時間線延伸至1937年后,能夠發現上海美專在戰爭期間對政府補助的依賴程度更高。抗日戰爭爆發后,上海美專各類資金進一步削減甚至撤銷。上海美專的政府補助經費,主要出自當時的最高教育部門。從1936年開始領取教育津貼,從那以后它幾乎成了一項常年的收入項目。雖然教育津貼的數額不大,時不時會有中斷或打折,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特別是在戰爭時期,教育部門予以的教育津貼,從某種意義上說對上海美專的生存和正常運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上海美專于1919年成立校董會,率先引入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模式,使學校進入了一段快速發展期,在當時的美術教育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地位。但在1926年以后,學校受到嚴重沖擊,發展相對緩慢。與此同時,新一輪藝術教育整體格局的重新洗牌,也讓上海美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在經濟發展方面,雖然上海美專基本做到了收入結構多元化,但從數量占比來看,學校的學生學費收入占比始終超過60%,是典型的“學費主體型”學校。受戰爭等因素影響,上海美專的招生和學生學費的繳納出現很大的困難,嚴重阻礙了學校的發展。同時,考慮到資金不足、還款十分困難,學校在多年發展中因抵押貸款、房地租賃等埋下的經濟隱患在此際集中爆發,進一步加劇了事態。另一方面,為彌補資金短缺,上海美專借助不斷舉辦書畫展覽、尋求校董會贊助、申請政府補助等方式努力籌集資金。盡管那時中國正處于不平靜的大環境之中,又缺乏經濟基礎,不能保證教育的發展,但上海美專校董會始終堅持全力發展我國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篳路藍縷、薪火相傳,校董會發揮的作用從未停歇過。
上海美專的發展,離不開蔡元培的幫助。通過蔡元培的多方游說,上海美專的名氣一下子就出來了,得到的社會資助接踵而來,辦學氛圍日入佳境。1927年,在蔡元培的積極引導下,上海美專成立校委會,批準了上海美專校委會組織章程。章程規定與校委會有所關聯的方方面面,明確指出教師、學生參加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共同努力創建更好的學校。學校有了章程之后,也更加規范,逐漸走上正軌。
上海美專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劉海粟校長的堅持與努力,更加離不開校董們的鼎力相助。劉海粟校長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經濟條件,從而能夠更加從容地去辦好上海美專,辦好他心中所向往的藝術教育。上海美專的課程設置以及當中所凸顯的劉海粟美術教育理念,對于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對當代高等美術教育同樣具有借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馮健親.上海美專并遷往事紀實[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9(05):1-3.
[2]夏燕靖.上海美專藝術理論教學史料挖掘與解讀[J].美育學刊,2018,9(06):26-40.
[3]季曉蕙.轉型時代的摸索——以劉海粟與上海美專早期的西畫實踐為例[J].中國美術,2019(02):22-29.
[4]史洋.孤島時期私立藝術學校師資問題探究——以上海美專為例[J]. 大觀(論壇),2018(07):125-126.
[5]史洋.上海美專教師名錄考[J].藝術學研究,2010(02):598-615.
[6]楊柳.上海美專課程體系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7]劉偉冬.劉海粟與蔡元培之交游[J].中國書畫,2018(02):70-71.
[8]李安源.劉海粟與蔡元培交往研究[J].藝術學研究,2010(02):216-281.
[9]李承先,韓淑娟.近代中國私立大學的融資渠道與模式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02):77-86.
[10]宋恩榮,章咸.中華民國教育法規選編(1912—1949)[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11]劉海粟美術館 ,上海市檔案館.美專風云錄(中)[M].上海:中西書局、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
[12]宋金明.1927—1937年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危機與變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22.
[13]史洋.上海美專師資構成問題研究[D].南京藝術學,2011.
作者簡介:
榮健(1994—),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在讀碩士研究生,藝術學理論專業,研究方向:劉海粟與上海美專校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