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琴 楊潔|文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一五”計劃布局西部建設,現代工業的火種開始在西部播撒,一場浩浩蕩蕩的戰略開發在占據我國版圖三分之二的西部大地上拉開帷幕,改革浪潮一浪接著一浪,著墨一幅新中國遠山近岑的壯闊。
1953年4月1日,在加速西南地區有色金屬資源的勘探與開發,促進云南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昆明冶金研究院應運而生,肩負起西南地區有色金屬采礦、選礦、冶金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的光榮使命。
70年滄海橫流,昆明冶研院幾經名稱更迭,隸屬關系多次調整,由事業單位轉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從運行經費全額撥款到走向市場自負盈虧,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昆明冶研院依然俯身潛心科研,幾代人苦干實干,接續傳承,于沖波逆折之處愈挫愈強,研制的處理錫細泥重選新設備、離旋器,研發的紅外光學用鍺單晶、難選氧化銅礦的捕收劑等均榮獲國家發明獎,風化磷礦擦洗廠獲國家星火二等獎。70年來累計完成科技(科研、設計、開發、成果推廣)項目3000余項;35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獎勵,依托科研成果建成260余個工礦企業或單項工程,為云南省地方經濟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70載勠力篤行,昆明冶研院以黨的建設為統領,牢牢把握改革發展機遇,堅持黨建與業務“雙向融合”,系統實施“黨建質量提優”“戰斗堡壘提效”“人才保障力提升”“監督執紀提質”“群團合力深化”及“向心力凝聚”六大工程,推動平臺建設不斷加強、國家級項目不斷突破、人才建設成效顯著、技術研發持續提質、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夯實、檢測資質不斷拓展,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及云南省的經濟建設貢獻科技力量。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70年后的今天,昆明冶研院乘著黨的二十大的東風再啟航!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重要指示要求,踐行“勵精圖治 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勇探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奮力繪就有色金屬銅鉛鋅“地采選冶材”全產業鏈原創技術策源地發展藍圖,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成為有色行業銅鉛鋅鍺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主戰場和引領者,矢志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接續奮斗,勇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