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當代漆畫的藝術語言特點,將油畫與漆畫進行對比,闡述了油畫對于當代漆畫創作的啟示,提出將油畫中的繪畫性與漆畫中的繪畫性相結合的方法,并將油畫與當代漆畫在表現形式、表現內容等方面進行比較,希望可以為我國當代漆畫創作提供一些理論參考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油畫;漆畫;結合;應用
一、油畫歷史發展概述
油畫,是指使用油性顏料在畫布或板材上進行創作的繪畫門類。其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但對西方藝術的影響卻是無可估量的。油畫技法的發展,使藝術家們能更好地表現他們的藝術理念,因而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
油畫起源于歐洲,畫家發現將顏料混合于油脂或亞麻籽油中,可以制成具有良好遮蓋性、快速干燥和色彩鮮艷的顏料。這種混合的顏料讓畫家們能夠在畫布上建立復雜的顏色圖案,并為藝術家們創造豐富的繪畫效果。油畫技法的使用逐漸普及,成為繪畫中的重要技法。
在文藝復興時期,油畫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和推廣。Renaissance的名字就來源于法語 Renaissance des Arts(藝術的復興)的縮寫,當時的重心放在研究藝術的透視關系和實踐中。藝術家們開始研究油畫技法的能力,掌握創新的混合技巧和繪畫方法。像達·芬奇和拉斐爾等知名藝術家,感受到了油畫所帶來的繪畫技巧之變革,因此,對油畫技藝進行推崇,并充分掌握了這種藝術表現技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油畫技法的應用繼續擴展。藝術家們開始探索油畫和其他材質的混合技巧,他們使用顏料在畫布或紙上進行混合,混合程度可以由細膩到濃郁。
在油畫發展史上還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流派,例如巴洛克、印象派等。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和藝術家,這些文化遺產至今仍在世界范圍內擁有重要的藝術地位。總的來說,油畫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涉及到顏料、畫布、畫筆等各個方面的技術提高,以及藝術思想的不斷更新,從而呈現出多樣性和獨特性。
《蒙娜麗莎》(The Mona Lis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畫之一,展現了蒙娜麗莎微笑著的臉龐,她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因此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其他經典油畫作品包括《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和《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分別由達·芬奇和桑德羅·波提切利完成。
二、西方油畫與中國漆畫的相似與不同
西方油畫與中國漆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歷史文化背景、素材、技法、審美趨向等方面均有不同之處。本文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期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西方油畫與中國漆畫的相似和不同。
西方油畫是從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發展的,經過中世紀的繪畫、文藝復興時期的發展、18世紀的“洛可可”和19世紀的現代主義運動等階段,逐漸發展成為歐美文化藝術中的重要形式。
漆畫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數千年來形成了積淀深厚的漆文化。中國漆畫在戰國時期就有很高成就,到了西漢發展到一個高峰。漆畫是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除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入漆顏料除銀朱之外,還有石黃、鈦白、鈦青藍、鈦青綠等。漆畫的技法也豐富多彩,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不同品種。漆畫創作用的材料和技法注定了它具有非常好的耐久性和強韌的生命力,不變形,不怕潮,不怕蟲蛀,而且時間越長色彩越明亮,保存時間絕對在千年以上。如西漢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孔子像就是漆畫;再如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精美的漆器,其畫面雖歷2000多年,依然光亮如新。而中國現代漆畫從20世紀60年代起作為一個獨立畫種,活躍于當代畫壇。漆畫藝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市場已經感受到了這門古老藝術的獨特魅力,潛力巨大的漆畫市場正在醞釀著一場令人期待的變革。
西方油畫的題材多種多樣,包括人物、風景、肖像、靜物等,這些多來自于歐美文化背景、歷史和社會生活等方面。而中國漆畫則以花鳥、山水、人物等傳統題材為主。
西方油畫采用的技法多樣,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于歐洲油畫的“印象派”等。中國漆畫則以自己獨特的技法著稱,如需要多次髹飾,且利用漆在不同亮度下的反光特性,使作品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增強作品的質感和深度。
西方油畫注重物質的真實性,力求通過畫面的視覺效果呈現出真實的感覺,追求自然和真實。而中國漆畫更偏向于文化內涵和意境的表達,強調筆墨的意象,通過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表現出神怡之境。
總的來說,西方油畫與中國漆畫在多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不同的文化背景、素材、技法和審美取向,使得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各有不同,對于藝術愛好者來說,都是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的。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西方油畫和中國漆畫都發展出了各自獨特的美學和技術風格,在國際藝術界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些藝術在獨特性方面存在差異,然而,在深度和本質上,它們都是尋找對于色彩、光影、成分和組合方法的研究,以達到藝術表達的創造性目的。通過將兩者結合,我們可以創造出新的漆畫藝術形式。
首先,西方油畫理論拓展了中國漆畫的配色輪廓和色域。在漆畫中使用的顏料通常有限,而且是從各種樹脂或者天然物質中提取的,因而不可能取得和人造顏料相同的效果。但是,油畫中使用了各種人造顏料來表現自然界的顏色和光線,這些顏料的飽和度高,能夠實現更多清晰醒目的色彩效果。結合油漆技巧,漆畫家可以利用自然的顏色特性,創造出非常真實自然的作品。因此,可以把西方油畫的基礎配色與中國漆畫的清晰自然融合起來,創造出更具有感染力的色彩效果。
其次,西方油畫理論提供了許多關于構圖與比例的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在漆畫中得到廣泛應用。歐洲油畫大師們精通建筑設計和透視原理,因此創建出各種豐富和繁復的構成。同時,在現代藝術界,構圖的概念已經進一步深化,而構圖與元素之間的關系取決于藝術家對素材的理解。作者對于畫面元素的選擇和安排,是構建畫面中關系的基礎,因此研究構圖技巧會對漆畫工作者有很大的啟發。
再者,西方油畫理論也鼓勵藝術家在表達自己的文化語境的同時,加入自己的創新元素。當兩種藝術相結合時,漆畫家不能僅僅停留于模仿油畫,而應該把自己的創意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方法,漆畫藝術才能得到不斷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與風格。
總之,油畫理論可以為漆畫提供啟示和靈感,幫助漆畫藝術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快速的發展。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探究油畫理論,從而在中國漆畫創作中取得更加全面的進步。而將兩種藝術形式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無疑是一項富有挑戰性和有前景的藝術探索。
三、如何將西方油畫優點融入中國當代漆畫創作
油畫自傳入我國以來,就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因而它與我國傳統漆藝相結合,能夠將中國傳統漆藝的優勢更好地展現出來,為我國當代漆畫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漆畫的媒材,有著中國畫和油畫等媒材所不可替代的獨特性。生漆在從漆樹上流出來的時候,是白色的。接觸空氣氧化之后就變成褐紅色,干涸之后則會變成深褐色。在繪畫過程中,漆的顏色也會發生一些奇妙的變化,可以利用漆層來表現豐富的色彩。由于漆層的加入,使得我國當代漆畫藝術創作有了更多的表現空間,而油畫與其他繪畫材料相結合所形成的新形式也能夠給我國當代漆畫創作帶來更多的藝術效果。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地研究和探索西方油畫相關優秀理論,在借鑒其優勢的同時將其融入我國當代漆畫創作之中。
在創作漆畫時,我們可以從油畫中借鑒其優點。比如,我們借鑒油畫對色彩、畫面構圖、光源處理和技術的重視,來提高我們的漆畫創作水平。
首先,借鑒油畫在色彩表達方面的技法。油畫通常使用的顏料,比水彩畫、國畫等其他畫種更鮮艷,而漆畫也是如此。它們都能夠通過混合顏料來創建新的色彩。此外,它們還可以通過層層堆疊顏料來實現豐富的色調變化。漆畫創作可以借鑒油畫的成熟經驗,使作品畫面更為豐富。
其次,借鑒油畫的畫面構圖。油畫通常強調畫面的整體布局和平衡性,以及各個元素之間的比例關系。
除此之外,油畫和漆畫都需要對光源進行處理。在油畫中,藝術家們經常使用光影和明暗的處理技巧來強調畫面中的元素。漆畫家可以在創作的時候借鑒這種光源處理方式,通過透明的漆層營造出豐富的光影效果,這種效果可以通過調整漆的厚度和顏料的顏色來實現。
在我國當代漆畫的藝術發展過程中,借鑒西方油畫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有利于豐富我國當代漆畫藝術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手法,還有利于提高我國當代漆畫藝術的文化品位。因為油畫是在西方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元素,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畫。因此,在借鑒西方油畫相關優秀理論時,我們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和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西方油畫的優秀創作技法和創作理念。當然,中國當代漆畫在借鑒西方油畫優點時也要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這樣才能讓我國當代漆畫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總結
當代漆畫是從中國傳統漆藝中發展而來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當代漆畫在藝術語言上與油畫有一定的區別,在表現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當代漆畫在創作過程中可以通過油畫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可以借鑒油畫中的一些技法,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和探索過程。總而言之,中國漆畫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除實用性、裝飾性外,還必須具有最本質的繪畫性。具有繪畫性的漆畫才有當代性,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楊澤陽.油畫藝術語言在漆畫創作中的探索與實踐——從我的漆畫創作談起[D].北京服裝學院,2020.
[2]孫征.漆畫與油畫的交叉創作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22.
[3]熊永珍.淺探油畫與漆畫結合應用的繪畫表現形式[D].中國美術學院,2017.
作者簡介:
黃霞(1974—),曾用名黃思遙,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進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油畫方向創作研究和藝術金融管理高級研究班、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第九屆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精品研修班。先后就職于原福建省湄洲灣工業職業中專學校工藝美術分校、福建省工藝美術實驗廠。多件作品發表于《中國美術報》《海峽都市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