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瑛


啟幕“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3”
The original opera Song of Youth opens the 2023 NCPA Opera Festival
4 月27 日至5 月1 日,改編自楊沫同名半自傳體小說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將迎來首輪演出。該劇圍繞知識分子林道靜從“小我”走向“大我”,邁入革命洪流的人生轉變,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在民族存亡之際的道路選擇和愛國熱忱。歌劇《青春之歌》以音樂為筆,描繪了原著中最真切動人的青春,也寫下了那一代青年人飽含血與火的信仰之聲。當所有藝術家真摯地演繹出林道靜、余永澤、盧嘉川等經典形象時,《青春之歌》中關于青年要勇于擔當時代重任的啟示也回響在舞臺之上。此外,該劇也將重磅啟幕“國家大劇院歌劇節· 2023”。作為國家大劇院制作推出的第一百部劇目,歌劇《青春之歌》力邀歌劇界頂尖力量為其藝術水準保駕護航。該劇由作曲家張千一、編劇趙大鳴操刀音樂創作和劇本改編,導演王曉鷹、舞美設計劉科棟、燈光設計邢辛、多媒體設計胡天驥等組成創作團隊。導演王曉鷹表示,歌劇《青春之歌》雖然講述的是20 世紀30 年代中國青年的故事,但九十年后的年輕人依然能與它接通、共情, 因為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中都擁有青春的刻痕。據悉,歌劇《青春之歌》首輪演出由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歌唱家宋元明、趙麗麗、韓蓬、梁羽豐、周正中、劉濤、蔡靜雯、胡越、關致京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管弦樂團共同呈現。
中國歌劇舞劇院開辦第一屆“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班
China National Opera & Dance Drama Theater launches the inaugural “Chinese Ethnic Opera Performers Training Course”
近日,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與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項目面向全國開啟招生。項目以大師課、專題講座、舞臺實踐等形式,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雙軌并行,對學員進行民族歌劇表演方面的系統培訓,樹立學員對民族歌劇藝術準確的理解與認知,同時夯實音樂史論、歌劇史論以至戲劇史論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此培養適應新時代中國民族歌劇發展的全方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同時也為廣大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和成長的平臺。作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重點項目之一,“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匯集眾多名師和專家,如田青、喬佩娟、明文軍、居其宏、游暐之等理論專家,萬山紅、王洪波、鄒文琴、郁鈞劍、孟昭宜、胡文閣、趙登營、殷秀梅、閻維文、韓麗艷、雷佳等演唱表演專家,王勇、王曉鷹、陳蔚、徐瑛、黃定山、廖向紅等編劇導演專家,王祖皆、李心草、孟衛東等作曲指揮專家,王辛剛、方緒玲、陽東霖等舞臺美術專家, 這些專家在各自研究領域造詣深厚,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將圍繞民族歌劇的“演唱教學”“藝術理論”“創作分析”“舞臺表演”“視覺呈現和審美表達”“形體訓練”“臺詞訓練”“戲曲學唱”“舞臺美術”等問題,開展幾十場理論與實踐活動,為學員提供系統全面的民族歌劇表演知識和專業的培訓。根據歌劇的特點及學生的需求,該項目預計招收40 名學員,項目培訓周期定為2023 年5 月至7 月,集中學習為45 天,其中采風8 天左右,集中授課37 天左右,學員須全部脫產學習,學員優秀作品將7 月下旬在北京進行演出。
音樂劇《天藍海藍》在京首演
The musical Tianlan Hailan premieres in Beijing
4 月16 日-17 日,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音樂劇《天藍海藍》在北京民族劇院隆重上演。該劇緊緊圍繞殲-15 航母艦載機從立項研制到在航空母艦上成功著艦這一艱辛歷程展開敘述,通過生動塑造、描繪以殲-15 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為代表的航空英模形象,深度還原航空戰線上可歌可泣的奮斗事跡,謳歌了新時代航空人“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報國精神。音樂方面,《天藍海藍》的羅陽主題曲目溫暖堅韌,飽含深情,流淌著大愛與真誠。群體合唱充滿青春熱血,有朝氣、有信念、有溫度, 展現了航空人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舞臺呈現上,該劇以典型化的舞臺場景,勾勒出航空人的精彩生活;以動人的場面和動感的舞蹈,描繪出航空人不舍晝夜、奮楫爭先的精神; 以詩化的舞臺語匯,呈現出我國航空工業的現代感和科技感。中國歌劇舞劇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歌劇舞劇院有責任有義務去挖掘以羅陽同志為代表的40 萬航空人背后的故事,用心將其打造成為展現新時代航空人精神風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品力作。此次創排音樂劇《天藍海藍》是劇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次有力踐行,期待以《天藍海藍》為契機,讓更多人通過音樂劇了解祖國的航空事業,愛上航空事業,投身航空事業。
原創音樂劇《廣交天下》獻禮廣交會
Original musical Guangjiao Tianxia pays tribute to the Canton Fair
原創音樂劇《廣交天下》4 月15 日在廣東省友誼劇院上演。全劇以一段愛情故事引入,把人物命運與廣交會的發展變遷相結合,反映廣交會自1957 年至今的發展歷程。全劇以粵菜、粵語、香云紗等嶺南特色元素貫穿,展現廣交會“廣交世界、互利天下”的理念。該劇描繪了廣交會66 年來的世事變遷:1957 年,兩個原本相隔萬里的年輕人伊莎貝拉和喬誠, 在首屆廣交會上相知、相愛,一條香云紗絲巾連接起兩人內心的情感。但陰錯陽差,兩人斷了音信。為了堅守那份情緣,他們默默相守66 年。終于,2023 年春交會舉行,兩位相望一生的老人得以“重逢”。作為標準的“廣東制作”,該劇是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專項扶持資金項目,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珠江電影集團出品,珠影樂團、珠影廣州歌劇院、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作為演出單位。《廣交天下》將廣交會作為故事“主舞臺”,以粵劇、粵菜、香云紗等多元嶺南本土文化元素為底色,以愛情、親情、友情為主要切口, 表現廣交天下、萬商云集、以誠為本、以愛動天的豪情。編劇閆兵表示,為了該劇查閱了大量文獻、進行大量采訪,逐漸編寫出一段與愛有關的故事,想通過該劇向海內外觀眾傳達廣東文化的熱情與包容。作曲杜鳴為《廣交天下》創作了32 首歌曲。他表示,該劇的音樂創作真正實現了與國際接軌。
原創音樂劇《哈姆雷特》5 月在滬首秀
The original musical Hamlet premiered in Shanghai in May
作為中國原創音樂劇“鐵三角”——導演徐俊、作曲家金培達、詞作家梁芒的第三部原創音樂劇,《哈姆雷特》正在緊鑼密鼓地排演,5 月11 日-21 日將在上海文化廣場首秀10 場,拉開全年21 座城市、22 所劇院、57 場演出的大幕。由徐俊導演聯袂眾多重量級藝術家摯友潛心創造的這一版原創音樂劇,融東西方跨文化視角,將中國寫意美學與莎士比亞獨特的現實主義相融,為作品注入深邃的中國氣韻。從《猶太人在上海》《白蛇驚變》再到《趙氏孤兒》,徐俊一直執著于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創作,善于從歷史與當下、中國與世界的文化資源中挖掘題材,以現代性的當下觀照開展創作,致力于探索建立起中國音樂劇的“氣質”與“特質”。作曲家金培達、詞作家梁芒與導演徐俊在《哈姆雷特》中默契地做出了新的嘗試。金培達表示,他在創作中特別注重音樂的層次性、豐富性與多面性,“賦予每一個人物以鮮明的色彩,既可以在人物的內心中打開一片世界,又可在與其它人物沖突和碰撞時產生新的反應”。該劇由上海徐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出品制作、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南京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東虹橋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及大麥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