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雁:創新機制助推人大監督與公益訴訟“雙向奔赴”? ?揚州市邗江區人大研究室孔雪雁撰文說,近年來,邗江區人大主動監督和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公益保護職責,在持續提升監督實效與檢察公益訴訟能動履職方面積極創新,探索建立人大監督與檢察公益訴訟全鏈條聯動協作機制,努力彰顯“人大作為”,豐富“邗江做法”,推動實現人大監督與公益訴訟“雙向奔赴”、共贏多贏。一是凸顯“雙向”,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機制,拓寬監督覆蓋面。即從人大代表建議中發掘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通過案件化辦理,轉化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從檢察機關制發的公益訴訟檢察建議中,梳理出適合以人大監督方式推動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對策建議,轉化為人大代表建議,共同推動解決公益保護問題。目前,邗江公益訴訟累計立案辦理案件470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80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2件,其中由代表建議和社情民意轉化辦理的“影子”餐廳(私人會所私房菜無餐飲許可問題專項治理)公益訴訟案和酒店裝修建設公共安全公益訴訟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問題整改,協同推動區政府對轄區商場、企業和小區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劃撥專項資金整改火災隱患53處。適時推進從制度層面具體明確人大與檢察院“雙向”職能,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公益受損突出問題,通過實時、動態的“雙向銜接轉化”,拓寬監督覆蓋面,實現人大監督和檢察法律監督雙贏共贏。二是注重“協同”,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協同參與公益訴訟辦案機制,激發代表履職活力。針對公益訴訟案件存在的調查取證難、司法鑒定成本高等問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實務特長,邀請參與專業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聘請來自環保、農業、財經等領域的人大代表充實公益訴訟專家庫,助力提升法律監督專業化水平。邀請人大代表參與專項調研、案件評審、公開聽證等活動,不斷提高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精細度的同時進一步拓寬代表履職平臺和履職渠道,從法律、政策層面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所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邀請代表參與辦理全省首例耕地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對王某某占用耕地搭建混凝土攪拌站的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并持續跟進監督,督促生態修復,通過案件查辦推動案發地十余家混凝土攪拌站被拆除,1.31平方公頃被破壞的耕地復墾成良田,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該案還入選最高檢《涉農檢察指導性案例實務指引》予以推廣。三是突出“整改”,探索建立人大監督檢察建議落實整改機制,切實提高監督剛性。探索“事前介入、事中監督、事后測評”的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讓“長出牙齒”的法律法規更好地“咬合”。明確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政府部門負責人述職都應當包括接受配合法律監督的內容,后者還作為人大常委會工作評議和履職評議的重要依據,切實增強“被監督者”的法治意識、監督意識。對于人大監督過程中發現行政機關存在不履行法定職責符合檢察機關監督情形或落實檢察建議不到位等情況,啟動人大與檢察監督聯動機制,支持檢察機關對損害社會公益的行為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探索建立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機制,支持檢察院與自規局、應急局等行政執法部門雙向交流掛職,推動行政執法信息實時共享、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協作,實現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良性互動。百姓反映強烈的尚橋沖河道黑臭水體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點名”,省市區三級人大共同關注推進下,敦促有關部門專項增撥3200萬元加快河道整治,實現“源頭控制、標本兼治”,以高效能履職回應群眾呼聲。四是聚焦“長效”,探索建立人大助推公益訴訟成果運用長效機制,形成監督合力。采取發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等方式大力宣傳公益訴訟工作,對于社會影響較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案件,及時發布案件信息,公開案件辦理情況,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余某某烹制銷售非法添加罌粟“老鵝”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同時,向全區餐飲單位制發《食品安全提示函》,并推動市場監督部門出臺《揚州鹽水鵝食品安全操作指南》,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守護揚州“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探索建立公益資金監管使用和公益損害鑒定機制,適時出臺生態環境賠償資金的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在全市首家設立公益訴訟專項經費,每年由區財政劃撥49萬元用于公益訴訟鑒定。順應數字化發展的大趨勢,推動大數據技術與人大監督、公益檢察深度融合,以“益心為公”“數字人大”云平臺建設為契機,建立健全常態化“回頭看”工作機制,通過行政檢察監督,督促政府部門切實履行好職責,推動人大監督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