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盛梅
小城也能迎來高光時刻!
今年以來,山東淄博光速出圈,躍升至頂流旅游城市。目前,抖音“淄博”“淄博燒烤”“淄博美食”三個話題的總播放量加起來已經超過100億次;小紅書“淄博”詞條瀏覽量1.3億次,相關筆記71w+篇。
淄博“出圈”并不是偶然現象。有人總結出2022年度十大出圈小城,包括一碗螺螄粉讓全國上癮的廣西柳州,還有“中國涼都”貴州六盤水、“宇宙中心”曹縣等,都曾風靡一時,完成城市品牌的質變。
相比大城市,這些“出圈”小城各有一套獨門“秘籍”。它們究竟是如何打開流量入口的?
淄博的爆火,是偶然么?或許,這場流量爆發,蓄勢已久。
輿論場的發酵與蛻變,離不開三個環節——生產、傳播和互動。可以說,淄博燒烤的迅速走紅,得益于傳播鏈上每個重要節點都是恰到好處。
春夏之交的旅游“天時”,致使今年3月“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話題在短視頻平臺熱度飆升。花更少的錢、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充沛的體驗訴求,是對一個城市旅游資源的深度考量,也為淄博提供了量身打造的優越機會。
正如《引爆點》中的附著力因素法則強調的那樣,一旦“建議”變得實際而且符合個人需要,就會產生吸引人的附著力。淄博的物價低、美食多、景點豐富,自然成為大學生們旅游的向往之地。
借由話題熱度,大學生們帶動游客,幫助打開淄博燒烤的知名度;傳播環節,KOL意見領袖以再中心化的二次傳播視角“種草”打卡。傳播網絡彼此交織,形成合力,在抖音、小紅書、B站、朋友圈完成流量匯集,最后引發更廣泛的破圈層互動。
承接流量,官方也“火力全開”:淄博市政府第一時間加開“燒烤專列”,新增21條定制燒烤公交專線;在火車站安排志愿者,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燒烤、旅游線路咨詢推介等服務……以跟進服務,全力保障旅游體驗。
趁熱打鐵,不僅讓旅游資源變得便利且易得,更延續了多種傳播爆點交織。媒體下場報道,也使得淄博燒烤的熱度持續居高不下,刷屏式熱搜應運而生。
如何從平平無奇走向頂流?事實上,一座城市的走紅,不止是爆款。深入看,淄博燒烤背后有令人動容的故事。
2022年,上萬名大學生在山東淄博隔離,當地給予了相當的關懷,學生們承諾以后還會再來吃淄博的燒烤。春暖花開的2023年,承諾的確兌現了。人們更愿意相信,正是這份實在與溫情,成為引發颶風的“蝴蝶翅膀”。
珍貴的“雙向奔赴”下,大學生們成了淄博旅游的“自來水”。他們積極以自身體驗分享,在社交網絡上宣傳淄博,為城市不斷積累“社交紅利”,并將這份助力在變革的傳播通路中不斷發散。
當城市人文形成回響,大學生們真心實意對淄博的推薦“種草”,得以逐級打破藩籬,在浩瀚的傳播海洋,以細紋掀起波浪。

可以說,城市的獨特性與情感人文基底,構成了淄博這座北方小城爆火的“底層邏輯”。
城市的文化積淀與符號建構,非一日之功。2021年B站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走紅網絡,淄博燒烤就曾在其中出現。
淄博燒烤的獨特性在哪?燒烤的形式并不少見,大蔥、卷餅也不算稀奇食材,看似平平無奇,但組合起來卻發揮了1+1>2的組合效應。“小串+小餅+小蔥”的靈魂吃法,疊加“一桌一爐一卷餅”的獨特組合,辨識度很高,帶來更多的參與感、儀式感。反復多次的對折行為,甚至融合“梗文化”,演變成大學生狂歡般的“手勢舞”。
共情效應與參與感傳播,成為淄博燒烤符號化流行的直接推手。在美國學者喬納·伯杰的《瘋傳》中,這種現象被稱為“社交貨幣”。在他看來,有價值的信息、有爭議性的話題,已成為一種中介符號,人們樂于分享和參與討論,以獲得人際關系的榮譽感。
城市亦是如此。作為一座城市的價值符號,淄博燒烤做到了足夠的特色、差異、細分,才能承接起一座城市的文化印象。
特色、差異、細分,是小城承接更多流量的必殺器。憑此“出圈”的城市,不止淄博。山東曹縣,也是一個典型的觀察案例。
曹縣的走紅更為特殊,以短視頻的網絡熱詞突圍,成為依托草根傳播走紅的第一個“縣級大城市”,在聲量上備受關注。但破圈之后,就展示出更進一步的“過人”天賦,即靠年輕人都喜愛的“漢服”產業立身。曹縣不止有漢服,還是全國最大的演出服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桐木交易中心,甚至承包了90%日本人的棺材。但產業的積淀非朝夕之間。
梳理近年來火爆的城市,都各有特色與走心:勾魂攝魄的美味螺螄粉,以味蕾鑰匙打開了廣西柳州的熱情;丁真意外出圈的笑容,帶火了甘孜理塘的純凈;《狂飆》走紅后,取景地廣東江門豬腳面沿街飄香……
不難發現,每個城市都有值得被挖掘的美好,這份美好一旦形塑得更獨特,便可以成為流行的“引爆點”。對于城市品牌而言,如何抓住“新鮮感”、講好自己的城市故事,不僅是引發共鳴的關鍵,也成為價值符號構建的利器。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沈陽曾在論文《網紅城市如何一直紅下去》中講:“一個城市如果能激活居民和游客的自我內容生產,就能走上網紅之路,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很多時候,城市的“出圈”與品牌建設一樣,內容仍是核心靈魂,并需要一整套的觸發機制。“被看見”只是第一步,如何從爆款到IP的深度進化,是每個城市的靈魂考題。
淄博正處于這樣的變化時刻。流量爆棚后,淄博也不得不面對人滿為患的甜蜜負擔。爬坡期的表現,更為關鍵。烤碳小哥被熏黑,燒烤店小男孩“暴躁”叫號,烤不完、端不完成為熱梗過后,更考驗淄博的服務應變能力。
與品牌一樣,城市也要進一步面臨美譽度的考驗。如何將新鮮感沉淀為信任感,提升城市口碑力,正是從爆款到IP轉變的關鍵。
小城“出圈”,難度當然很大。畢竟相比小城市爆款的流行邏輯,大城市規模與能量的作用更重要。
比如長沙,靠影視行業打造“全民娛樂”的基因,以多個新消費品牌吸引游客。茶顏悅色、文和友、墨茉點心局、檸季、盤子女人坊等品牌,個個能打,形成發展矩陣,這是資源富集的勝利。
而在淄博、曹縣等小城身上,我們看到了城市“以小博大”出圈的另一種可能性:發揮自身優勢,抓住品牌人文錨點。這就要回歸根本:共情效應。每座城市的爆紅歷程,無論觸發點是美食還是景觀,是人物還是“梗文化”,終究離不開人的心靈共振。
旅游,正是人們透過在陌生城市的情感寄托,完成某種心緒的轉換。城市是被凝視的他者,在被消費中參與進游客們的再創造。一旦洞察這一點,我們會發現體驗的感受是很主觀的。舒服與否,參照更多的情感變量,真誠是必殺技。
當前,淄博的長尾傳播熱度峰值仍然不減,關鍵正在于淄博人的真誠與實在。每一個淄博人對城市人文的親身守護,甚至喊出口號:為淄博的榮譽而戰!
光環效應之下,這座小城并沒有飄了,而是想抓住機會把“流量”變成“留量”。這樣的心氣兒來自于每一個普通人:出租車司機主動為外來游客免單;被咨詢烤肉店的路人表示“今晚我請客”;大娘給排隊游客發包子,不忘說著“歡迎”;燒烤店老板理性勸導排隊顧客……淄博的流量突圍,只是一個開始。
當旅游開始復蘇,城市的出圈邏輯也發生了“去中心化”的顛覆。人們更渴求回歸本質的心靈共鳴與樸實無華的價值回歸。真誠致勝的小城文化表達,正與這樣的需求變化完美契合。
對城市而言,注意力晉升的通道也更加“扁平”了,成為下一個淄博似乎只有一步之遙。如何練好內功、講好故事,成為每個渴望“出圈”城市的必修課。
北上廣深之外,有太多的城市等待被看見。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作者單位:北京新媒時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