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張裕
作為一所農村小學,南通市如東縣馬塘鎮馬豐小學一直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勇擔鑄魂育人的使命,以“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為辦學思想,積極推進“融”文化教育,構建“融+”一體化大思政育人模式,努力提升思政育人實效。近年來,學校先后被授予南通市三好標兵競賽評選活動常態化建設先進單位、如東縣思政育人特色學校、如東縣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如東縣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一、融·強引領,錘煉團隊
學校成立由黨組織書記(校長)為組長的思政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思政課建設作為學?!靶@黨旗紅”黨建品牌建設和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委會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思政課建設,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學校定期組織主題培訓活動,拓展思政團隊的育人眼界,提升育人格局,選樹了一批校級課程思政教學典型,帶動課程思政課題研究,努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使思政教育真正落實落地。
二、融·境文化,溫潤童心
“融·境”課程是學校的環境陶冶課程。學校積極營造環境文化氛圍,為此,“融園”“禮園”“思園”“豐園”四園應運而生。
“融園”彰顯了學?!拔逵诤希嬗恕钡霓k學思想,期望學生能融生命于使命,融未來于當下;“禮園”時刻警醒學生要踐行八禮四儀,做美德少年;“思園”為學校的紅色教育基地,教育學生要傳承紅色基因,勇擔奮進使命;“豐園”為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引領學生傳承農耕文化,體驗農耕生活。學校還積極提煉出“三樓”(融樂宮、融慧樓、融馨居)、“兩道”(五育大道、十好長廊)、“一軒”(融味軒)及學校??嗉壭麄鳈?、黑板報等陣地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們在校園內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在“融·境”課程的引領下,學校思政文化的積淀有指引、有方向、有內涵,為學校思政育人生態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融·心教育,培根鑄魂
在培訓和教研的基礎上,思政課教師、班主任等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班會課、國旗下講話等陣地,探索多種育人方法,提升了思政課的針對性,積極開發出“十個好好”“八禮四儀”等思政教育校本課程,激活了思政課堂,提升了學生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校領導、法治副校長帶頭加強思政課研討,配合思政課教師走進課堂,形成了以思政教師為重點,以班主任隊伍為主體,以學科教師為支撐的全校師生協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
四、融·臻體驗,拔節生長
“融·臻”課程是學生的體驗課程。學校結合“十個好好”“八禮四儀”等思政教育校本課程常態化開展“每月一事”活動,如:一月開展繽紛冬日活動;二月和九月組織“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月”活動;三月組織“學雷鋒,做美德少年”活動;四月開展“傳承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活動;五月進行勞動教育;六月組織“放飛理想,展示自我”活動;七月和八月開展“七彩夏日”活動;十月組織學生“為祖國獻禮”;十一月進行感恩教育;十二月開展誠信教育。
2021年9月,學校承辦了如東縣“八禮四儀”教育現場會,“民族迎賓禮”“文明禮儀操”“禮儀微課堂”等成為大家眼中亮麗的風景。2022年5月,學校在“弘揚如東精神,建設文明校園”現場推進會中進行了文明校園建設成果展示,深受與會領導的好評。此外,學校還積極開展了“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皟炐銈鹘y文化進校園”“黨史學習”“我們的節日”等主題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助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學校還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參與疫情防控等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五、融·全課程,協同育人
學校努力挖掘各類學科課程中包含的思想育人要素,構建出形式多樣、相互支撐的全員全課程的大思政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積極探索以育人為導向的“融課堂”教學變革,開展集體備課、學術沙龍、教學觀摩等活動,共同探討學科育人經驗,以提高多學科協同育人的實效性。
六、融·星閃耀,多維評價
學校重新修訂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采取自評與他評、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定期公布“融”耀版,評選“星級”學生。學校還利用校本化的《學生成長手冊》《紅領巾爭章手冊》搭建了思政教育體驗跟蹤反饋平臺,建立了學生個人思政教育動態跟蹤檔案。跟蹤檔案內容既包含了學生對思政內容的領悟,又包含了教師平時對學生的觀察記錄和家長對孩子的描述性評語。
在今后工作中,學校將繼續抓住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勇抓時代機遇,正視時代挑戰,不斷豐富研究與實踐成果,實現學校思政課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