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壘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加強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規范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行為,對于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監督能力、發揮經濟責任審計作用、維護和提高審計人員形象,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基層央行在評價制度、評價體系、評價成果運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評價指引、設置9項指標、開展百分評價、建立信息化平臺、加大成果運用、提升內審人員能力等建議。
[關鍵詞]經濟責任 ? 內部審計 ? 審計評價 ? 人民銀行
一、目前央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引
2020年出臺的《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銀發〔2020〕325號)對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提出概括性要求,但未對“評什么”“怎么評”做出具體、可操作性的規定,以致一些基層行對不屬于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職期間的問題或是不屬于經濟責任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評價,也有的單位未對領導干部履職的基本情況核實和取證就做出了評價結論,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評價的客觀性、規范性、科學性。
(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1.評價內容不夠全面。一是《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未將內部控制列為審計評價重要內容。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與有效執行是基層央行履職的核心環節,是央行有效防控風險、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實現央行履職目標的關鍵因素。基層央行領導干部作為單位履行經濟責任的第一責任人,內部控制是評價其履行經濟責任的重要內容。二是目前基層央行審計實踐中尚未將金融統計、反洗錢、金融服務電子化等金融服務方面內容,納入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之中,難以通過評價基層央行開展金融服務的質量、取得的成效,充分體現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全面性、效果性。
2.評價標準針對性、結構性不足。一是在針對性上,表現為“三重視三忽視”,即基層央行往往重視操作流程的合規性而忽視效益性,重視微觀業務操作而忽視宏觀決策管理,重視個別違規事項而忽視共性問題,難以充分體現評價意見的客觀公正和評價結果的權威性。二是在結構性上,表現為“三多三少”,即微觀性評價標準多、宏觀性評價標準少,上級行統一制定標準多、基層行自身制定標準少,財務單項評價標準多、綜合性評價標準少,客觀上影響評價的全面性、可比性、精準性。
(三)評價結果未能體現精準畫像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結果未能精準體現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好”與“差”,“好”與“更好”,表現在:一是把一個單位的整體成績簡單歸為被審計領導干部的個人業績;二是以評價業績為主,而忽視評價存在的問題;三是側重于認定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職責任,而忽視對其“干得怎么樣”做出客觀、全面評價。
(四)獲取精準數據信息難
隨著央行業務迅速發展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需要從海量的數據信息中找出審計線索,整合復雜業務數據,而目前基層央行審計信息化手段遠遠滯后于各部門業務信息化發展,傳統的手工查賬方式和非常有限的輔助審計工具,難以保證數據信息獲取及時、準確、完整、高效。
(五)評價成果實際應用存在局限
1.評價成果披露范圍存在局限。目前,基層央行評價成果披露基本限于上級行、審計單位、被審計單位等小范圍內,進行問題整改的經辦人員往往不能看到相關的整改要求,只能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整改,難以獲得“舉一反三”的效果。
2.評價成果運用不充分。目前,審計成果主要運用于被審計單位整改和內審部門進行整改評估、后續審計,未能很好地和干部管理聯系起來,使得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成果不能得到很好運用,難以對領導干部起到相應的監督制約作用。
(六)內審人員勝任能力難以滿足評價需要
一方面,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具有綜合性強、涉及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客觀需要內審人員具備多方面的政策解讀、審計實戰、綜合分析能力和水平,但目前基層央行很多內審人員尚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內審人員具備掌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審計技術的能力,但目前基層央行掌握這些技術的內審人員少之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的質效提升。
二、強化人民銀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建議
(一)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引
以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為根本,以“評什么”為中心,以“怎么評”為最終落腳點,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引,明確規定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程序以及任務管理等,具體指導經濟責任評價工作的組織實施、報告編寫、責任認定等工作,使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有章可循,確保審計評價的統一性、規范化。
(二)建立健全科學高效評價體系
根據人民銀行行業特點和管理模式,堅持統籌兼顧和重點突出的原則,構建一套統一、規范、高效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使評價指標體系覆蓋與經濟責任相關的主要方面,突出重點、體現共性,各項指標又相互獨立,以便于縱向和橫向比較,科學反映區域不同但職位相同的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業績和效果,強化對人民銀行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促進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三)建立審計評價結果精準畫像
1.以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9項指標為一個評價維度,每個維度以100分為基準,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率、風險程度確定每個維度的單項得分,具體見表2。
2.評價結果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類型并分別定義相應分值,具體見表3。
3.計算單個維度得分及9個維度平均分值,確定評價結果。比如,某同志經濟責任審計9個方面單個維度的評價得分分別為86、100、78、82、96、90、68、54、88,其相應評價等級則為良好、優秀、合格、良好、優秀、優秀、合格、不合格、良好;9個方面的評價平均得分為82分,評價等級則相應為良好,具體見表4。
(四)建立科學高效信息化評價平臺
1.下大力量組織審計業務骨干、信息技術人才開發具有通行性、可重復性的審計軟件,運用Java 、Python等編程語言,探索開發審計小助手,為高效開展經濟責任評價提供支撐平臺。
2.探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建立經濟責任審計數據庫,通過數據分析篩選,發掘深層次風險和違反廉潔紀律苗頭性問題,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提供可疑線索和數據支持,提升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精度和效度。
3.在持續推動大數據審計應用的基礎上,定期加載數據分析,批量、自動形成經濟責任評價報表。在領導干部任期結束后,將任期內每年形成的報表數據以及過程中的改進或整改情況進行匯總,實現對領導干部任期情況的完整評價。
(五)加大評價成果實際應用
1.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結果通報制度。在不違反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將對被審計領導干部的評價結果以通報方式在盡可能大的受益群體范圍內予以公布,充分揭示領導干部哪些方面履職比較到位,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受益群體對審計結果的知曉度,促進對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情況監督和審計整改工作落地落實,切實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權威性。
2.建立健全評價成果運用機制。在與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會計財務等部門共享審計評價成果的同時,在一定層面公開上年度或本年度內已開展的所有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結果分值和排名,激勵領導干部擔當作為。
(六)進一步提升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
通過開展異地交叉審計、專業培訓、以查代訓、輪崗學習、選送審計骨干到院校學習深造等方式,增長內審人員專業知識,提高內審人員專業技能,多途徑、分階段提高內審人員政策解讀、審計實戰、綜合分析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需要。
三、結語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審計結果的集中體現。隨著人民銀行審計評價制度的建立健全、審計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評價方式方法的科學化,其重要性將會更加凸顯。加強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將會更好地強化對領導干部管理監督,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對人民銀行治理作用進一步提升。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滄州市中心支行,郵政編碼:061001,電子郵箱:chengful66@163.com)
主要參考文獻
[1]陳鋼良.基于區塊鏈思維的審計評價模式探索 :以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為例 [J].中國審計, 2021(10)
[2]盛江.芻議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評價[J].中國石油審計,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