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化 趙學正 李家合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主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體后,導致的以免疫系統功能缺陷和結構破壞為主的一種疾病。隨著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推廣,HIV感染者的生存時間大幅延長,艾滋病與非艾滋病相關的并發癥逐漸增多,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HIV感染合并股骨頭壞死癥狀通常是非特異性的,多數患者會有輕到中度關節周圍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從而引起關節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出現肢體殘疾。本文旨在分析老年HIV感染者合并股骨頭壞死的相關危險因素,以期為預防股骨頭壞死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老年HIV感染127例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 年齡≥60歲;② 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 創傷性股骨頭壞死;② 精神疾病;③ 惡性腫瘤。本方案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者均知情同意。男91例,女36例;年齡60~79歲,平均(67.4±5.0)歲;BMI 16~28 kg/m2,平均(23.1±2.3)kg/m2。
1.2 分析方法與觀察指標 分析整理患者年齡、性別、BMI、抗病毒治療、CD4+T水平、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白蛋白(35~50 g/L為正常,<35 g/L為下降)、血紅蛋白(110~160 g/L為正常,<110 g/L為下降)、激素使用情況、飲酒史(一般飲酒超過5年,折合酒精量>40 g/d),統計老年HIV感染患者股骨頭壞死發生情況。將合并股骨頭壞死者設為壞死組,未合并股骨頭壞死者設為無壞死組。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分析影響老年HIV感染者合并股骨頭壞死的相關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判定老年HIV感染者合并股骨頭壞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老年HIV感染合并股骨頭壞死的單因素分析 127例老年HIV感染患者,壞死組43例(33.9%),無壞死組84例(66.1%。)由表1可見,股骨頭壞死組抗病毒治療、CD4+T水平<500個/μ L、激素使用、飲酒史均高于無股骨頭壞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HIV感染者股骨頭壞死因素分析 [例(%)]
2.2 老年HIV感染者合并股骨頭壞死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2) 抗病毒治療、CD4+T水平<500個/μ L、激素使用和飲酒史為HIV感染合并股骨頭壞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2 老年HIV感染者合并股骨頭壞死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HIV感染會出現持續免疫失效和慢性炎癥綜合征,干擾各種組織代謝反應。股骨頭壞死是HIV感染的常見并發癥,發病機制目前認為HIV可能通過對細胞因子調節參與間充質干細胞、破骨細胞、成骨細胞分化與凋亡,以此誘導骨壞死的發生[1]。
本文結果表明,HIV感染合并股骨頭壞死發病率較高,其中抗病毒治療、CD4+T水平<500個/ μL、激素使用和飲酒史為其獨立危險因素。① 抗病毒治療:HAART治療是合并股骨頭壞死的危險因素,合并股骨頭壞死的HIV感染患者中55%~100%患者采用過HAART治療,其中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能夠直接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作用骨代謝相關細胞[2]。TDF對成骨細胞氨基酸代謝的影響,可能造成成骨細胞分化、活性及生長能力減弱,導致骨代謝受到影響,進一步加速骨壞死的發生。蛋白酶抑制劑能夠調節P450細胞色素的活性并干擾膜受體,可改變多種代謝途徑,如維生素、脂肪和葡萄糖代謝途徑,也可通過直接作用于代謝途徑而使骨代謝的發育和維生素D的代謝受到干擾,易出現股骨頭壞死[3]。② CD4+T水平下降:CD4細胞功能主要是輔助CD8細胞消滅被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的異常細胞,可保護機體,避免感染擴散[4]。③ 激素使用:激素會導致人體內血脂分布異常,從而導致微血管脂肪栓塞,以此引起股骨頭微循環障礙,導致股骨頭出現缺血壞死。同時,氧化應激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凝血系統被激活,從而出現局部血管反應,導致股骨頭供血減少,以此造成股骨頭壞死[5]。④ 飲酒史:長期大量飲酒會使得肝細胞脂肪酶合成減少,并造成血脂升高,易形成血栓,導致股骨頭髓內毛細血管阻塞,造成股骨頭供血減少,從而出現壞死[6]。人體攝入過多酒精會導致內皮素增加,一氧化氮下降,二者比例失調會導致血管收縮,從而出現微循環障礙,股骨頭供血減少,導致股骨頭壞死。此外,飲酒超過5年還會造成骨髓間充質肝細胞向脂肪細胞分化,使得骨髓腔內堆積大量脂肪細胞而使骨內壓上升,骨細胞缺血缺氧,故出現股骨頭壞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