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陳賢彬(1975~),男,漢族,浙江溫州人,杭州市余杭區綠城育華翡翠城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教法研究。
摘 要:對“雙線組元”的單元進行內容與要素的整體解讀,明晰人文主題,理清語文要素。創設學校戲劇節表演的真實情境,以“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民間故事”為驅動問題設計統整學習任務群。從基礎知識、語文要素、課內外閱讀、跨學科項目學習等方面進行單元統整重構,將語文知識、語文要素、語言運用等融入其中,讓學習自主賦能,突顯語文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問題驅動;單元統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8-0061-04
一、 學有整體:單元教材內容與要素整體解讀
統編版小學教科書是采用“雙線組元”的課文編排,是試圖引導教師通過對“語文要素”的落實達成一種人文主題的教育。表現為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均衡遞進。在每個單元具體呈現時,將語文選文、語文欄目內容、語文知識能力與學習活動等有機組合。我們要整體關聯看待單元教材內容與要素,了解學習的重點與編者的意圖。
(一)明晰人文主題,明確學習內容
“雙線組元”的單元結構,首先既要了解單元的人文主題,選文的體裁與各欄目在單元學習中的作用等,也要了解人文主題的前后關聯,增強學習的設計與重構的整體性。
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下統稱為“五上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民間故事”,圍繞“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經典,老百姓智慧的結晶”這個主題編排。縱觀小學二、三學段,以文學體裁編排的單元有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等。如表1所示,學習難度依次上升。
了解文學體裁,抓住學習特點,達成學習目標。如寓言要學習小故事大道理,神話要體會神奇之處,民間故事是口口相傳的,要學會復述等。
(二)理清語文要素,明確學習要點
“雙線組元”的單元結構,要厘清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并在本單元中循序漸進地落實與達成。首先,要瞻前顧后,梳理不同學段同一要素的梯度聯系,也要聚集單元,把握同一單元中同一語文要素分布的落點。比如,五上第三單元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復述故事”,而“復述故事”在三至五年級有系統地學習,學習要求不同、支架也不同。如表2所示,三年級到五年級,復述的要求分別是“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創造性復述”,做到拾級而上,有梯度地達成語文要素。
二、 學有驅動:基于學習任務群單元統整設計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統整設計,是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科或跨學科有關的驅動型問題進行深入持續的探索,是學生在調動所有知識、能力、品質等,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形成公開成果的過程中,形成對核心知識和學習歷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夠在新情境中進行遷移的過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統整設計,是解決學習碎片化、機械單一等問題的有效途徑,有助于讓學習發揮更大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清晰的單元編排體系以及語文要素強化了單元的整體性,讓一線教師明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單元統整設計正是對教材單元體系化設計的一種回應,以一個核心驅動問題緊扣語文素養,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為一個整體,將學習從單純的“識記、抄寫”訓練轉向“實踐、合作、探究”的高階思維培養,從而讓語文素養落地。
(一)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
給予學習一個真實的學習場景至關重要。這一單元是民間故事主題,語文要素是創造性復述民間故事,習作要素是縮寫故事。根據這一內容,可以進行真實學習場景的設計。學校每年都要舉行戲劇節,每個年級都會有戲劇的項目化學習與表演。我們抓住這一契機,將這一單元的學習融入戲劇節活動中,為學生創造生成一個真實的學習場景。
(二)設置合理的驅動問題
驅動性問題是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如果有了驅動性問題,師生的學習活動目標一致,學習活動過程清晰明了,學習結果可視化。如果單課逐一推進教學,是沒有驅動性問題,而是一課一目標。以單元統整學習來設計,結合戲劇節的要求,制訂民間故事學習的驅動性問題為: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民間故事?再根據這一驅動問題,以單元為整體,設計若干子驅動問題。
主驅動問題: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民間故事?
子驅動問題:怎樣讀民間故事?怎樣講民間故事?怎樣演民間故事?
(三)以學習任務群整體重構
驅動性問題,就是一個最終要達成的目的。怎樣達成這個目的,可以進行逆向設計,通過系列學習任務群來達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下提出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提煉了六個學習任務群,這六個任務群分三個層面: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這六個任務群搭建起語文課程內容的“建筑”。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的設置。以下是五上第三單元《民間故事》學習任務群重構設計。(如表3)
三、 學有重構:學習任務群視野下的單元統整學習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內容以“學習任務群”的組織方式呈現,指出“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雖然“雙組組元”的統編教材不是按照“學習任務群”的方式進行編寫,但可以依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內在的邏輯關系進行學習重構,以達成“學習任務群”實踐活動。如五上第三單元的學習,筆者以學校戲劇節為真實情境,以“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民間故事?”為主驅動問題,分解為“怎樣讀民間故事?”“怎樣講民間故事?”“怎樣演民間故事?”三個子驅動問題,再分成三個“學習任務群”來開展學習。(如圖1)
(一)基礎知識整體重構
將各篇課文、學習園地等進行整體重構,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進行組織教學。首先借助思維導圖來學習各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以闖關的方式來學習字詞。
1. 前后勾連,借助思維導圖學習梳理課文
學習語文,要注意各單元之間的前后勾連。有的是語文要素再鞏固與運用,有的是學習策略運用。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快速閱讀”策略單元,在該單元學習“之”字閱讀法、跳讀法、一目一句法等,在第三單元學習時就運用這些方法來快速閱讀三篇課文。同時,用上思維導圖等方法來檢測快速閱讀的成果。比如,《獵人海力布》是以“救龍女——(得寶石)——知消息——(勸鄉親)——(變石頭)”來設計思維導圖。《牛郎織女》是以“牛郎和老牛親密相處——(牛郎被兄嫂趕出家門)——(老年指點織女下凡的消息)——仙女向牛郎述說身世——(牛郎織女結為夫妻)”設計思維導圖。完成思維導圖后,再借助思維導圖說故事大意,整體感知大意。
2. 設置字卡,四道闖關梳理字詞
將本單元的字詞設置成四道關卡來學習,分別為認讀關、理解關、寫字關、檢測關,學生在闖關中自主學習,開展讀、思、寫等語言運用活動。第一關:同桌讀一讀、評一評。出示三篇課文的詞語和“學習園地”中的成語,讓學生來讀一讀,評一評。第二關:意思看一看、選一選。出示多音字“落”,讓學生根據出示的意思選項來讀一讀詞語。第三關:詞語讀一讀、寫一寫。第四關:詞語讀一讀、測一測。
(二)語文要素貫通重構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也就是“創造性復述故事”。在本單元,可以用上俗語口語化講述,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轉換角色,可以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可以變換情節的順序,先講故事中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眾等。
1. 變一變語氣:練習“口語化”創造性復述
利用語文園地里“詞句段運用”,開展對比學習,總結創造性復述的方法,再抓住方法進行練習,為整本書閱讀和講故事做準備。講民間故事,要用口語化的語氣講述,會更加吸引人、打動人。這一環節可以分成四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對比《狼和小羊》,探究“口語化”復述方法。
學習活動二:學習“詞句段運用”,體會“口語化”效果。
學習活動三:對換練習,運用“口語化”效果。
學習活動四:拓展學習,增加知識儲備。
2. 補一補描寫,練習想象創造性復述
創造性復述,要大膽進行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利用三篇課文,進行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創造性復述練習。如《牛郎織女》中,“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有時候跟它商量一些事。”這里可以引導學生展示想象:牛郎和老牛都想到什么,他們的語言、表情和動作會是怎樣的?
3. 換一換角色,練習他人視角創造性復述
用他人視角來復述,學生進行語言轉換的實踐活動。任務一:讀《獵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體會不同角色的內心情感,然后分角色將這段場景表現出來。任務二:讀《牛郎織女(一)》中牛郎和織女初次見面的內容,先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閱讀來體會不同角色的內心情感,然后分角色將這段場景表現出來。任務三:讀《牛郎織女(二)》中老牛去世的內容,先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閱讀來體會不同角色的內心情感,然后分角色將這段場景表現出來。
4. 調一調順序,練習懸念設置創造性復述
調一調情節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眾。比如,先說有一塊石頭是一位獵人變的,再講獵人海力布的故事。
(三)課內外閱讀融通重構
在學習任務公布后,以“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民間故事”為驅動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以驅動問題為指向,學生選擇參加“為弟弟妹妹或低年級的學生講民間故事”的學習任務,同時,開展“好故事推薦卡”活動。在學習“好故事推薦卡”的學習時,融入“縮寫”習作要求,將習作融入學習任務中。
1. 整本書閱讀,當民間故事講述人
與學生一起共讀《田螺姑娘 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開展《田螺姑娘 中國民間故事精選》讀后交流會,用上讀書交流時發現的規律學講故事,當民間故事講述人。在“整本書”閱讀時,結合驅動問題、民間故事的特點,擬定三條學習目標:以單元整組設計,創設給弟弟妹妹或低年級學生講述民間故事學習任務,做中國民間故事講述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選讀《田螺姑娘》、猜讀《龍牙顆顆釘滿天》、比讀四大民間故事,學習民間故事重復的段落、情節、結構的特點;閱讀《中國民間故事》,選擇一個故事,突出重復的特點開展創造性講述,加深聽眾的印象。
2. 好故事推薦卡,當民間故事傳承人
要為弟弟妹妹或低年級的學生推薦民間故事推薦時,用上“好故事推薦卡”,會更打動人。在編寫“好故事推薦卡”時,要把故事的主要內容放入,將“縮寫”的習作融入其中。首先進行學習任務發布,思考“好故事推薦卡”制作可以分成幾部分;接著結合例文,感受縮寫方法;然后進行總結——“縮寫前要熟讀原文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時要通過摘錄、刪減、改寫、概括等縮寫方法,使之成為一個簡短的故事。”這里將縮寫這一習作要求融入“好故事推薦卡”的制作過程中。最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去完成“好故事推薦卡”里的故事簡介,也就是縮寫的習作練習。
(四)跨學科項目化重構
“新課標”中提出跨學科任務的概念: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五上第三單元的“學習任務群”重構學習時,開展與美術、戲劇等學科整合的跨學科學習。
1. 整合美術,繪制連環畫
首先是梳理、確定《牛郎織女(二)》的故事的主要情節,比如,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結良緣——男耕女織幸福生活——織女被抓天河兩隔——初心不改七夕相會。再與美術教師合作,完成民間故事連環畫。
2. 整合戲劇,寫劇本演節目
與戲劇教師一起設計了《學寫劇本學習手冊》,制訂“學寫劇本”的學習目標與評價要求,學習目標從“了解劇本的樣式”“從原文中形成劇本的基本樣式”“從原文中形成劇本的內容”“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內容”“與組員共同學習,善于合作”等方面來評價。利用“七仙女與牛郎初次見面”的畫面來學寫劇本,引導學生寫作時,讓學生想象當時牛郎織女的神態與對話。在寫《牛郎織女》“七仙女與牛郎初次見面”劇本時,學校戲劇教師也參與,作為專業演員的教師,對劇本的認識會更加到位。學生寫劇本時,戲劇教師與其同步撰寫。師生寫完后,戲劇教師用自己的范本進行專業的點評。
基于學習任務群單元統整學習,打破原有單一的教學方向,以真實的情境為依托,以“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民間故事”為驅動問題,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將語文知識、語文要素、語言技能等融入其中,讓學習自主賦能,突顯語文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馮瑞蘭.部編版閱讀策略單元教學初探——以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單元為例[J].課外語文,2020(7):112-113.
[2]蔡靜蘭,陳巧亮.學習任務群旨歸下的習作單元教學實踐——以三上第五單元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2(25):21-23.
[3]黃曉瑜.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學歷案設計——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22,35(8):37-39.
[4]吳小婷.轉化對接 活動賦能——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的單元統整教學思考[J].福建教育,2022(4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