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數字化如何為教研轉型護航?廣東省“三校三師活動”作為代表性案例,為教研轉型提供支撐。以跨區教研和“優課解碼”為核心的廣東數字化教研全面開展,目前,該項目在100余所學校中推廣,積極探索中小學跨校教研的新模式。
突破時空限制,實現跨區域大規模教研活動。基于直播平臺、教研平臺和評課平臺開展的網絡教研,實現了教研活動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在“三校三師活動”中,兩地三校三師三個班級同步連堂開展三節項目式學習課程,通過點陣筆實現學習數據與學習評價系統的實時連接,觀摩教師可隨時了解教學進展;教學活動多點抓拍與推流,并在屏幕上實時展示現場聽課人員的互動交流。
聚焦教研效率,實現教師教學水平的高效提升。以項目式學習為例,通過數字化教研將不同地區、學校的學生納入共同場域中,通過同課互構、異課同構等新型協同模式,探索課堂教學的新結構。以“三校三師活動”中“電子門牌的設計與制作”為例,三位教師采用異課同構的模式,圍繞“聚類教學、概念提取、關聯內化、遷移應用”,分別完成單元中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協同合作,實現了教學內容的重組和教學流程的再造。通過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可發現不同地區和學校適應項目式學習的差異,從而聚焦關鍵問題和共性問題。
打造有反饋的閉環式研修,實現精準教研到個人。數字化教研更加重視教研反饋環節,實現研前、研中、研后的大跨度教研。“三校三師活動”的研修活動共分三個階段進行,基于網絡教研平臺構建的“六個一”研修活動貫通整個流程。
數字時代,教研轉型不僅要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優化教研內容,還需要持續開展智能技術賦能的研修模式,助力實現教研數字化轉型,形成數字化教研新生態。(中教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