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洲 張秋軍 李小雷 陳佳樂 郭莉泓 李賢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老年病人群醫療和照護需求日益復雜,對我國老年護理人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年)》[2]強調,要以滿足重點人群的臨床護理需求為導向,將專科護士培養作為重要抓手[3]。與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4],我國內地老年專科護士培養仍處于初級階段,老年科護士多由其他科室護士轉型而來[5],面對老年護理問題缺乏臨床判斷決策能力、團隊協作、管理和教研能力[6]。目前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水平與廣東、北京、四川等地仍存在差距,且專科培養進展遲緩于重癥、ICU、手術室、麻醉科[7],推動 “學會—專業委員會—基地醫院”三級培訓開展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通過文獻查閱、專家會議和德爾菲函詢,構建了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為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提供理論參考。
研究小組由6 人組成,主要從事老年護理及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工作,其中碩士學歷5 名,本科學歷1 名;主任護師1 名、主管護師3 名、護師2 名。研究小組的主要工作為研究設計、遴選函詢專家、檢索文獻、初步構建專家函詢問卷、整理并統計分析函詢結果。
本研究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e learning theory,CLT)模型為指導,引導學員從原有經驗出發,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研究者采用文獻檢索和專家會議法,結合老年科臨床護理服務需求,初步構建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
1.2.1 文獻檢索 課題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檢索 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文檢索詞為老年病科、老年疾病、專科護士、培訓。英文檢索詞為geratology/ geriatric diseases/specialist nurses/training。整理文獻中關于培養方案的內容。
1.2.2 專家會議 組織河北省護理學會老年專業委員會10 名護理專家參與專家會議,老年專業委員會護理專家均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從事老年護理工作10 年以上。由老年經驗豐富的主任護師主持會議,各專家根據課題小組查閱的文獻內容和我國實際臨床特點,針對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準入條件、課程設置、培養方式、考核方式、授課師資、實踐基地等展開反復討論。在已經確定的培養目標基礎上,課題研究小組收集專家意見,進一步分配了每個培養目標的內容和課時數,對各條目作出修改、補充,最終形成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初稿。見表1。

表1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老年專科護士培養目標
專家函詢問卷包括前言、專家一般資料、主體內容、專家對該領域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4 部分。主體內容包括具體培養內容和課時數,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針對各條目設置的必要性及課時合理性征求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本研究選取了河北省17 名老年護理專家,包括14 名老年護理臨床專家、3 名老年科醫生。函詢專家納入條件:具有10 年及以上三級甲等醫院老年科臨床護理、醫療工作經驗;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
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專家函詢。首輪專家函詢問卷回收后,研究者根據指標篩選原則(重要性均分<4 分,變異系數>0.25)刪除條目,并對專家函詢結果進行整理分析,根據專家的反饋意見修訂相應指標,形成第2 輪函詢問卷,再次請專家進行判斷。第2 輪專家函詢問卷全部回收后,研究小組再次對函詢結果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和SPSS 26.0 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專家一般資料采用頻數、均數±標準差、構成比(%)表示;專家積極性采用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程度采用權威系數(Cr)表示;專家對所有條目意見的整體協調程度采用肯德爾協調系數表示;專家對函詢條目判斷的一致性采用條目重要性評分的均分、變異系數(CV)表示。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共函詢17 名專家,年齡37~62(49.53±8.19)歲;正高級職稱9 名,副高級職稱6 名,中級職稱2 名;博士3 名,碩士4 名,本科10 名;老年醫療護理領域工作年限20~35(29.76±6.56)年。
本研究發放的2 輪專家咨詢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可見專家積極性較高。其中第1 輪有12名(70.6%)專家提出修改意見,第2輪有3名(17.6%)專家提出修改意見,表明專家意見趨于一致。專家權威系數(Cr)采用專家判斷依據(Ca)和專家熟悉程度 (Cs)計算,兩輪函詢結果分別為:第1 輪Cs 為0.918,Ca 為0.965,Cr 為0.941;第2 輪函詢的Cs 為0.929,Ca 為0.971,Cr 為0.950。
經2 輪專家函詢,專家對各條目意見協調程度的肯德爾系數分別為0.279、0.325,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 輪專家函詢對42 項培養課程,4 項培養方式、5 項考核方式意見的重要性評分分別為4.06~5.00 分、4.11~5.00 分;CV 分別為0.00~0.12、0.00~0.11,說明專家對各條目的認可程度一致性良好。見表2。

表2 專家意見協調性和一致性
經2 輪專家函詢后,課程內容部分共刪除2 節,合并3 節,并在“老年專科理論知識”模塊中增加3 課時“老年專科護理常見用藥知識”及2 課時“老年安寧療護知識 ”,在“課外拓展”模塊中增加2課時“老年專業護理新進展知識”,在“管理能力”模塊中增加了2 課時“持續質量改進工具”。專家在課時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見,將“應急救護能力”和“教研能力”知識均調整為6 課時。考核方式部分專家增加了“個案護理匯報”和“綜述撰寫”考核。
2.5.1 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 通過專家會議及2 輪德爾菲函詢,最終形成老年專科護士培養采用先專科理論知識,后臨床實踐操作的形式進行培養。最終的培養方案包括課程部分4 個方面,涵蓋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專業能力、職業素質,以及培養方式和考核方式2 個部分。其中課程部分設置為集中授課(88 課時)與實踐操作(15 課時)。培養地點根據專家意見及實踐基地安排設置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培養時間為2 個月,授課形式為線上線下相結合培訓。授課師資由專科護理、老年護理領域副高級及以上專業職稱的專家擔任。考核方式為4 種,共100 分,80 分為合格,合格者由河北省護理學會進行結業資質認定。專科培訓前后,對參加培訓的學員分別進行專科業務能力調查,培訓結束后收集學員對專科護士培養方案的意見與建議,并每年收集學員工作問題及產出成果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培養方案內容見表3。

表3 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
2.5.2 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對象準入標準經第1 輪專家函詢,17 名(100%)專家一致認為參與專科護士培養人員應為注冊護士,且為科室骨干或帶頭人,但無需對參與專科培養護士的年齡設限。3 名(17.65%)專家認為不應對學歷設限,5名專家認為不應對職稱設限。綜合專家會議、專家意見、課題小組成員討論,并考慮到本地老年護理人員在崗情況,在第2 輪函詢時修改了相應條目,最終確定老年專科護士培養對象準入標準的函詢結果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護理工作5 年以上的注冊護士。見表4。

表4 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對象準入標準函詢結果
3.1.1 理論課程設置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老年病人群規模日益龐大,但我國老年護理隊伍建設仍存在短板[8],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急需規范化、標準化、同質化且實行全方位培育。“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指出要加大養老護理型人才培養力度,更好地滿足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9]。本研究構建的理論課程可以通過培訓,使老年專科護士熟練掌握老年護理前瞻知識,熟練掌握綜合征評估技術專科技能,設計老年人照護管理計劃方案,將老年護理相關理論應用于老年急危重癥護理,提升老年護理實踐能力和健康教育水平。我國目前老年科護士隊伍多由其他臨床科室護士組建,無法很好地應對老年病人復雜多變的病情和持續的護理需求[10],本研究構建的培養方案通過強化老年專科理論基礎并強調知識建構的過程,引導學員在基于過往的臨床工作經驗之上,主動學習老年專科護理知識,強化護理服務質量。
3.1.2 技能課程設置
(1)提高老年專科護士的技能水平:通過課程設置,可以幫助老年專科護士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包括照護老年病人的技巧、管理老年病人的健康問題等。
(2)促進老年病人的治療和康復:老年專科護士對老年病人康復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護士的技能水平可以更好地為病人提供治療和康復方案,提升病人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3)營造良好護理環境:老年專科護士技能課程設置可以幫助護士更好地了解老年病人的需求和心理,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從而營造一個更加溫馨和諧的護理環境。
(4) 推動老年護理專業化發展:老年護理是一個新興的專業領域,提高老年專科護士的技能水平可以推動老年護理的專業化發展,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老年病人健康保障需求,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
3.2.1 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構建的意義 通過老年專科護士培訓,可以熟練掌握老年護理前瞻知識,熟練掌握綜合征評估技術專科技能,設計老年人照護管理計劃方案,將老年護理相關理論應用于老年急危重癥護理,提升老年護理實踐能力和健康教育水平。
3.2.2 老年專科護士的實踐基地、培養方式、授課師資、考核方式、資格認定分析 經2輪專家函詢,5 名(29.41%)專家認為臨床實踐階段需要結合養老機構進行,10 名(58.82%)專家認為應按照河北護理學會老年專科護士的實踐基地評價標準進行篩選,全省目前5 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老年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培養時間方面。8 名(47.06%)專家建議培訓時間為3 個月,根據《專科護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11]要求,專科護士培訓時間為2~3 個月。課題組討論后認為全脫產3 個月有可能會影響護士個人學習情況及原用人單位人事情況[12],最終決定培訓時間2 個月較為合適,這與崔麗萍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培養方式方面,7 名(41.18%)專家建議授課形式為線上授課,5 名(29.41%)專家提出線下授課為宜,課題組討論后決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授課及線下臨床實踐。授課師資由專科護理、老年護理領域副高級及以上專業職稱的專家擔任。考核方式有3 名(17.65%)專家建議設置護理查房,經討論后認為與個案護理匯報內容有重合決定去除,最終考核為理論考核、技能考核、個案護理匯報、綜述撰寫4 種。結業由河北省護理學會進行資質認定。
3.2.3 老年專科護士培養對象準入標準分析 合理設置準入條件可以整體把控專科護士素質,提升培訓質量[13-14]。專家提出要順應專科護士分層培訓及培養高級實踐護士的趨勢。俞曉梅等[15]研究表明,年齡較小、職稱較低者由于職業上升需要,在培訓中也會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因而不對年齡、職稱設限。由于學歷與工作經歷對護士培訓質量影響較大,借鑒美國專科護士培訓準入學歷多為本科或碩士的情況,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確定納入條件為本科及以上,從事護理工作5 年以上的注冊護士。
本研究充分結合專家意見及本地各三級醫療機構、老年科護士實際情況,構建了河北省老年專科護士培養方案,為進一步推動老年專科護士培養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