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



摘要:目的 分析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8例。對照組予以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實驗組予以微創旋切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臨床療效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切口長度、傷口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實驗組乳房形狀、色素沉著及切開瘢痕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療效顯著,患者術后整體療效較好,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關鍵詞:乳腺良性腫瘤;微創旋切手術;開放手術
乳腺良性腫瘤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患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如乳腺增生、乳腺炎及囊腫等[1]。受人們生活習慣、工作壓力或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乳腺良性腫瘤患者數量不斷增加,且呈現出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對患者生理與心理狀態產生較大影響。手術是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有效方法,常規臨床多以開放手術治療,但是由于手術切口較大,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多,且可能會將正常腺體一同切除,術后患者并發癥出現率較高,易于形成明顯瘢痕[2]。微創旋切手術能夠在小切口下完成手術操作,縮小患者手術切口的長度,控制患者出血量與術后并發癥概率[3]。本研究旨在分析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1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8例。實驗組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38.72±4.41)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1.57±0.13)年;腫瘤直徑0.8~3.0 cm,平均腫瘤直徑(1.83±0.33)cm;纖維腺瘤35例,乳腺囊腫3例。對照組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38.52±4.53)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43±0.21)年;腫瘤直徑1.5~3.5 cm,平均腫瘤直徑(1.78±0.37) cm;纖維腺瘤33例,纖維囊性乳腺瘤2例,乳腺囊腫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通過乳腺彩超、鉬靶檢查等,確診為乳腺良性腫瘤;自愿接受手術治療,患者及其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資料完整,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合并傳染性疾病;妊娠期、哺乳期;中途退出研究;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其他腫瘤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1%利多卡因、羅哌卡因局部麻醉,標記腫瘤定位。乳暈外或者放射狀切口,分離皮膚與皮下組織,應用牽拉器,暴露病灶,清晰觀察腫瘤類型、附近組織情況等;應用腫瘤區段切除手術;清潔創面,電凝止血,結合腫瘤體積考慮是否放置引流管,提拉乳頭,縫合組織,加壓包扎。
實驗組予以微創旋切手術治療。應用EnCor微創系統、彩色超聲診斷系統,探頭頻率設置為7~12 MHz。指導病患保持平臥位,患側肢體伸展,墊高背部。以超聲引導的方式,明確腫瘤位置,標記清晰;使用無菌腔鏡套包裹固定旋切刀,使用耦合劑涂抹超聲探頭位置。結合患者腫瘤的位置,選擇適宜的穿刺點,1%利多卡因和1:200000腎上腺素、羅哌卡因混合液麻醉;超聲引導,切開皮膚0.5 cm,腫瘤深面放置手術刀頭,逐步切除腫瘤及周圍組織。真空抽吸乳房內積血且消毒,確定無活動性出血情況后,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及傷口愈合時間。(2)比較兩組乳房外觀美觀度:對術后1個月、3個月兩組患者的乳房外觀美觀度進行評分,主要從乳房形狀、色素沉著及切口瘢痕三個方面評估。乳房形狀方面:乳房形狀正常、堅挺且飽滿即為3分;形狀輕度異常,形狀和健側存在較大不同,但是對整體美觀度影響較小為1分;外觀顯著發生變化,嚴重影響美觀度為0分。色素沉著方面:無色素沉著為3分;較少色素沉著為2分;色素沉著較多,和健側區別明顯為1分;色素沉著嚴重,嚴重影響外觀為0分。切口瘢痕形成:未見手術瘢痕為3分,輕微瘢痕為2分,瘢痕明顯為1分,瘢痕嚴重為0分[4]。(3)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效:患者乳房腫塊、疼痛癥狀等消失,病變組織完全切除,乳房外觀較為理想。有效:患者乳房腫塊、疼痛等癥狀基本緩解,但是乳房外觀存在不對稱的情況。無效:未滿足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5]。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切口長度、傷口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乳房外觀美觀度評分比較
術后1個月、3個月,實驗組乳房形狀、色素沉著及切開瘢痕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7.37%,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3%,對照組為7.9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3討論
乳腺良性腫瘤是臨床發生率較高的腫瘤類型,腫瘤可能單發,也可能多發。乳腺良性腫瘤的發生與患者的飲食規律、工作壓力及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6]。身體內分泌失調會誘發乳腺疾病。近年來,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手術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可有效切除腫瘤,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生活質量[7],但是作為有創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可直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與治療效果。
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是基于患者乳腺腫瘤位置切口治療,盡管能夠有效切除腫瘤,但是手術中切口較大,患者手術中出血量較多,術后瘢痕恢復時間較長,且易誘發各類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效果[8]。現代微創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微創旋切術逐漸在乳腺良性腫瘤治療中得到應用[9]。微創旋切術能夠在超聲技術的輔助下,基于患者的腫瘤位置準確定位,切口治療,清晰展現患者的腫瘤位置、數量[10];同時在真空抽吸泵技術的應用方式下,將腫瘤組織完全吸入到真空槽內,全面清除病灶組織。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切口長度、傷口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實驗組乳房形狀、色素沉著及切開瘢痕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相比傳統手術方式,微創選切除可精確定位腫瘤位置,提升手術切除的準確性,有效縮小患者手術切口的長度,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也能夠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影響[11]。微創旋切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與術后瘢痕恢復時間、手術切口較小、術后也不需要縫合、瘢痕較小,確保手術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提升患者手術治療滿意度[12]。
綜上所述,微創旋切手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療效較好,患者術后整體療效較好,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參考文獻
[1] 徐康,朱永翠,汪予果,等.真空輔助微創旋切術與傳統開放手術在乳腺良性腫瘤切除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8):84-87,91.
[2] 朱弘艷,劉瑋瑋,楊清峰.超聲下真空輔助微創旋切與開放術式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手術指標及術后NPY、5-HT、PGE2水平比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3,22(3):273-277.
[3] 歐陽龍鴻.乳腺腫塊微創旋切術對患者術后美觀、應激反應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江西醫藥,2022,57(12):2165-2167.
[4] 黃小榮,熊克輝,涂書畫.微波消融聯合麥默通微創旋切術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療效[J].西藏醫藥,2022,43(6):47-48.
[5] 趙暉.乳腺良性腫瘤經乳暈外緣弧形切口術治療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2,6(20):4-7.
[6] 龐宏欣,王衛,李艷紅.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術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術后恢復與并發癥風險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16):1827-1829.
[7] 汪茜,許濤.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療效及對乳房外觀美觀度與腫瘤標志物水平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22,19(8):104-108.
[8] 陳雷,郭德陽.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效果及其對手術指標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2,20(3):38-41.
[9] 葛繼幫,李學廣.超聲引導下麥默通微創旋切手術在乳腺良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及對炎癥因子和激素的影響[J].罕少疾病雜志,2021,28(5):48-49,62.
[10] 葉廣平,吳亞明,陳兆騰.超聲引導下乳腺微創旋切手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2):75-78.
[11] 李東升.乳腺良性腫瘤超聲引導下安珂微創旋切術與常規手術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22):37-40.
[12] 常萬利.對比乳腺良性腫瘤應用真空輔助微創旋切術及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