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8月,單祺從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報名參加了江蘇省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來到了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無論是去之前還是去之后,她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為什么選擇這條路?“最初,因為考研成績不理想決定先就業,來到這里后,學以致用,我對未來有了清晰規劃。”單祺說,“青春是短暫的,總要經歷一次別樣體驗才精彩。”
和其他學生不同,單祺報名前并不了解江蘇省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高校老師非常盡責,向她分享了之前參加“蘇北計劃”同學的情況、幫助她修改簡歷、指導面試。“這讓我對這份工作有了底氣,也下決心做出些成績。”單祺說。
相較于往屆,近幾年江蘇省招收大學生志愿者更傾向精準招聘,崗位和人員匹配度要求更高。單祺到方巷鎮報到后,很快被分配到沿湖村,主要協助“村兩委”開展鄉村旅游工作。
成長夾雜著心酸。單祺出生并成長于南通,盡管南通和揚州都屬蘇中地區,但飲食、語言文化等有很大差距。剛去不久,她就感受到遠離家鄉、遠離親朋的苦楚,為生活瓶頸、語言障礙所困。因為臨水,她的房間總是濕噠噠的,經常出現很多蟲子,對心理挑戰是巨大的。
鄉村旅游發展也不是紙上談兵,到崗后,單祺的工作內容細化到沿湖村的旅游接待及策劃領域。因為在校學習時更側重旅游規劃等較為宏觀方面的知識,細化到具體問題,單祺發現運用起來非常難。“我在開展活動中提出過很多新點子,大家也覺得不錯,但實施起來都被現實因素限制,如本村土地使用權限制、資金有限等難題。”單祺深切感受到,紙上短短幾行的“解決措施”與現實大相徑庭。
沿湖村“兩委”負責人屠蘇是單祺的“知心姐姐”和良師。生活上,屠蘇經常關照她,陪她聊天。為了讓單祺盡快了解村里整體情況,熟悉公文寫作、旅游接待等任務,屠蘇會手把手教她。過程中,單祺體驗到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獨自開觀光車帶領游客參觀沿湖村,第一次和同事一起準備材料到凌晨,第一次參與游玩項目的經營與管理工作……正是這無數個“第一次”,讓單祺從“學生氣”到“接地氣”,短短一年就成為鄉村振興的“小能手”。
為助推鄉村旅游發展,單祺結合沿湖村特有的漁文化資源,圍繞“生態+文旅”思路,協助打造了沿湖村“漁樵耕讀鄉村度假綜合體”,并參與研發富含漁村元素的“蓮”系列文創產品。作為沿湖村鄉村旅游服務團的一員,她累計為游客提供講解接待、參觀咨詢等志愿服務百余次,先后參與策劃沿湖村2022年“村晚”活動、第十屆尚藝東美玉衡FTT華東分區賽等活動賽事,為自身積累了大量經驗。
單祺主動加入“俏漁娘”志愿服務隊,走到巷尾街頭、田間地頭、困難群眾家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基層社會治理、反詐普法宣傳等活動。同時,她還擔任希望村塾、漁家學堂志愿者,工作之余,通過現場宣講、知識講解、趣味競答等模式,為村民和青少年兒童普及安全衛生知識,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如何成為合格的鄉村振興志愿者?這是單祺最近被學弟學妹問到的一個問題。她總結了三點:吃苦耐勞、真誠和善于學習。“要始終堅信,志愿者的服務崗位與鍛煉自我、提升自我始終融為一體,有艱難、有眼淚,更多的卻是收獲與成長。”單祺說,“這也是我決定踏上考公之路前的一段十分重要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