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雪健在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讀大二時就了解“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了,當時還叫“蘇北計劃”。大三下學期,他在蘇州一家餐飲門店實習,已經做到了副經理的位置,工資也蠻高,但看到“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招募的信息,還是想回鄉服務。網絡上流行一句話:“上大學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家鄉擺脫貧困。”雖然高雪健覺得自己并沒有那么大的能量,但他確實想為家鄉的建設出一份力,同時回鄉工作可以距離家人近一點。
2021年7月,高雪健回到家鄉,服務于徐州市賈汪區。
基層工作量很大,剛開始高雪健頗有些不適應。為了盡快擺脫這種情況,高雪健8月份上崗,到10月份之前從來沒有度過一個周末,每天自己給自己加班熟悉工作。
剛給領導寫材料時,高雪健覺得自己寫得還不錯,結果領導反饋回來一看,全篇都是紅圈圈。高雪健不氣餒,不等別人來教他,自己主動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勤于思考,對稿件不斷進行修改。
到年底時,高雪健寫的材料得到領導的認可了,雖然還不能“一遍過”,但有個兩三遍,也基本可以定稿了。他覺得蠻開心,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
去年疫情防控時期,在隔離點,高雪健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以熱情的服務對待隔離人員。作為賈汪區唯一一位00后點位長,雖然年齡小,但多次圓滿地完成點位長工作。
高雪健記得,那時是9月,天氣還很熱,他穿著防護服,從早上8點開始入戶走訪,到9點渾身就濕透了,一天能坐下來的休息時間就是吃飯那一會兒,基本上全天都在跑,登記信息、送餐、消殺等忙個不停。當夜晚來臨,他躺在床上休息時,回想這一天的工作,又覺得自己很有收獲感,不管是人際溝通,還是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因為工作的用心,結束隔離后,在隔離點接受過服務的居民還特地送來錦旗,對高雪健以及同事們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參加“夢想改造+”志愿工作前,高雪健還疑惑,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很好了,哪里還會有住得不好的孩子呢?在摸排工作中,他發現還是有孩子的家庭因病或者因為其他緣故致貧,家里還住著土屋。高雪健看了之后對那些孩子產生很大的同情,工作起來特別用心。
有一名四年級的小男生,高雪健初識他時,他內向,不愛說話,不愿意與外界交流。小屋改造好后,高雪健和同事仍然不時地去看望他,在征得奶奶的同意后,帶他去逛逛商場,接觸一些新鮮事物。與志愿者哥哥姐姐熟悉之后,小男孩的心慢慢打開了,愿意和高雪健他們交流了,也愿意分享學校里的事情了。
看到小男孩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高雪健覺得自己并沒有付出太多,但產生的效果很有價值。
賈汪歷史悠久,獨特的山水資源孕育了賈汪優良豐富的物產,比如賈汪素火腿、茱萸山小公雞、汴塘煎餅、奧卡姆山楂食品等,當地還有別具地方特色的自賣頭習俗。“從山里到城里,從田里到家里,最好的都給你!”今年以來,“賈汪真旺”自賣頭走進大街小巷,志愿者也加入為村民直播帶貨的行列。
高雪健也出鏡做過主播,后來更多轉入幕后工作。無論鏡頭前,還是在幕后,只要可以讓村民銷售出農產品,他都很開心。他說:“志愿服務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