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擎宇
整理手機時,偶然翻到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去年的一天上午,校長在校園小花園藤架下隨手拍的,她給這張圖片配了一句話:班級管理切忌密不透風,留著余地,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我當時就被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將照片收藏起來,并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
此后,每次從藤架下走過,我都留心看一眼,看那陽光透過來滋養著每一片葉子。這樣如常識一般的道理,又是我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最易忽略的。
大多數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并不缺乏經驗和責任心。我們最常見的問題,恰恰是責任心太強導致班級管理過于嚴密,說密不透風也不算夸張。學生從一進校門、教室門,到放學離校,除了上廁所,其他時間都處于教師密切關注之下。校門口,執勤教師指揮進校隊伍;校園里、樓梯間,值班教師叮囑學生安全上下樓梯;各科教師無縫銜接負責上下課安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會被時時刻刻關注著,好不容易到了課間休息,學生的游戲活動更會被關注。只要有一點看起來“逾矩”的行為,立刻會受到教師的制止乃至批評。
我常常想,我們是不是對學生“看管”得太過周全了?這樣的“管理”是否有點令人窒息呢?學生幾乎沒有自主、自由、放松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的管理,應該適當“松綁”,適當“疏松”一下。就像那葡萄葉子,太稠密了,陽光照不進來,風也吹不進來,并不利于葡萄結果。給學生一點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去嘗試、去磕碰、去體會、去發現,去感受生活的復雜、成長的曲折。
班級管理,不是筑一堵堅實的、無懈可擊的墻,也不是撐一把滴水不漏的傘。班級管理應是精心編織一張疏密有致的網,經線和緯線可以幫助攀緣,可以兜底,網格可以讓陽光輕松照進來、風雨自由飄灑進來。偶爾,網破個洞也無妨,因為自然會有藤蔓重新拉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