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有趣的老師,必定擁有個性化的靈魂。這樣的老師,才能在堅壁上開窗,學生們才有機會擺脫那一道道僵化的規訓和標尺。”第39個教師節前夕,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嗶哩嗶哩推出“寶藏老師夏日企劃”特別活動。活動征集了50位“寶藏老師”,每一位都腦洞大開,把講臺變成舞臺,讓學生愛上學習,他們在塑造一種新的“模范”形象。活動中提到,不是只有規規矩矩的老師才能教出好孩子,也不是只有一板一眼才叫好老師,有個性的靈魂才能引導孩子們抵達豐富且精彩的彼岸。
這些“寶藏老師”打破了人們對教師的傳統印象,他們中有熱愛街舞的英語老師,有“以雷霆擊碎黑暗”沖上熱搜的物理老師,有憑借一句“你這個年紀怎么睡得著覺的”而火爆“出圈”的名師。
長久以來,教師這個職業一直被傳統的期待所束縛。每逢教師節,人們在贊美老師的同時,似乎也將老師置于道德審判臺:他們必須是完美無瑕、無私無欲的,符合某種特定的奉獻形象,才配得上接受贊譽。
然而,現實中那些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往往不是傳統印象中的“模范”形象,而是個性化、充滿愛心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的教學方式與眾不同,敢于嘗試新的方法,愿意跳出課本框架,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善用音樂、游戲或者其他富有創意的方法來教授知識。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和挑戰。傳統的教學方式漸漸變得“審美疲勞”,有的甚至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非典型老師的出現攪動了教育的湖水。實際上,個性鮮明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益嘗試。“寶藏老師”之所以受到關注,很多時候并非天賦使然,他們在背后下了一番功夫,不滿足于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是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積極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
歸根到底,教育、教學需要老師智慧的火花以及靈性的閃光。只有老師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才有可能得到引導和釋放。“寶藏老師”理應引起教育工作者深思:老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做學生們的引路人和朋友,精神上充滿自信,勇于面對挫折與磨難;行動上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有批判精神和進取心。當老師都成了個性鮮明的教育“藝術家”,學校教育才會萬紫千紅、生機盎然。
伴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布,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又一次站在新的起點,學生學習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教師群體也將擁有更大的發揮舞臺,呈現更多個性色彩。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師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夯實專業理論知識,樹牢“雜家”角色意識,練就不拘于時的膽識,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個性化教學,以獨特的教育風格吸引學生。
“模范”從來不是一種固定的樣子。無論是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只要能讓學生聽得進去、學得開心,就可以稱其為模范老師。教師節,不僅是向那些傳統的模范老師致敬,更是對那些有趣、有個性的老師予以認可和贊揚。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學生,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無法用言語來衡量。師者恒愛,風格各異,愛人、育人之心殊途同歸。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