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剎海市》因何爆紅
2023年7月19日,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正式發布。如以往,這張專輯沒有在主流音樂平臺或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刀郎僅錄制一段視頻向歌迷簡單作介紹。可網友的反應速度超乎想象,它首先在自媒體平臺掀起了熱潮。
最火的歌曲莫過于《羅剎海市》,其神秘玄幻的故事、批判性的歌詞在全網引發熱議,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4億,討論量逾7萬。這首歌更是以橫掃千軍之勢席卷全球,截至7月30日,全球網絡播放量達數十億次,各種版本的翻唱、器樂演奏層出不窮,造就了華語樂壇以及世界音樂領域近幾年來最大的盛況。
《羅剎海市》因何爆紅?
起初,一些人把歌曲的矛頭指向了刀郎曾經與主流音樂圈的恩怨,但歌迷很快發現,特別的歌詞與極其通俗的詞語組合在一起令人不知所云,所以解讀歌詞的帖子被大量轉發。最后,網上呈現出更多專業音樂人士的評論,其中包括國際專業樂評人,這首歌的創作格局被正式打開。
《羅剎海市》的創作源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同名奇幻短文,講述一個俊美的年輕人來到羅剎國,這是一個以丑為美的國度,越丑越能得到高位。后來他到了海市,一切才回歸正常,最后他逃離了這個顛倒的世界。歌中引用了20多個典故,并提及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歌中充滿新奇的知識點、豐富到離譜的想象力、深刻又隱晦的批判性,加上刀郎粗獷豪放的嗓音,使其沿襲了蒲松齡“巧借醉鄉以指桑罵槐”的寓意,哲學意義在不斷升華。
《人民日報》認為刀郎的成功在于他適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新京報》表示,流行音樂需要像刀郎這樣的聲音,需要一首《羅剎海市》來洗滌心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宏說:“這首歌聚焦兩個詞:破圈和串聯,它能把很多話題、很多人放在一起去討論。只討論維特根斯坦,只有少數人能理解;只討論古典文學中的聊齋故事,也只是特別少的人關注,這首歌顯然超越了‘特別好聽’或者‘歌詞特別棒’的單一境界。”
相對于華語樂壇眾多流行歌曲,也有聽眾覺得《羅剎海市》的旋律像東北二人轉,非常普通。一位國際專業樂評人的講解很客觀:“我不喜歡這首歌的旋律,也無法評價這首歌在漢語文學中的造詣,但這種將文學和音樂結合的做法我非常欣賞,因為這兩者本來就是一體的。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并不是因為他會跨界,而是音樂和文學、繪畫的形式一樣,所要表達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越是好的作品越會引起兩極分化的看法,藝術的話語權更應該存在于人民口中,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好的權利,這同樣是《羅剎海市》爆紅的原因之一。
《山歌寥哉》在唱什么
相比于《羅剎海市》,輿論對專輯《山歌寥哉》幾乎一邊倒地給出好評。“刀郎封神,每首歌的詞與旋律都堪稱完美”“就像一部電影,越聽感觸越深”“刀郎在用音樂喚醒著迷失在物欲橫流時代的中華兒女的良知”……除了樂迷給出的評論,央視等媒體也給出“《山歌寥哉》將載入華語音樂史”的高評價。
《山歌寥哉》到底在唱什么?
刀郎在專輯中介紹:“書契以來,代有歌謠,自楚騷唐律,爭妍競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之于詩壇,于是別之曰山歌。”這幾句出自《馮夢龍詩文》中的序《山歌》,意思是從楚國的騷體賦到唐代的律詩,爭奇斗艷,而表達真情的民歌卻不能在詩壇有一席之地,于是另稱之為山歌。
實際上,從20年前至今,刀郎一直在嘗試把中國的民族音樂與當前的流行音樂真正融為一體。2020年,他發行的專輯《彈詞話本》被視為民族音樂探索的系統總結,充分融合了中國傳統評彈、昆曲以及吳語元素。同年,專輯《如是我聞》對《金剛經》的全新演繹也體現了他在傳統文化領域的深入研究。而《山歌寥哉》要做的正是喚醒民族音樂。
專輯11首歌曲共用了11種不同地方的曲調,如《序曲》是廣西山歌調、《畫壁》是山西民歌繡荷包調、《畫皮》是山東箏曲銀紐絲調等。這些調式扎根民間,鄉土氣息濃郁,飽含世俗真性情。配樂上,專輯不僅使用了嗩吶、琵琶、竹笛、二胡等民族樂器,還使用了貝斯、吉他、鋼琴、電子鼓等西方樂器,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壯觀的氛圍。歌詞更是一改刀郎往常通俗直白的風格,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和豐富的意象,使其更具文學性和思想性。
這樣一張專輯,將中國民歌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的同時,也將西方音樂與中國音樂相結合,真正做到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羅剎海市》為例,這首歌聽不出副歌,因為它打破了副歌一定要在較高的音域、有大的跨度的刻板印象,使得歌曲更加有訴說感和敘事感。歌曲還融合了起源于牙買加的雷鬼音樂,采用的是反拍,讓聽眾聽起來有一種想跟著跳舞的感覺……刀郎在唱歌,也在唱傳統民間樂曲的復興模式。
“君住在錢塘東,妾在臨安北,君去時褐衣紅,小奴家腰上黃,尋差了羅盤經,錯投在泉亭,奴輾轉到杭城,君又生余杭……”歌曲《花妖》是汲取聊齋志怪精髓而創作的民謠式情歌,發表后即獲得了超高評價。“一句歌詞一把刀”,眾多歌迷覺得《花妖》詞曲意境堪與《梁祝》媲美。央視微信公眾號發文專門對這首歌進行了點評:“再次讓聊齋文化煥發出激蕩人心的活力。”不止是《花妖》,專輯其他歌曲也在言說規律真理、關懷民生悲喜、鞭撻社會不公……從情緒到精神,專輯實現了藝術與哲學的高度統一。
有意思的是,很多聽眾聽完專輯后都重新翻開了《聊齋志異》,去了解原著的故事背景,思考歌詞與社會生活的映射關系。也有人說:“聽了兩張專輯,一張是刀郎的,一張是自己的。”專輯掀起了全民再讀傳統名著的熱潮,也掀起了全民重新思考生活的熱潮。如此看來,《山歌寥哉》突破了以個人悲歡引起情感共鳴的常規設定,轉而從社會實踐、社會觀察中尋找共鳴,啟發聽眾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俗與深刻、嚴肅與戲謔、現實與虛幻,在《山歌寥哉》中共生共存,淺者聽淺,深者聽深,但總有一處能與你產生共情。這張專輯也讓聽眾覺察到中國傳統民樂面臨的困頓境地,看到刀郎的不懈探索,感受到他的音樂才華以及在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建樹。刀郎是歌手,更是藝術家。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
曲目
1.序曲
2.羅剎海市
3.花妖
4.鏡聽
5.路南柯
6.顛倒歌
7.畫壁
8.珠兒
9.翩翩
10.畫皮
11.未來的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