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霏 章海虹



摘要:西蘭卡普,即土家族一脈相承的特色織錦。發展至今,尋求適應當下市場流行的載體成為西蘭卡普謀求傳承的一方出路。本文選擇傳統西蘭卡普圖案中的植物圖案作為研究對象,提取其中典型元素并結合作者理解進行圖案再設計,將傳統西蘭卡普植物圖案精髓應用于當下漢服市場中重新流行的現代織金面料中。拓展了現代西蘭卡普植物圖案設計思路,也為西蘭卡普文化在當代的繼承形式提供了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西蘭卡普織金設計應用植物圖案
西蘭卡普,即土家族傳統織錦,是武陵山區土家族審美文化延續和傳承的產物。“以生命為美”的審美理念,使西蘭卡普成為土家族服飾、居住、祭祀等民俗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品,是實用性、手工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織金工藝隨著漢服文化興起。漢服愛好者追求穿著與古人相同的衣飾,并追崇現代漢服形制、色彩、材質等方面均往傳統工藝靠攏,一些因現代市場沖擊即將消失的面料工藝因此重獲生機,并且依據時代特色不斷改進,織金工藝就是其中之一。探究西蘭卡普植物圖案藝術特點,并與現代織金面料相結合,為西蘭卡普圖案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西蘭卡普植物圖案的藝術特點
(一)西蘭卡普植物圖案題材
西蘭卡普的紋樣十分豐富,傳統的土家織錦紋樣有400余種,而現存紋樣120多種,囊括植物、鳥獸、家具用具、天象、地輿以及勾花等等主題,特別的圖案表現形式與土家人民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密不可分。植物題材中常以主花出現的有九朵梅、蓮花、梭羅花(丫)、棉花花等(如表),其他題材諸如吉祥圖案,如鳳穿牡丹、喜鵲鬧梅等,植物圖案常作為搭配、點綴出現。每一種植物圖案在演化過程中結合了不同時期土家民族文化內涵,圖案中充斥著崇拜與禁忌、隱喻象征和美好寓意。
1.民族文化融合下的圖案寓意——以蓮花為例
土家族在形成過程中,先后融合了古巴人、貴州烏蠻、湘西北土著先民等少數民族和漢族文化,兼收并包的民族文化在讓西蘭卡普圖案融合改變成為常態。例如荷花這類常出現在西蘭卡普傳統圖案中的植物寓意,與漢文化里荷花圖案的吉祥寓意解釋極為相似。均有著“喜結連理”“和和美美”等與“合”“連”等同音吉祥詞匯的含義。
2.土家古老傳說中誕生的植物圖案一以梭羅花為例
土家族傳說中的梭羅樹是生長在月球上的不朽之樹,武陵山區更是流傳著“梭羅花,梭羅椏,梭羅樹上開桂花”的俗語。具有“光明”“長生”等象征著蓬勃生命力的寓意。織有梭羅花圖案的土花鋪蓋常作為陪嫁品,在土家《哭嫁歌》中,也有這樣一段有關梭羅花的唱詞:“梭羅樹,梭羅丫,你不坐頭丫坐二丫。梭羅樹,梭羅臺,你不坐頭臺坐二臺。”意為期望新婦自此一去,能坐上土家神樹,福壽綿長。
(二)西蘭卡普的構成原理
傳統西蘭卡普多采用預染后的絲、毛、棉麻股線作經緯線,用平織、斜織或抽紗、摳挖的方式織造,受生產力限制的織造方法決定其圖案難以實現圓弧表達。心靈手巧的土家織工通過點、線、面的有機組合和排列,生動地把握與展示了各圖案元素的現實形態特征,幾何構成帶來的強烈視覺效果和鮮明的象征內涵,是西蘭卡普圖案設計上的一大特色。
土家族通過對不同植物外觀的深入觀察與比較,逐步掌握并凝練外形特征。織工充分利用經線、緯線交織的特點,以幾何形狀為骨式結構。通過垂直線、水平線、斜線為基本脈胳,進行規律的排列、交織,組合為方形、長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基本型,將現實重形態各異的植物形象動態轉化,在保留精髓特征的同時,使用這些基本型加以概括,在織造過程中不斷推演改進。這樣織出各類植物圖案往往與原形大相徑庭,但又有現實原形的影子在其中。
(三)西蘭卡普的色彩構成
為能體會到色彩斑斕帶來的愉悅,土家先民在西蘭卡普顏色設計上大膽使用高明度純色,大部分設色甚至完全脫離了原形固有色,由色彩對比形成強烈的對比感和節奏感,給人帶來“五彩繽紛、對比鮮明”的心理感受。
受漢文化影響,西蘭卡普織造圖案也傾向于使用“五正色”,即青、赤、黃、白、黑。但又因本民族傳統忌諱,少用甚至不用指定顏色。例如,土家族在各類工藝制品的顏色選擇有“忌白尚黑”的習慣,“白虎為兇神,無災就有禍”,避免大面積使用白色,這是“趕白虎”民俗活動在土家族藝術文化領域的延伸。西蘭卡普傳統配色歌訣中寫到“黑配白,哪里得,藍配黃,放光芒。”也生動的反應出西蘭卡普喜好使用黑色等深色用于織造的傾向。
二、織金面料溯源與現代發展
(一)元明時期高速發展
織金錦,指以金線顯花的絲織物。根據質地的不同,可以分為織金綢、紗、緞、羅等等。中國在服飾面料中用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隨至隋朝,隋代何稠仿照西亞貢品“金線錦袍”制作出了最早的織金錦。織金錦在元代絲綢制品中占據重要地位,出土的“納石失”與“金段子”無論在工藝還是在設計上均體現出當時高超的用金技巧。織金發展至明朝趨于成熟,成為對海外貿易中常見的高端絲織品,在各時期古畫與文物中均能發現織金面料的身影,如圖1'2。
一塊織金面料的最終效果,與織金部分璀璨的程度分不開,即金線部分的工藝。傳統織金面料在金線制作上主要使用兩類工藝:片金與捻金。片金又稱扁金,匠人先將金在基底上研磨平整,再按照需求裁切成條狀金線,成品優點在于光澤度好,缺點也十分明顯,不如捻金工藝牢靠,容易脫落;捻金又稱圓金,指將金用纏繞的方法粘合于絲線上,成品較扁金色牢,但圖案的整體光澤程度會有所下降。
(二)現代織金面料發展
1.材質上順應時代與市場
傳統織金工藝,多使用貴金屬進行金線的制作,價格昂貴,現代市場中流行的織金面料多使用含銅金屬色線或電鍍塑料線,根據制作工藝也區分扁金圓金線,結合更加高效的工業化設備進行批量織造,但也有扁金線報廢率高,圓金線光澤不整的缺陷。
2.圖案設計上推陳出新
現代織金面料的煥活現象離不開漢服文化產業的發展。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受到傳統文化復興潮流的帶動,漢服文化由原本的小眾亞文化逐步發展為一條擁有巨大市場與產業鏈的新興文化。在服飾領域,消費者已不滿足于對文物、古畫中的服飾制品進行單純復現的制品,商家敏銳的把握住市場導向,在不超出傳統漢服形制的基礎上對圖案進行設計探索。市場中涌現出大量以傳統圖案為基礎的再設計制品,無論是圖案風格上的更新拓展,還是圖案寓意上的新意更迭,圖案創新已成為漢服設計中的一股主流趨勢。
織金面料作為眼下漢服市場中最熾手可熱的流行面料,在圖案設計上也要遵循形制進行設計。文物中的織錦圖案常使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吉祥圖案,如龍鳳、花卉、云氣等。構圖根據最終呈現形式,必須進行預先計劃,例如:傳統漢服中的馬面裙上圖案常見于膝蓋與裙底位置,輔以織金材料,為的是成品穿著后,兩處圖案跟著人體運動不斷變換角度,配合光線營造出閃耀華貴的效果:對襟類上衣常在眉子上加以縱向延伸的裝飾圖案,因對稱且居于人體中心的設計,便于視覺集中;通肩類上襖,圖案設計原理與馬面裙一致,將圖案集中于人體中常動的手臂、肩膀與胸部位置,且常見依據人體中軸線的對稱設計。
三、西蘭卡普植物圖案與現代織金面料結合的設計應用探索
(一)小金花織金圖案的設計特點
小金花為現代漢服市場對使用散點式構圖的織金面料的統一愛稱。與前文中提到的依據最終形式確定圖案設計的面料不同,小金花類織金面料在漢服中可運用的范圍則完全不受限制,原因與圖案特點和布局形式密不可分。
1.圖案設計
小金花,顧名思義,此類織金面料中顯金的部分較小,依照某種排列結構均勻散落在整塊面料上。宋《歌樂圖》中就有身著由小金花類織金面料制作而成的對襟長衫,紅金搭配與歌女的纖長身姿相得益彰,如圖3:明仇英所作《千秋絕艷圖》中也有穿著小金花類圖案的織金上衫。又因顯金部分的設計常見單獨且簡約的花卉設計,從而被愛好者稱為小金花。這也體現出小金花織金與團花織金的區別,兩類織金在特征上雖都表現出圖案多復現,排列有節奏的特點,但團花織金的顯金部分設計較小金花類更加復雜,多呈現規則圓潤的外輪廓,花與花之間空隙較小,面料整體呈現出華貴,磅礴的氣勢;小金花類織金圖案顯金部分簡約可愛,花與花之間間隔較大,較團花類更加溫婉可人,金花部分與暗紋之間的聯系值得反復品味。
2.布局特征
單在布料上復現簡約的金色花紋,雖也可作為小金花面料,但卻失了幾分金花與暗紋之間呼應的趣味。小金花面料之間的間隔空隙為設計師留下了許多發揮的空間,將簡約的金花嵌入暗紋設計中,組合起來別有寓意,是小金花類織金面料圖案設計中的趣味所在。例如,落花流水紋是中國古代的經典紋樣之一,發源于宋,發揚于明中期,題材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均為卷曲的水波紋與多瓣花組合。現代小金花織金面料設計中將簡單的花部分使用金線顯花,水波紋隱于暗紋之中,遠看有波光粼粼之感,與主題相得益彰,如圖4。
(二)西蘭卡普植物圖案設計結合轉化
1.顯花部分的植物圖案提取
小金花類織金面料中顯花的部分因為面積有限,選擇簡約且精煉的設計顯然更加適合,與西蘭卡普植物圖案的高度幾何化抽象特征不謀而合。西蘭卡普以植物為主題的織錦常使用多種圖案組合織造而成,但用于表達中心主題的圖案往往可以精簡至一個單元符號,如表1。表達梅花的單位圖案整體呈現為一塊規整菱形,再在其中用線均勻的區分為四塊,加上點狀花蕊點綴:梭羅將多蕊團花簡化為米字型十字花。為植物圖案適應小金花織金面料的特點,對單位圖案做去色處理,不顯金的織造部分記為黑,顯金部分記為白,由此推演出符合風格的顯金部分。
2.與文化語義結合的暗紋設計
將小金花風格的織金面料的暗紋部分與顯金部分結合來看,整個紋樣顯示四方連續的態勢,因此在暗紋部分的設計上,在滿足四方連續的同時烘托主題語義是圖案設計需要關注的重點。織金面料多有古色古香的主題,如“喜鵲鬧梅…‘暗八仙”等,設計復雜但符合主題的暗紋,不僅可以與簡約的顯金部分作簡繁對比,加強美感,也為圖案整體增添更多美意。如圖,暗紋部分以宋代經典紋樣“梅梢月”為承載梭羅花的“月亮”語義的設計藍本。梭羅花如皓月般懸于當空,顯金部分的光澤與月光相呼應,也滿足梅梢月“多見月亮懸于數枝梅花之上”的傳統構圖形式,即符合土家族原本的文化語義,同時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兼收并包的特點,如圖5。
四、結語
土家族西蘭卡普圖案,是西蘭卡普文化,乃至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質樸的造型與神秘的文化內涵受到廣大學者關注。對于如何傳承與發揚的思考,應建立在了解西蘭卡普圖案基礎上嘗試結合新穎的、順應時代潮流的新形式。尋求西蘭卡普植物圖案與現代織金面料間的聯系,做出設計嘗試,對促進文化傳承與發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將西蘭卡普的藝術美學推向全新高度,讓西蘭卡普在新時代煥發文明光彩。
參考文獻:
[1]譚淋心.西蘭卡普傳統圖案的現代運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
[2]劉京.西蘭卡普大蛇花紋樣的符號化解析與設計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8.
[3]辛藝華.土家族民間美術[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4]周成華.論西蘭卡普的抽象構成[J].裝飾,2004 (5).
[5]張程.中國傳統色彩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的應用[J].藝術研究,2014 (2)。
[6]尚剛.元代的織金錦[J].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 (6)
[7]林彥希.元代織金錦藝術在當代服飾中的應用[D].青島理工大學,2019.
[8]劉曉毅.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的審美意識形態[J].藝術研究,20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