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各項新聞節目中,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以其獨到的見解和深度的分析獲得了群眾的喜愛,為此加強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為分析對象,首先概述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內容,接著分析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最后論述促進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發展的對策,以便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為廣大民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服務。
關鍵詞: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節目組
當前,我們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對于信息需求的精準度越來越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需要順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提高節目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是指運用各種各樣的表現與播出方式,對某一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報道,挖掘重大新聞事件背后的新聞價值,分析重大新聞事件中的人物形象,是一種新型的新聞報道形式。目前,電視新聞報道專題節目的類型分為兩種,分別是報道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以及言論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
時效性不強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人們自始至終都處于信息變化的動態環境之中,因此新聞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對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如果無法抓到時效性就等于放棄了一大批受眾群體。無論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如何優秀,缺少時效性必然會導致電視新聞節目在質量上受影響,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目前,許多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缺乏時效性,例如很多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選題都是經過長時間推敲之后最終確定。由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需要深入分析,這必然要求新聞記者在新聞現場不斷收集各種各樣的新聞素材,導致新聞的時效性大打折扣。
部分節目缺乏深度、品牌節目個性不足
由于時效性并不強,因此所有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都將重點放在內容深度上,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后期制作之中,希望用盡各種手段將最完美的畫面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以此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斷提高節目的藝術性和故事性。一些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非常依賴于后期制作,節目視覺效果非常絢麗,但是由于受制于播出時間,并沒有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僅僅只是憑借電腦特效提高整個節目觀賞度,缺乏自身獨到見解,缺乏對新聞事件的準確剖析,很難構建品牌化的節目。與此同時,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存在著刻板抄襲嫌疑,這使得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缺少創新度,欠缺統一標簽,致使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欄目個性有所缺失,導致收視率下降。
選題獵奇,選材雷同
在商業大環境之下,一些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為了獲得流量,提高自身的市場占有率選擇了一些偏激主題,將兇殺以及稀奇古怪的主題作為重點報道對象,甚至將一些惡性負面案件昭示世人。從節目制作效果上看,這些選題有助于吸引觀眾注意力,但是卻導致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失去了原有的精髓。例如,在報道一起兇殺案之時,該兇殺案事件過程并不復雜,但是經過電視專題節目刻意夸大,再加上主持人推波助瀾,配上恐怖的音樂和畫面,給人一種毛骨悚然之感。這種類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在初始階段可以獲得大眾關注,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該類節目由于選題題材不符合社會主流發展,必然會走向沒落。
評論觀點無新意
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評論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評論主要是為了豐富節目內容,同時也幫助觀眾更加理解新聞事件,為廣大觀眾提供有深度、有見解的新聞節目。但是,一些新聞專題節目過于強調可信度,沒有從不同角度分析專題節目內涵,所有人員都持有相同觀點,主持人確定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基調,然后由專家學者豐富這一基調。這種模式會使觀眾感覺到言論非常單調,同時缺乏思維之間的碰撞,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格局,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觀眾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失去興趣。
敘述平淡乏味
傳統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結構編排非常宏大,常常給人一種大包大攬之感,致使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缺乏重點,在敘事結構上大部分都是以線性方式為主,缺乏對于細節深度分析,也缺乏對于新聞事件背后某個點的深入報道,很難抓住觀眾眼球。
電視采編人員自身能力不足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都是由采編人員制作,因此采編人員素質將會直接影響到節目好壞。目前,許多電視臺都缺乏全能型采編工作人員。一名全能型采編人員常常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磨練和成長,但是當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采編編導質量參差不齊,導致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質量優劣不一。
地方臺的新聞資源不足
目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受眾群體以高素質人群為主,他們對于節目質量要求非常高,節目的社會影響力也大部分來自于這群人物判斷。這些年來,國際社會發生了許多大事,而地方電視臺對于國際新聞大事的把控能力力不從心,尤其是對一些重大國際事件的資源獲取能力并不強,無論是新聞事件的選擇還是新聞報道力度都無法與大型媒體相抗衡,尤其是與中央電視臺更是相距甚遠,致使地方電視臺新聞專題節目市場份額較少,缺少必要的高素質群體。為了生存,地方電視臺新聞專題節目直接照抄中央電視臺的相關做法,但是資源整合又不到位,報道存在大量重復的現象,降低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吸引力。
新聞管理機制落后
完善的管理機制可以推動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發展,目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管理機制相對滯后,例如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發展機制,導致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制作方式方法陳舊,對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激勵性。由于缺乏有效激勵機制,致使大量優秀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編導跳槽,影響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制作水平,影響新聞的時效性。
欄目的新聞資源不足、深度不夠
目前,許多地方電視臺的電視新聞專題欄目工作的新聞資源并不充足,新聞電視臺依舊屬于事業單位,由政府財政予以支撐,缺乏市場化競爭意識,對于新聞資源的主動收集意識不強,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準確的信息,也無法聘請到高質量學者分析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致使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欄目資源不足,對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分析深度不夠。與此同時,許多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欄目工作人員的素質并不高,在信息收集方面能力較弱,對于信息時效性的把控性較差,這也會導致整個欄目組的資源不足。
時效性是新聞節目的生命,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同樣也需要注重時效性,以此吸引廣大觀眾眼球,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社會影響力。對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而言,由于受制于制作周期約束,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無法像普通新聞一樣即時傳播,但是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可以從最新新聞事件入手,從展示新聞事件的全貌角度思考,這樣既可以保證新聞題材的新鮮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對新聞專題節目的深度分析。例如,一些新聞報道了某個自然災害事件,簡單介紹了自然災害事件發生的過程及應急救援處置結果,分析了社會群眾的反響,但是并沒有對自然災害事件本身進行深入剖析。為此,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可以從自然災害的本身分析,制作專題紀錄片,可以是自然災害之后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狀況,也可以是自然災害對于當地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力求分析的精準性和深度性。雖然這種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報道時效性不及普通新聞報道,但是其切入點非常新穎,同時能夠保證整個節目報道的完整性,最終也能夠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
由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是以重大新聞事件或者人物為主體,因此講故事是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重要的敘述方式。但是,要真正把故事講好并不容易,要求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工作人員做好故事與節目之間的有機整合。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需要選好題材,這是講故事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整個專題節目策劃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記者可以采訪現場目擊者,從現場目擊者口中收集有用信息,并且將這些有用的信息串聯在一起,揭示新聞事件背后所包含的故事。例如,在報道一起商品事件時,新聞記者并不需要一開始就介紹商品的新聞事件,而是需要將發現這起溢價商品作為切入點,整個節目組也不需要過多贅述商家在爭奪商品時的表現,而是應當立即拜訪專家,由專家分析該類商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并最終得出該類商品存在溢價的結果,從而說明雙方當事人的爭執并沒有任何意義,使整個新聞報道更加具有故事性,更加耐人尋味,同時又提高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題材的好壞將會決定整個節目的質量好壞,好的題材可以提升整個節目的水平。為此,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組可以派遣人員深入基層一線,強化社會調研工作,挖掘有思想有深度的新聞素材。在選題時,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組可以從典型事件或者典型人物著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者事,對其進行深入報道,以此吸引廣大觀眾的注意力,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例如,中央電視臺相繼播出了有關任長霞的專題節目,刊登了她擔任公安局長期間為民除害的事跡,同時也歌頌了她因公殉職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這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之所以能成功,關鍵在于題材選擇的成功,向廣大民眾展示了典型人物的真實人生,將任長霞的樸素和善良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使廣大觀眾能夠感受到她為民掃黑同時又柔情似水,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用自己的生命和擔當詮釋了人民警察的勇于擔當精神。
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主持人是推動整個節目前進的重要力量,同時編導們的理念及宗旨也需要通過主持人傳遞給廣大觀眾,一個好的主持人可以提高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為此,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需要強化主持人的作用,明確主持人的形象定位,主持人應當了解自己所主持的欄目定位,了解受眾群體的類型,能夠分析受眾群體的收視習慣和心理,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主持工作。與此同時,主持人還需要把握好要點,需要加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還需要在節目開播之前做好組織策劃工作,挖掘內在語句之間的銜接性,以此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例如,主持人可以引出重點,抓住重點展開表述,同時也可以為廣大觀眾設置懸念,以此吸引廣大觀眾的注意力。主持人還需要引起觀眾之間的共鳴,需要了解觀眾的心理,用通俗易懂的口語代替生僻的專業術語,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應當確保一定的穩定性,可以根據主持人身份量身定做節目內容,以此提高節目的個性化色彩,提升節目在觀眾中的形象,打造節目品牌。在確定穩定性的過程中,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還可以不斷豐富表現手段,加強細節處理,提高觀眾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認可度。例如,電視新聞節目可以強化圖像解說,增強畫面質量,加強科技元素在節目中的運用,以此不斷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信息量,不斷感染廣大觀眾。與此同時,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還可以注重品牌包裝,加強語言包裝,為觀眾營造身臨其境之感,提高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第一,不斷加強互動性。為了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水平,節目組可以強化互動性,以此改變傳統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單一僵化的傳播模式,強化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立體化,以此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例如,節目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手機短信、電視直播、熱線電話等方式加強節目組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互動性。
第二,加強評論性。為了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水平,節目組還可以不斷強化整個節目的評論性,不僅僅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對新聞事件進行點評,還可以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對新聞事件進行點評,形成實話實說、直話直說、廣開言路的局面,以此不斷提高節目的評論性,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節目。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水平,電視臺可以強化節目的時效性和故事性,同時還需要強化深度報道,強化主持人的作用,不斷變更節目形式,加強互動性和評價性,以此不斷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會強.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創新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2.
[2]徐曉偉.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未來發展探索[J].新聞傳播,2022(4):2.
[3]李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后期編輯策略探索[J].傳播力研究,2021,5(13):2.
[4]吳怡可.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特點與發展趨勢探討[J].傳媒論壇,2020,3(14):1.
[5]于悅夏.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創作中的“細節”敘事探究[J].記者觀察:下,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