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琴 楊潔|文
昆明冶研院貫徹落實“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不斷探索自身企業文化建設,實現總體統一、個體多元,從“形”融到“神”融的文化融合,為做強專業研究院打造強大的文化支撐。
2018年,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冶研院”或“公司”)進入中銅、融入中鋁,堅持黨建引領,在構建基于中鋁集團企業文化“四統一”前提下的中國銅業子文化體系的指引下,貫徹落實“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不斷探索自身企業文化建設,實現總體統一、個體多元,從“形”融到“神”融的文化融合,進一步深化形成“包容、專業、創新、卓越”的昆明冶研院科技創新文化,為做強專業研究院打造強大的文化支撐。
黨建引領,抓實企業文化建設。“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昆明冶研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黨建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風向標,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加強組織領導,開展企業文化建設。
作為中鋁集團戰略科技力量的一分子,昆明冶研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盯“打造銅鉛鋅鍺原創技術策源地”使命任務,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聚焦“三個第一”精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以文化人、在統一中凝聚核心價值。書記帶頭宣講。公司黨委書記帶頭,每年組織開展企業文化講堂,宣貫和踐行企業文化理念,使廣大職工認知、認同,做到入腦入心入行。統一規范標識。嚴格落實企業文化“四統一”要求,規范使用中鋁集團標識,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擴大知名度影響力。多維立體宣傳。在建筑醒目位置制作中鋁集團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宣傳展板,使之進車間、進班組。微信公眾號多期次刊載《中鋁集團企業文化手冊》,引導廣大職工銳意進取、矢志不渝朝著奮斗目標奮力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廣大人才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昆明冶研院黨委堅持踐行科學家精神,在融合中驅動企業文化創新,構建“包容、專業、創新、卓越”的昆明冶研院科技創新文化。
有容乃大。科技創新的包容性同中國文化中的“厚德載物”“海納百川”是一脈相承的。昆明冶研院黨委致力于鍛造“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典范,積極引導科研工作者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立足于“國際一流有色金屬科技創新高地、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國際合作交流基地”的建設使命,無不體現其重要的價值內涵。堅持探索不同的技術路線,構建開放互融的科研平臺,在重點布局外,兼顧百家,實現跨領域的整合,并且,在高層次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自主意識碰撞中,高質量的發展始終同“包容”是分不開的。
同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著重提高科技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努力培養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
專業為先。昆明冶研院黨委致力于打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樣板,科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存在的工藝之多、品類之繁,如何在眾多的科研院所中脫穎而出,“專業”成為最好的代名詞。在推動“科研+產業”的發展中,公司黨委按照總體推進、部分突破的思路,堅持集中精力,聚焦思考,對標碰撞,多年來,形成了綠色選礦技術、加壓濕法冶金及綜合利用環保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研發、檢測監測技術及應用等4個優勢科研領域。70年春華秋實,累計完成科技(科研、設計、開發、成果推廣)項目近3000項,350余項成果獲國家、部、省級獎勵,依托科研成果建成260余個工礦企業或單項工程,為云南地方經濟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新引領。昆明冶研院黨委始終堅定致力于樹起“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標桿。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創新工作提檔升級,敢想敢干,整合中國銅業的科研力量,全力打造好中銅專業研究院,做實全國重點實驗室、中銅專業研究院的有機融合。
落腳卓越。昆明冶研院黨委堅持踐行“三個第一”,推動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突破,培育建大平臺、抓大項目、育大團隊、出大成果的科技創新機制,實現基于部分科研領域的前列支撐。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分三步走:第一步在2025 年基本進階有色金屬銅鉛鋅鍺領域的第一方隊;2030 年成為國內一流,部分科研項目在國際有聲音、有話語權;2035年銅鉛鋅鍺領域要做到技術國際領先,奮力打造銅鉛鋅“地采選冶材”全產業鏈原創技術策源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法寶。昆明冶研院黨委涵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民生情懷,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心關愛職工群眾,推動各項急難愁盼問題的落地和解決,維護好黨在廣大職工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為高質量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推動企業文化落腳服務職工、服務群眾的重要舉措落地。
“研”字貫穿,抓實調研。深入細致了解基層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精準掌握職工所急所需所盼,展開調研工作。“實”字當頭,辦好實事。堅持將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分類指導、分層實施,明確問題事項、主要舉措、完成時限及相關責任人,形成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的上下聯動。“常”字托底,推動可持續。建立“辦實事”長效機制,沿用黨史學習教育的好作風、好辦法,制定計劃,于每年年初征集并梳理“辦實事”事項,季度滾動立項,在實踐中踐行人文關懷。
塑造以黨建文化為風向標的企業文化,建立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具有鮮明專業特色、行業特點和時代特征的企業文化,通過各種方式載體,不斷激發企業職工的正能量,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文化感召力和競爭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持續科學發展。展現了昆明冶研院各級黨組織在信仰、組織、制度、實踐等方面的號召力、凝聚力,帶領職工群眾攻堅克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通過卓有成效的黨建引領和企業文化的潤物無聲,以“包容、專業、創新、卓越”的企業精神,推動各項科研工作有力有序開展。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秘魯、蘭坪項目完成既定工作目標,順利通過中鋁集團考核。創新平臺量質并舉。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成功。“工信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獲批建設,目前已擁有國家級平臺4個。科技成果不斷涌現。3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4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余項。累計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19 件、海外專利1件。制修訂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47項。
通過構建科技人才“雁陣格局”,培養了各類高層次人才41人,2022年更是迎來了人才豐收年,一年內入選省市級人才9人,其中興滇英才3人,云南省科技創新人才3人,春城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實現了人才資源存量優化、質量提高,為中國銅業建設世界一流銅鉛鋅企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文化氛圍不斷濃厚。3年來,公司先進基層組織、先進模范獲得人民網、光明網等國家或省部級媒體報道累計40余次,打響了中鋁品牌,營造了“崇尚先進 學習先進 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企黨建工作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實踐證明,黨建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引領是國企文化的優勢和特色,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雙向融合,不僅是推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更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戰斗力、競爭力的動能所在。
昆明冶研院黨委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筑牢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充分發揮黨建“法寶”的獨特優勢,以“三個第一”引領發展第一要務,涵養“科技興邦、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為底蘊的文化內涵,堅守為民初心,認真踐行黨的宗旨,全面提升企業文化建設,關心關愛職工,以先進的企業文化構建和諧企業,引領廣大干部職工全力以赴,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