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陳長科 袁逸萍 劉耘|文
科技創新項目管理是指在科學技術領域內的研發型項目和在發明創造中、從無到有中的全生命周期性管理手段。本文從我國企業研發創新型項目存在的問題、導致問題的原因和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三個方面去展開論述。
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在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和力度。而科技創新管理則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關鍵,它不僅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企業關鍵性技術的研發過程中分為兩個大的節點:實驗室階段及產業化階段。這兩個階段中間存在一段“死亡之谷”——孵化階段,在企業中,因為“死亡之谷”無利潤、高投入、希望渺茫的特性,企業往往會選擇放棄,停止項目孵化。那么企業的重心就放錯了位置,投入未必立刻會有回報,過分關注利潤,可能會造成優秀的科技創新成果走向低谷。
我國企業對于研發體系如何搭建的關注度不夠,造成許多高等學歷研究性人才無法在企業內開展工作,缺乏研究性環境,沒有成果孵化的空間。還有一部分企業沒有研發處、研究院這一類的組織架構,僅僅由生產處負責所有的研發工作。環境決定人員成長的高度,組織決定創新性成果的成功率,基于這種生產抓研發的體系,團隊人員水平無論多么高,都無法實現科技創新的目標。
企業的研發人員積極性相對于科研院所人員是極難調動的,往往企業會給研發人員安排許多煩瑣的日常性事務,精力無法集中在研究性課題上,同時大多數企業研發人員的KPI都帶有利潤指標、生產指標,這在觀念上就決定了利潤大于生產,生產大于研發。
我國仍有一小部分企業對于知識產權成果關注度較低,甚至對于知識產權模糊不清。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全球創新指數(GII)上可以看出,中國的排名還是位于前十名以外,創新指數就是重點對知識產權的質量、數量、分布進行計算。民營企業是中國企業的主力軍,更應該是中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目前,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數、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分別由2000年2.62、0.80和1.53萬件,快速上升至2017 年81.70、32.06 和93.40萬件。民營企業專利申請數占比77.8%,發明專利申請數占比77.4%,有效發明專利數占比75.8%。
國家現在正在大力號召全面推進企業與高校之間形成產學研項目合作,利用高校扎實的基礎研究能力,結合企業的產業化生產經驗,形成項目合作落地。避免出現學校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企業沒有研究型成果輸入,要讓優秀的技術從學校孕育走向企業,在企業內生根發芽轉化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
前面所提及的利潤優先問題,是一個企業研發創新管理的關鍵問題,如果不調整方向,不去專注研究開發,核心競爭力逐漸下降,那么將被市場所淘汰。一個優秀的科技創新型企業,需要一套完整的內部運行體系,體系能否正常運行,選擇合適的企業發展方向,關鍵在于能否做出正確的決策,企業是否有一個合適科技戰略,因此頂層設計問題是核心,只有從上而下秉持著科技創新優先,研發體系運行才能有經費、人員、環境的支撐。
中國企業對于市場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制定激勵性指標,來提升市場銷售人員的活力和激情,全身心地投入營銷當中,獲得大批量的訂單和高額的收入。市場需求是促進企業推進科技研發的動力,獲取市場需求轉變產品方向,發明創新迎合市場的產品。因此企業應該對于研發體系內的人員,制定激勵性考核的指標,促進研發活力,全面改善研發體系內部環境。
企業研發人員能否專心投入研發中去,是現在企業能否產生優秀高新技術的關鍵。研究開發人員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平衡和測算的,許多企業存在研究性項目組工作非常混亂,日常性工作較多,真正花在研發上的時間少之又少。因為這些煩瑣的工作模式,浪費了企業寶貴的財力、物力、人力,導致了研發人員流失,沒有新成果的誕生、企業研發能力下降等多種問題。
優化公司研發體系,一定從頂層開始設計,首先企業要有研究開發精神,制定科技戰略方向,要愿意去推進研究開發工作,這樣才能確保公司研究開發的風氣是好的。其次要完善公司科研架構。董事長要下設主管研發的總經理,此人要懂技術、懂管理,對于公司研發方面擁有決策權。主管公司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開發部,制定科技戰略,調整公司研究開發方向,迎合市場,促進成果轉化,優化研發結構。最后研究院/研究開發部要做好戰略的分解,將科技重點方向下發到課題組,做好項目的全過程管控、孵化項目的小試中試,推進產業化成果應用。各課題組重點抓對應方向的科研項目的方向,孵化項目的進度,對外科技合作的成果,配備科研助理,輔助完成課題組的實驗記錄、進度報告、數據報表等工作,確保研發人員專注于研究開發工作。

以研究課題組或研發人員為目標,制定相應的研究性激勵指標,不能以效益論英雄,要講創新成果價值激勵,設置軟性效益指標,例如發明專利、核心期刊等,軟性的指標是知識產權成果的基礎。對于項目的激勵條件可以是獎金激勵、股權激勵、職位激勵等,以此來促進企業科技隊伍的強大,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也能以此為福利,吸引更多優秀的技術人員加入企業的研發工作中去。同時應當給予研發人員適當的福利待遇,通過戶口安置、住房補貼、家屬安置等激勵性指標,來推進企業科技進步。
企業應當定期制定研究開發人員的培訓計劃,因為在企業內部工作,研究開發人員會比較容易失去研發思維,跟不上新技術的改革,導致研究開發工作沒有進展和方向,如何保持研發思維的先進性和靈活性呢?要指定研發人員的培訓計劃,可以是在企業內部邀請外部講師,開展體系化培訓,介紹產業的創新方向、產品的新型技術、市場需求的波動變化,打破陳舊的研發思維,要適應變化,投身于技術創新的前沿方向。也可以是企業研發隊伍分方向去高校開展培訓,在學校內學習新型的研究工作、在實驗室全身心的投入實驗中,激發研發人員對于實驗的興趣,為企業整體研究開發環境改變風氣,同時了解先進性技術,改變角度。
企業科技創新項目的成功落地,需要聯合外部技術力量共同開展,不能閉門造車,要實現合作共贏。例如企業的技術難點可能是在項目前期的基礎研究方面,只能從實驗試錯的角度出發,思維角度環境限制了研發的寬度,高校的技術難點是在項目的需求方向上,缺少來自真實市場的反饋,沒有足夠的經費、經驗去自行實現產業化。因此從管理學角度出發,聯合創新,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應該達成戰略性、長遠緊密性的合作,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落地。可以從某些基礎方面開展,由淺入深,不能浮于表面,研究深度縱向延伸、橫向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