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小兒疝氣為兒科的常見疾病,一般因咳嗽、便秘和排泄障礙等,導致腹腔壓力不斷上升并沖破疝環腹膜后所引起。1周歲以內的患兒,常使用棉線或繃帶對腫物進行壓迫;1周歲以后的患兒則必須做外科手術。但是,傳統手術創傷面積相對較大,極易出現并發癥,影響患兒恢復。
腹腔鏡手術屬于一種微創技術,具有創傷性小、手術視野佳以及術后恢復快等優點。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諸多疾病的治療中。但腹腔鏡手術仍屬于外科手術方式,存在一定的創傷性和并發癥,且術后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應激反應,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術后康復效果。此外,腹腔鏡手術過程中所建立的人工氣腹,會對患者的呼吸系統以及肝臟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增加體內的皮質激素水平,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上升。術后,需要通過合理的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身心舒適度,確保術后各項指標平穩,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提高康復效果。
小兒疝氣的危害
(1)對患兒消化系統造成影響,出現下腹墜脹、腸脹氣、腹痛、便秘、消化道吸收功能下降等;部分患兒易感疲累,體質降低。(2)如果腹股溝腫塊巨大或長時間存在,會導致男性患兒精索血管長時間受壓,最終可能造成睪丸不同程度的缺血,影響生殖系統發育。(3)如果疝囊內的腸管或大網膜長時間被擠壓,可能出現炎性腫脹,使得疝內容物難以回納,進一步發生嵌頓,患兒會出現劇烈腹痛、腹脹,甚至腸梗阻、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情況,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患兒生命。
小兒疝氣的術后護理
心理疏導
受疾病影響,患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所以,在入院第1周,護理人員要定期與患兒進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兒的信任度及配合度;耐心解答患兒家屬提出的各項問題,鼓勵患兒通過多聽音樂、看娛樂視頻以及閱讀正能量的書籍等,緩解緊張情緒。
生命體征監護
術后需加強對患兒各項指標監測力度,確保機體處于平穩狀態。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加強體位管理
患兒術后多以側身睡為主。以右側手術為例,可讓患兒睡姿呈現左側臥位,防止發生因尿床,而傷口感染。若需要使用尿兜,則注意將傷口處的紗布暴露在尿布的外側。此外,注意及時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避免誤吸現象導致患兒窒息。
切口護理
術后要加強對患兒切口護理,敷料保持清潔干燥、固定松緊合適,密切觀察手術切口是否存在滲血、滲液以及紅腫等情況。
親情關懷
嚴重的負性情緒會增加患者生理應激反應,導致手術風險和并發癥發生率上升。所以,術后要提醒家屬為患兒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給予更多的親情關懷和理解支持,確保患兒以良好的心態配合護理。
小結
微創手術修補疝氣缺口是當前最佳且有效的小兒疝氣治療方法,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術后仍需加強護理,保障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