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應對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的新時代背景,《濰坊日報》秉承媒體融合的發展理念,積極面對新時代背景下遇到的挑戰與困境,轉變發展思路,將渠道、技術、信息、交流等媒介傳播方式打通,主動地迎合融媒體時代大趨勢發展。《濰坊日報》經歷了初代網絡化、報網聯動化、多媒體拓展化、融媒體覆蓋化四個發展階段,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為我國的報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經驗。
關鍵詞:融媒體;濰坊日報;數字化轉型
新媒體的出現逐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直播、因特網、短視頻、論壇、信息門戶、貼吧、微博、電視廣告、手游等等五花八門的新媒體終端充斥著大家的日常生活,也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進入融媒體時代的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單一的方式,隨時隨地都會有最新的時事信息輸送到人們的大腦。
相較于新媒體,傳播速度慢也是傳統報紙行業面臨的一大困境。當越來越便捷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傳播內容改變著用戶體驗的習慣,那么用戶也會越來越依賴新媒體。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的作用也日漸凸顯,所以,報業的數字化發展如何在當前的融媒體時代進行融合再創新就成為了提上日程的研討議題了。研究《濰坊日報》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對我國傳統報紙行業在當今時代如何發展的議題具有重要借鑒經驗作用。
融媒體的意思就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當前的全媒體業就是在各層級的經濟業態與實際需求的雙重驅動下,通過戰略結合、整合資源等重組手段,最終實現信息的大融合發展態勢。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傳播
對于信息傳播來說,首先是傳播路徑的融媒體整合。其基本點在于傳統媒體技術融合整理,也就是三網的聯動融合,分別是電視網、因特網、電信網。這三者為信息傳播提供了融媒體的技術支持,也為資源共享環境提供了多媒介支持的可能性。當前,各媒介之間體現出了多種媒體客戶端,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這種傳播的客戶端,各媒介之間相互深度合作,融媒體結合發展趨勢良好。信息傳播的多渠道為融媒體整合數據用戶體驗帶來了信息地位的提升。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傳統報業
隨著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報紙行業發展瀕臨險境。提出融媒體的概念意味著將隨之打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信息阻隔。傳播的權力中心也失去了絕對性優勢。新興的媒體終端吸引著人們的視野、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從紙質向電子設備轉移。因為用戶需求的減少,紙質傳媒行業也會持續低迷。就像時下的年輕人都追求最新款的電子設備、掌上電腦、最新款的手機。
《濰坊日報》的發展已接近四十年的壯闊歷史。隨著時代的洪流巨變,多媒體的興起影響著傳統報業的發展,《濰坊日報》也不例外。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人們對于信息的閱讀習慣。新媒體快速發展前人們在報刊亭閱讀最新的報刊雜志,了解世界上發生的最新鮮的事。而如今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多種客戶端了解天下事。根據喜好可以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新聞內容,獲取資訊。
《濰坊日報》必須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報紙實力,才能不在大浪淘沙的時代失去自己的獨有特性。
數字化轉型發展階段
通過總結縱向和橫向的發展歷程,《濰坊日報》的轉型發展可以概括為四個發展時期:分別是網絡化階段、報網融合階段、新媒體終端階段、全媒體階段。
報紙網絡化階段。2007年由濰坊日報社、濰坊市委宣傳部整合原濰坊報業門戶網站的新聞資源,在此基礎上建成了濰坊新聞網網站。這是濰坊第一家官方門戶網站,是搜索濰坊地區新聞信息的龍頭網站。在全省的官方網絡媒體排名中,訪問量和發布量均排名前列。
在濰坊新聞網網站中,“濰坊日報數字報”受人關注最多。《濰坊日報》的網絡版將報紙原有的版式、顏色、設計完全一樣地展現在網站上,讓讀者感官和視覺得到新的體驗,打破了報紙端發行的時間慢、傳播慢等傳播缺點。《濰坊日報》的網絡化階段,轉型發展的初期,其模式就是將報紙做成電子版搬到網站上,也就是濰坊日報的網絡“PDF版”。
報網融合階段。《濰坊日報》域名為http://wfrb.wfnews.com.cn。報網深度融合階段體現濰坊日報向數字化戰略發展的標志。《濰坊日報》網不僅僅是濰坊日報的“搬運工”,而且逐漸豐富了客戶端的體驗感和視覺感。在網頁的右側明顯位置,分為了四個檢索類別。分別是報紙刊期、報紙刊面、版面分享、手機看報。點擊手機看報會立刻彈出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后新聞頁面就會出現在手機上,非常方便。
報紙拓展新媒體階段。2016年10月末,《濰坊日報》在新浪微博平臺發出了第一條微博,標志著《濰坊日報》官方平臺微博賬戶的正式啟用,同樣體現了傳統紙媒對于新媒體陣地的重視。2017年8月28日,《濰坊日報》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該微信公眾號在濰坊地區新聞類中以絕對優勢綜合排名第一。現在《濰坊日報》公眾號每天會推送新聞。每天推送的文章內容包括國家省市重要新聞,濰坊發展紀實、轄區重要新聞、藝術、文化、體育等板塊。《濰坊融媒體》APP又稱作濰坊融媒,是由濰坊日報社主辦的本地新聞客戶端、APP包括12個欄目板塊,向濰坊本地的用戶傳遞濰坊最新鮮、專業、及時的新聞。
融媒體時代——“中央空調”。從內涵上講,“中央空調”可以被分為空間平臺、業務平臺、技術平臺三個組合。空間平臺是指“濰坊日報社”總部大樓,這是中央樞紐。業務平臺是指多媒體客戶端的業務平臺,如《濰坊日報》微博、公眾號、濰坊融媒APP、濰坊新聞網APP、濰坊日報網站等由多個平臺搭建的數字媒體。技術平臺是指濰坊日報內部工作的管理系統、傳播覆蓋評估展示等技術支持平臺,也是融媒體時代《濰坊日報》維持運轉的有力保障。在這樣的融媒體整合資源平臺下,新聞采編崗位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多平臺的運營模式,基于此出現了新的人員技術崗位,比如信息員、技術員,各司其職地通過多種平臺完成一篇篇新聞,真正實現了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架構和聯動模式。
數字化轉型的內容
從2007年至今,《濰坊日報》的數字化發展歷程已經有15個年頭了,也從最初的網絡化階段到如今發展到了融媒體多元聯動階段。
技術融合階段。從創刊至今,《濰坊日報》走過38年的發展歷史。《濰坊日報》能夠在歷史河流中保持著自己的清晰數據,與該報始終堅持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是分不開的。從2007年開始的網頁籌建到今天的多媒體終端研發、從網站便捷的掃碼觀看手機報、再到新興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濰坊日報》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潮頭,積極學習先進的新興技術,積極迎合讀者的用戶體驗、改變新聞的制作模式。
模式融合階段。《濰坊日報》在其轉型的過程中,一直積極探索模式融合。現今已經成為了由傳統報紙為核心的樞紐、濰坊日報網、濰坊日報微博客戶端、濰坊日報微信公眾號客戶端、濰坊日報APP也就是濰坊融媒客戶端四端一紐的分工協調系統。從紙媒、網絡、手機、戶外四大模式聯合,《濰坊日報》將所有范圍內可傳播的模式融合一起,達到傳播最大化,實現了融媒體覆蓋的效果。
內容融合階段。《濰坊日報》從最初的“PDF”數字化到如今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濰坊融媒APP,《濰坊日報》多平臺交叉使用文字、圖片、直播等新興傳播特點,逐漸形成了成熟的發展模式。深度挖掘新聞第一線、報道政情第一線始終是濰坊日報堅持和行動的風向標。這種強大的新聞敏感力是其多年深厚的基本功所形成的。
途徑融合階段。《濰坊日報》創刊至今堅持與讀者近距離互動。不論是從前的報紙模式、還是現今的數字化模式,始終堅持開辦讀者反饋聲音、積極回應讀者改進問題,設置專門的接待室,與讀者的深度交流不是一天兩天形成,而是幾十年的積累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時代媒體的傳播方式層出不窮,發揮融媒體特有優勢、拓展傳播渠道,保持發展動力是《濰坊日報》昂頭前進的重要保證。
內容建構,固守信息高地
古往今來,內容的建構始終是媒體發展的第一生產要素。《濰坊日報》在內容建構、技術更新、模式創新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只有固守信息高地,堅持內容第一,才能使品牌形象不滅于危林之中。
精準改革、提升讀者體驗
隨著時代的變革,讀者的素質和需求也在跟著時代變化。報業還是要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圍繞著讀者的思考來篩選新聞信息渠道。在此基礎上,報業還要繼續精準讀者靶向、繼續細分消費者要求,完善用戶體驗。
加強互動,增強讀者黏性
平臺直播的狂歡進一步促進了自媒體的繁榮,人人皆可是新聞生產者。所以新聞的制作和傳播途徑應該有所創新。《濰坊日報》的融媒體運營應增強讀者的溝通,培養新的讀者群體,擴大媒體影響。
適度經營,保持持續發展
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這種利益影響下,傳統媒體出現了經濟下滑的現象。經濟收入的下滑也會伴隨著經營模式的問題。《濰坊日報》發展的近三十年中,讀者群體必然是積累了一定的數量,但信息化時代瞬息萬變,市場經濟仍然是處在第一排位,尋找適合的模式對于《濰坊日報》來說是保持長久發展動力的必要手段。
線上成為第一瀏覽方式
時至今日,人們經歷了從紙質閱讀、電腦閱讀、再到現在的手機閱讀,人們的瀏覽習慣有了悄無聲息的變化。人們瀏覽網頁、手機APP的時候,大數據已經將每個人的喜愛和瀏覽痕跡記錄下來,后臺獲取人們的喜好變得非常簡單,所以對于傳播方式來說也是一次變革,媒體從發布資訊的單一功能平臺進化為多功能為一體的融媒體平臺。
直播激發行業新勢態
2020年至今,是傳媒直播行業的爆發式成長時期,人們喜歡在閑暇之余打開手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觀看自己喜歡的直播、或者用手指滑動自己喜歡的短視頻來消磨時間。短視頻的概念逐漸印記到傳媒人的腦海,而且伴隨著社會的智能發展,短視頻還會以更精準、更有趣的傳播介質、畫面出現在人們眼前。直播的無處不在也導致了融媒體傳播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形式上具有新鮮感和刺激感,所以在報紙行業的深度轉型階段,可多渠道打開發展模式,真正地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
“資訊+服務”是趨向
媒體和用戶之間是非常巧妙融合的關系,二者都是傳播的必要載體,也是情感共鳴、價值導向的共同體。所以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在發掘信息、情感共鳴、傳播價值、輿論導向時都要有正確的利益和價值觀念,同時新媒體也要重視傳統媒體所缺失的“服務觀念”。只有具備了服務觀念,讓客戶感受到新聞媒體的用心與客戶的溝通,那么融媒體行業才會具備源源不斷的發展潛力。
平臺決定用戶的參與深度
流量為王是當下媒體人常愛說的一句話,也反映了各大媒體搶占第一手新聞內容是媒體得以生存發展的手段。也只有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用戶選擇媒體。“濰坊日報”公眾號在報道濰坊、山東地區的時政新聞、生活民生、教育科普等多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孫嘉唯.淺析報紙新聞客戶端的細分趨勢[J].濰坊學院學報,2020,20(01):58-62.
[2]易軍.融媒體生態下報紙副刊突圍路徑探析[J].城市黨報研究,2021(11):
82-84.
[3]盧晶.讓新聞由“閱讀”變“悅讀”——融媒體時代報紙精品生產的路徑探討[J].城市黨報研究,2019(06):64-65.
[4]楊麗君.融媒體背景下新媒體界面對報紙編輯的啟示[J].新聞文化建設,2022(12):94-96.
[5]田殷華.全媒體時代報紙美編如何進化升級——談美編新聞素養的養成[J].新聞研究導刊,2017(13):224.
[課題項目:本文系濰坊職業學院與濟南舞墨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的橫向課題《報紙文獻的數字化保存研究》(課題編號:WZHX202137)]
作者簡介:
劉金剛(1977—),男,漢,山東省濰坊市,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