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明江 李沐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增強憂患意識的重要論述,踔厲奮進新征程,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勇毅前行。
一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增強憂患意識的思想光輝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增強憂患意識的豐富思想。這些思想光輝歷久彌新,傳習不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過“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的警句。這句話出自《老子》,意為要在事情尚未發(fā)生之時就預防處理,要在禍亂產生之前就早做準備。《周易》中的“安不忘危”“朝乾夕惕”,《詩經》中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等,都是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保持憂患意識的“警世鐘”“清醒劑”。孟子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警世名言;“君舟民水”“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后顧之憂”等漢語成語,都凸顯了居安思危、保持憂患意識對中華文明賡續(xù)發(fā)展的深遠影響。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yōu)秀傳統的繼承者”。憂患意識是中華文明的寶貴精神財富、政治智慧,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與現實價值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但也不能過了頭,不要杞人憂天”,我們“要從保持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要有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的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憂患意識的重要論述,激活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這一思想的生命力,推動了這一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時代風采。
二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彰顯了增強憂患意識的政治智慧
我們黨誕生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憂患歲月,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歷經艱難困苦成長成熟,克服風險挑戰(zhàn)發(fā)展壯大,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新局面,奮力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天辟地完成救國大業(yè)的斗爭中,始終憂國、憂民、憂黨,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向何處去、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憂思;為舊中國勞苦大眾水深火熱、苦難生活境遇憂慮;為黨“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擔憂,向全黨發(fā)出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改天換地完成興國大業(yè)的奮斗中,繼續(xù)保持憂患意識,為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百業(yè)待興憂思,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奮斗目標;為敵對勢力破壞社會主義建設憂慮;為執(zhí)政條件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擔憂,強調要建設“一個有紀律的、思想上純潔的、組織上純潔的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翻天覆地推進富國大業(yè)的征程上,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為生產力落后、經濟不發(fā)達、人民生活尚不富裕憂思,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人們思想僵化、受條條框框束縛而影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憂慮,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為新時期新形勢下黨的干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擔憂,強調“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只有搞好黨風,才能轉變社會風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xù)奮斗,推進強國大業(yè)。在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逐夢前行、砥礪奮進的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強調“我們的事業(yè)越前進、越發(fā)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告誡全黨:“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要繼續(xù)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決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憂患意識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既是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清醒認識,也是對黨內可能滋生驕傲自滿、精神懈怠等問題及時敲響警鐘。
從毛澤東同志向全黨宣告“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到習近平總書記莊嚴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只是我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從毛澤東同志向全黨強調“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到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都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憂患意識,強烈的責任擔當。增強憂患意識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優(yōu)良傳統,早已融入黨的紅色基因和革命底色中,內化為黨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品質。
三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增強憂患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充分肯定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同時要求全黨上下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黨從容應對風險挑戰(zhàn),“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新征程上增強憂患意識,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發(fā)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的團結統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新征程上增強憂患意識,要保持戰(zhàn)略清醒,增強戰(zhàn)略定力。在充分看到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fā)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從而“于安思危,于治憂亂”;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zhí)政環(huán)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以保證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保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躍上新臺階,贏得新勝利。
新征程上增強憂患意識,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也是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的應有之義。回顧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以斗爭求團結鑄就歷史偉業(yè);時常居安思危,以斗爭開拓黨和國家建設新局面。新時代新征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進道路上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我們既要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戒驕戒躁,更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勝利,通過斗爭化解風險、戰(zhàn)勝困難,在斗爭中勇毅前行、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偉業(yè)。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一個致力于強國復興的民族需要常懷憂患意識,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更要時刻做到居安思危。回顧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始終胸懷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居安思危、憂勤惕厲、兢兢業(yè)業(yè),領導并推動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奪取新勝利、邁上新臺階,在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為繁榮富強、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大國的同時,不斷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新時代新征程,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立、自強,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必定能夠“全力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必定能夠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