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小紅|文
隨著新型鎂冶煉和鎂合金加工制造項目的投入、新的產業模式和產業集群的形成、新的研發成果的迸發和匯聚,鎂產業將在新形勢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足以讓黨和國家放心,讓下游產業鏈可信任、可依賴。中國鎂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值得期待!
眾所周知,鎂產業整體規模不大,但作用明顯、貢獻巨大,它能夠為其他產業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撐。依托豐富的鎂資源儲量,我國鎂產業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鎂產業的發展,也自然成為世界的焦點。鎂鋁行業資深專家、尚輕時代金屬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春明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介紹了當前中國鎂工業和鎂市場的新變化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和硅、鋰、鈷等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有色金屬小品種一樣,2021-2022年上半年,中國鎂價暴漲并持續高位;2022年二季度至今,中國鎂價明顯回落,并已趨穩。董春明認為,應客觀看待和分析這一輪鎂市場波動:第一,新一輪鎂價上漲是在特別時期和背景下發生的,各種因素疊加,國內外基礎原材料價格存在普遍上漲;第二,鎂價格上漲和堅挺形勢是供求關系和市場預期決定的,投機和炒作不是主因;第三,本輪漲價前的多年間,與其他金屬相比,鎂價格波幅并不突出,且基本在相對合理的區間。

鎂企業環保設施
硬幣都有兩面。董春明說,這一次鎂市場波動或許讓產業鏈上的一些人感到擔憂,甚至“談鎂色變”,但從理性和長遠的角度看,此輪暴漲或將促進鎂業發生積極的轉變,這次“風險”是多年所積累問題的集中爆發,這能讓各方看得更加清晰,進而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避免問題復發,也避免市場的大起大伏。鎂價暴漲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會長林如海也曾呼吁全產業鏈共同理解,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在特定時間出現的特定矛盾并不可怕,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問題終究會被解決。
董春明表示,通過這次價格暴漲危機,行業普遍形成以下共識:一是各種政府行政管控和調控政策不能“一刀切”,要漸進式推進實施,以免影響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二是鎂冶煉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環保改造,提高合規性,提高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滿足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三是中國及全球鎂生產應該適度分散布局,會更有利于行業和市場穩定發展,也更能穩定市場預期。此輪漲價也加快了國內外其他地區鎂冶煉新項目投資的進度,催生產業多元化布局和多元化模式,將會極大改善供應格局。四是鎂行業需要通過整合,真正形成有資源掌控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市場信譽度高、大規模、一體化、集約化程度高的鎂業公司,提振產業鏈的創新能力、開發能力,提振鎂下游用戶信心。五是鎂及鎂合金產品的貿易方式及定價模式也應該有所改進,探索建立互利共贏的上下游合作模式。六是生產商、用戶有必要增加鎂的商業儲備,應對市場供應的風險。七是更多的利益相關方認識到鎂的重要性和價值。期待能有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資用于鎂行業的研發和創新,期待鎂在更多領域獲得應用。
盡管面對經濟下行、環保要求升級、督查力度空前、能源供應緊張等種種困難以及不確定性,但是中國鎂產業鏈繼續加快產業轉型,不斷努力并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董春明說,這幾年鎂冶煉行業工藝和技術持續改進和提升。比如,豎罐法煉鎂工藝已經在多家鎂廠應用,被證明有良好的績效,政府和行業協會鼓勵更多企業應用;青海鹽湖電解鎂核心水氯鎂石脫水裝置正進行優化整改,將在今年重新啟動;榆鎂科創和鄭州大學實施的兩步法綠色鎂冶煉工藝(復式豎罐煉鎂)工業試驗已經在府谷眾鑫鎂業完成,并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評審,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正在規劃建設2萬噸的工業示范項目;鄭州輕研院開發的鋁熱法生產金屬鎂工藝在兩個項目進行工業化試驗,計劃建設工業化生產線?!罢畬︽V冶煉的環保和節能要求越來越多,監管也更加嚴格。近年來,鎂冶煉企業的升級改造投資逐年增加,環保和運行的績效進一步提高?!倍好髡f。
隨著鎂價上漲、冶煉工藝提升等因素,催發了國內外新一輪鎂冶煉投資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經獲批得鎂冶煉項目總產能近60萬噸,多地正在規劃和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也有80萬噸以上。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統計,2021 年我國金屬鎂冶煉產能已經達到137.6萬噸,若不加以引導,預計未來3~5年,國內鎂冶煉產能將可能超過230萬噸,產能增幅將在50%~65%之間。董春明認為,目前國內鎂冶煉在建和擬建產能規模較大,產能擴張增速大大高于鎂消費增速,產能過剩問題將會凸顯,應該引起重視。
如何限制鎂冶煉產能過快增長,引導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鎂工業協會會長石磊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在3~5年內,除已經辦理完各類審批手續的項目外,階段性嚴格限制批準新建鎂冶煉項目;二是制定并實施鎂冶煉產能置換政策,加快產業提標升級,鼓勵和支持現有鎂冶煉企業加快提標升級改造步伐;三是修訂和細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鎂冶煉限制性要求;四是加強行業與市場分析研究,做好投資與市場導向,引導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本理性投資,推動鎂產業鏈價值鏈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續發展。
隨著新型鎂冶煉和鎂合金加工制造項目的投入、新的產業模式和產業集群的形成、新的研發成果的迸發和匯聚,鎂產業還將在新形勢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足以讓黨和國家放心,讓下游產業鏈可信任、可依賴。“中國鎂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值得期待!”基于對原鎂供應端、需求端等情況的分析,董春明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從原鎂供應端來說,中國鎂的供應已經明顯改善,并且從2023年開始,原鎂產能還將逐步增加,可以滿足未來3~5年全球產業鏈的需求;受全球政治、低碳戰略、氣候等影響,能源供應和價格會有很大不確定性和波動性,鎂的生產和供應還因此會有所波動,但即便這樣,鎂行業逐步多元化的布局,也能保證鎂的基本需求;中央政府反復強調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鎂冶煉廠環保改造計劃和能耗雙控政策實施將會有多重考量,應該不會再出現2021年9月區域全部停產的情況;安徽寶鎂及榆林鎂業等有實力的一體化大企業的進入,有利于鎂生產與市場的穩定;能源、環保、人工等成本增加會導致成本線上移,但鎂的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效率提高會抵消一部分成本上漲,鎂與鋁等其他材料的性價比將處于合理的區間。
從鎂產業鏈端和需求端來看,中國鎂的研發實力不斷增強,研究成果積累較多,產學研聯盟更加緊密并注重面向市場和商業化;已經有多家中國鎂合金加工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成為全球的領軍企業,全系列的鎂合金產品研發試制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開發和試制周期短,制造和供應能力強;中國在汽車、新能源、消費電子、電池、短途交通工具、鋁加工、鑄造、模具等領域的生產規模大,產業鏈配套能力強,為鎂合金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市場條件;在建筑模板、新能源汽車、自行車、儲能、物流等領域,鎂合金將很大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下游品牌商和終端用戶出于低碳發展的需要,更加重視材料的LCA評估和材料替代,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產品的開發也重視新材料的應用,鎂合金將成為重要選項。
與此同時,董春明也呼吁,站上新平臺、面臨新挑戰的中國鎂產業鏈、價值鏈亟待轉型升級,全行業都要進一步提升合規意識、責任意識、行業意識、環境意識。正如林如海所提出,“十四五”期間,推進鎂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把“提升綠色冶煉、提升性能、擴大應用”作為主要目標。
希望全行業共同努力建設美好、可持續性鎂業,讓鎂業以嶄新的形象屹立在祖國的綠水青山之間,并為全球產業鏈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