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集團化組織結構的產能治理效應與機理研究

2023-07-03 05:15:20王龍豐
財經論叢 2023年7期
關鍵詞:效應機制企業

曙 光,馬 忠,王龍豐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一、引 言

產能過剩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痼疾”。為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政策,鼓勵有條件的產能過剩企業實施兼并重組(1)如《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工信部原〔2021〕46號)、《關于做好2020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發改運行〔2020〕901號)、《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等。。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政府主導了大量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進行兼并重組,資本市場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資產重組事件。在兼并重組過程中,除了在市場集中度與規模效應上發生變化外,承載相關產業或業務的微觀市場主體的組織結構表現出了更為明顯的集團化結構特征。企業集團作為產能過剩治理的重要微觀主體,將如何發揮過剩產能的治理效應,又將如何影響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是有待探討的重要問題。

已有關于產能過剩形成機理與產能過剩治理機制的研究主要從投資“潮涌現象”[1]、政府政策干預[2][3][4]、官員政治晉升與政績壓力[5][6]等市場或制度層面揭示了我國產能過?,F象的成因,并據此從市場化改革、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以及政府激勵機制調整等宏觀制度層面提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對策建議。然而,僅有少量研究從所有制差異[7]、政企關系[8]、跨地經營[9]等角度,以企業為對象探討產能過剩治理問題。目前,尚未有研究關注企業集團組織形式對產能過剩治理的作用機制。已有研究關注了集團化組織結構對成員企業創新投入與創新效率[10][11]、財務流動性與資本成本[12][13]以及國際化進程[14][15]等方面的影響,而集團化組織結構如何影響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探討。

企業集團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重要微觀市場主體,是替代外部不完善市場機制的一種組織形式[16]。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在企業集團內部流動,形成了內部資本市場與內部要素市場等特殊化機制。在內部資本市場作用下,成員企業的投資活動將受到集團資本配置的影響,而基于內部資本市場配置所能產生的“優勝者選擇”效應[17],將可能通過抑制項目過度投資而產生對過剩產能的擠出效應。在內部要素市場中,內部交易能夠降低來自不完善外部市場的交易成本[18],這意味著集團成員企業將能夠通過內部交易機制使產能利用內部化,進而提升產能利用率。此外,企業集團內部知識共享與技術擴散機制能夠降低產能落后成員企業的技術獲取成本,從而能夠降低通過技術改造化解過剩產能的調整成本。基于此,本文將通過分析企業集團對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機制,揭示集團化組織結構對產能過剩治理的作用機理。

本文的創新與貢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進一步豐富了產能過剩治理機制的研究。本文從企業集團結構性特征與內部市場機制角度,揭示了企業集團通過抑制過剩產能投資與促進過剩產能調整兩個方面提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內在機理,從企業微觀結構與機制層面拓展了產能過剩治理機制的研究;第二,進一步豐富了企業集團經濟后果的研究。本文從企業集團結構對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機理角度,進一步豐富了企業集團結構與機制的經濟后果以及內部資本市場效應的研究;第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去產能”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解釋。本文從微觀市場主體組織結構的產能治理效應視角,對通過企業兼并重組等方式化解產能過剩的內在機理提供了理論解釋,對于通過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實現過剩產能的平穩化解具有實踐啟示意義。

二、理論分析

中國式產能過剩問題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很難用一種理論對其給出充分合理的解釋?,F有研究認為,微觀企業層面產能過剩一方面是超過實際需求的過度投資造成的產能閑置而引起[1][4],另一方面是調整成本過高限制了對閑置產能的調整所致[19]。本部分將從企業集團對成員企業過剩產能“形成”與“調整”兩個方面的影響,揭示企業集團結構下的產能過剩治理微觀機制。

(一)企業集團對成員企業過剩產能“形成”的影響機理

第一,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機制對資本配置的優化作用,能夠緩解成員企業盲目跟風投資所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從“潮涌”等非理性投資角度,企業產能過剩問題主要產生于盲目或過度投資。企業對不確知信息主觀估計的偏差以及對涌入市場規??陀^情況的認識偏誤,是“潮涌”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此外,企業內部決策依據不充分、決策機制不完善也是“潮涌”現象出現的原因。與單體企業的投資決策機制不同,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資本性支出活動會受到內部資本市場配置的影響。根據內部資本市場理論,集團總部基于內部信息優勢,對業務單位或成員企業的投資業務進行評估后,會產生資金向預期業績前景更好的業務傾斜的“優勝者選擇”(Winner Picking)效應[17]。相比較而言,單體企業業務布局相對集中,對外部市場信息的依賴程度更高,比企業集團成員企業更易涌入市場盲目投資的大潮中。在內部資本市場“優勝者選擇”效應下,企業集團成員企業跟隨市場盲目投資的可能將降低。

第二,企業集團更有動機與能力避免為追求產業政策補貼而進行的產能過度投資。首先,從一般意義上,政府產業政策支持會降低企業自有資本投入比例,從而使企業風險外部化,進而更容易引致企業進行過剩產能投資[20]。然而,根據組織網絡理論,集團內部成員企業的負面經營后果會通過擴散效應與風險傳染效應放大,并對整個集團產生負面影響[21][22]。在這種集團內部負面擴散效應與風險傳染效應下,政府產業政策支持的風險外部化效應將降低,從而增加了非理性投資造成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內部風險與成本。較之單體企業,企業集團會更主動規避政府的補貼政策所可能引致的產能過度投資;其次,企業為謀求政府支持會忽視市場實際需求而進行盲目投資,甚至出現“以投資換補助”的怪圈[23]。并且,企業也存在通過過度產能投資換取補貼資金來緩解融資約束的動機。然而,根據企業多元化理論與內部資本市場理論,企業集團多元化業務之間能夠通過資金交叉補貼產生現金流互補效應,并能夠緩解成員企業的融資約束,彌補資金短缺[24]。企業集團成員企業通過過度投資換取補貼的動機將下降,過剩產能投資問題也將被緩解。

(二)企業集團對成員企業過剩產能“調整”的影響機理

第一,企業集團內部資源交易機制為成員企業及時調整閑置產能提供了條件。一方面,根據市場均衡理論,當企業平均生產成本高于最低平均生產成本時,會造成生產能力閑置[25],同時也意味著降低生產成本能夠實現閑置產能的再利用。企業集團通過內部資源交易機制能夠有效降低資源交易成本,實現對外部高成本市場交易的替代[18]。企業集團成員企業能夠通過內部資源交易有效降低邊際生產成本,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因邊際成本過高所造成的產能閑置問題。另一方面,當市場整體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相關行業將出現整體產能過剩問題。而在企業集團內部一體化的業務安排下,成員企業產能將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內部市場交易機制實現利用。當外部市場整體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時,在內部市場的作用下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將高于單體企業。

第二,在集團內部創新擴散機制下,能夠通過更新改造與產能升級等手段及時調整閑置產能。技術改造能夠有效化解因產能落后而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26]。企業集團成員企業間業務的關聯關系為技術擴散提供了條件,使企業集團技術創新成果能夠在成員企業間共享,降低產能落后成員企業的技術獲取成本,從而能夠更有效地通過技術改造促進閑置產能的調整。

第三,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資本需求會產生對閑置產能的“擠出效應”,從而加速對過剩產能的調整。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閑置產能變現可能成為滿足具有良好投資前景成員企業資金需求的手段。在這一機制下,具有良好投資前景成員企業的項目收益又能夠一定程度上補償閑置產能變現所產生的調整成本,從而能夠加速過剩產能調整。

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集團化組織形式具有明顯的產能治理效應,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具有顯著更高的產能利用率。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本文以2008至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剔除數據缺失、ST與*ST上市公司、金融行業樣本后,得到34206個樣本。公司財務數據與經營數據均源自CSMAR數據庫,企業集團結構相關的數據主要通過手工識別。為了消除極端值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在1%與99%的水平上進行了Winsorize處理。

(二)關鍵變量的度量

1.產能利用率的度量方法

借鑒劉鵬和何冬梅(2019)[27]、程俊杰(2015)[28]的方法,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法(SFA)與極大似然估計,以包含勞動力、資本以及時間趨勢變量的超越對數生產函數估計產能利用率,具體如式(1)所示:

+ui,t+ωi,t

(1)

其中,y為上市公司總產出,用營業收入表示;K為上市公司的資本投入水平,用固定資產凈值表示;L為勞動力投入,用員工總人數代表;t是時間趨勢變量,反映投入要素的技術差異,以2008年為基期,分別賦值為1,2,3,…13。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法與極大似然估計所估計的ω為產能利用率(CU)。

2.企業集團的度量方法

借鑒蔡衛星等(2019)[29]、He等(2013)[30]的方法,當兩個或兩個以上上市公司在同一年度受同一控制人控制時識別為企業集團,該類上市公司為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Group=1)。此外,在穩健性檢驗中借鑒鄭國堅和曹雪妮(2012)[31]的做法,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為集團公司或者實際上充當集團公司職能的公司識別為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

(三)回歸模型設計

為檢驗企業集團與附屬成員上市公司產能利用率間關系的假設,構建回歸模型,如式(2)所示:

CU=α0+α1Group+α2Size+α3Lev+α4Market+α5Age+α6Growth+α7Staff+α8State+∑Ind

+∑Year+ε

(2)

模型因變量為產能利用率(CU),自變量為上市公司附屬于企業集團的標志變量(Group)。參考徐業坤和馬光源(2019)[3]的研究,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公司規模(Size)、財務杠桿(Lev)、市場化水平(Market)、公司年齡(Age)、公司成長能力(Growth)、員工數量(Staff)、產權性質(State)。此外,還控制了行業(Ind)與年度(Year)。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四、實證檢驗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的PanelA列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產能利用率(CU)的均值為0.760,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等使用的75%作為合意產能利用率的標準[32],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處于較為合理的水平。但從最小值與四分位數看,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

Panel B以Group為分組變量,對企業集團組與非企業集團組的主要變量均值進行了比較檢驗。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組的產能利用率(CU)均值在1%的水平上顯著高于非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組,初步表明企業集團組織形式能夠顯著提升附屬成員上市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此外,在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組中,公司規模(Size)、財務杠桿(Lev)、員工數量(Staff)三個變量均值均顯著高于非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組,說明企業集團具有更大的資產、勞動力規模和更明顯的債務融資優勢。市場化水平變量(Market)的均值在非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組中顯著更高,表明企業集團主要分布于市場化水平較低的地區,與已有研究提出的企業集團是為彌補外部市場機制不足而存在的觀點相一致。從產權性質(State)分組檢驗結果看,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中有82%具有國有企業背景,而非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的比例近80%,表明不同產權性質上市公司的組織結構形式存在顯著的差異。

(二)基本回歸分析

表3列示了上市公司是否附屬于企業集團對其產能利用率影響的檢驗結果。列(1)為不含控制變量的檢驗結果,列(2)至列(4)為加入控制變量后的檢驗結果??紤]企業集團組織結構對新進入的成員上市公司產能投資與調整的影響可能存在滯后性,在列(3)與列(4)中以Group滯后一期與二期項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從結果看,Group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具有顯著更高的產能利用率。上述結果表明,集團化組織形式具有明顯的產能治理效應,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具有顯著更高的產能利用率,由此本文的假設得到驗證。

表3 企業集團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檢驗結果

五、影響機制檢驗

(一)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根據理論分析,內部資本市場“優勝者選擇”效應能夠通過提升產能投資決策效率增加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所以預期內部資本市場效率越高,集團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越高。本部分以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為樣本,以投資Q敏感性為自變量,檢驗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配置效率對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借鑒Peyer和Shivdasani(2001)[33]構建的“投資Q敏感性”模型測度內部資本市場效率。該模型測算了企業集團中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成員企業是否獲得了更多投資,由此測度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優勝者選擇”效應,計算方法如式(3)所示:

(3)

表4 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二)企業集團內部交易機制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根據理論分析,企業集團內部資源交易機制為成員企業及時調整閑置產能提供了條件,預期集團內部成員企業之間的資源交易越頻繁、規模越大,內部交易機制對成員企業提升產能利用率的作用越明顯。本部分通過企業集團附屬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同一控制下的關聯交易”來識別集團內部交易機制,在此基礎上檢驗全部類型交易與不同類型交易對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首先,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關聯交易信息篩選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其次,根據所披露的“交易類型”篩選與資源交易相關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交易類、資產交易類、提供或接受勞務、租賃、贈予及非貨幣交易等。最后,按年度加總上市公司上述關聯交易所涉及的金額,并取自然對數計算全部類型交易的規模(Tran),在此基礎上設置度量是否存在內部交易的虛擬變量(Dum_Tran),當Tran大于零時,該變量取值為1,否則為0。上述關聯交易規模與關聯交易類型的相關數據均源自CSMAR數據庫。表5的列(1)與列(2)分別是以全部類型交易規模與虛擬變量為自變量的回歸檢驗結果,自變量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活躍的內部資源交易市場能夠有效提升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

表5 企業集團內部交易機制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進一步,根據CSMAR關聯交易數據庫中的“關聯交易事項分類”字段,分別篩選“商品與資產交易”以及“資產租賃交易”事項,通過對各類型交易金額取自然對數計算商品與資產交易規模的水平變量(Tran_Trade),并設置度量是否存在商品與資產交易的虛擬變量(Dum_Trade),以及成員企業間資產租賃規模的水平變量(Tran_Rent)和度量是否存在資產租賃的虛擬變量(Dum_Rent)。表5的列(3)至列(6)列示了不同類型內部交易的分類檢驗結果。結果顯示,自變量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進一步證明了企業集團內部資源交易機制能夠提升成員上市公司產能利用率。

(三)其他成員企業資本支出的擠出效應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根據理論分析,當集團內部具有良好投資前景的其他成員企業存在更高資本支出需求時,產能過剩成員企業能夠獲得的資本支持將受到擠壓,并且集團總部在資本配置中將可能通過閑置產能變現來滿足其資金需求。由此預期企業集團內部其他成員企業的資本支出規模與資本需求越高,對企業集團內部過剩產能的擠出效應越大,進而更有利于提升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本部分將檢驗集團內部其他成員企業的資本支出規模(Other_Cpaexp)以及其他成員企業資本支出與自身資本支出之間的差額(Diff_Cpaexp)對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表6中列(1)與列(2)分別是以其他成員企業資本支出規模(Other_Cpaexp)與其他成員企業資本支出與自身資本支出之間的差額(Diff_Cpaexp)為自變量的檢驗結果。自變量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其他成員企業的資本支出能夠對成員企業的過剩產能產生擠出效應。

表6 其他成員企業資本支出與產能利用率

在列(3)與列(4)中以集團內部其他成員企業融資約束高低為標準進行分組檢驗。融資約束采用SA指數進行度量[34]。如果其他成員企業融資約束程度高于該成員企業,則歸為其他成員企業融資約束高組,否則歸為融資約束低組。在融資約束高組中Other_Cpaexp的系數大小及其顯著性水平均高于其他成員企業融資約束程度較低組,且兩組系數差異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0.0011),表明當集團內部其他成員企業存在較高融資約束時,其他成員企業資本需求與資本支出對過剩產能的擠出效應更明顯。

(四)企業集團內部創新擴散機制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根據理論分析,企業集團內部技術擴散機制能夠降低產能落后成員企業的技術獲取成本,從而使成員企業能夠更容易通過技術改造進行產能調整。本部分將檢驗集團內部創新擴散機制是否提升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上市公司披露的關聯交易信息中也包含了上市公司與同一控制下其他成員企業的研發成果交易數據。成員企業之間研發成果的交易規模越大,意味著集團內部創新擴散機制的作用越明顯?;诖?,首先,從CSMAR關聯交易數據庫中提取同一控制下“研究與開發成果”類型的交易信息。其次,按年度將成員企業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同一控制下的研究與開發成果交易金額加總,計算企業集團內部創新成果交易規模(Tran_Innov),并構建度量企業集團內部是否存在創新成果交易的虛擬變量(Dtran_Innov),當Tran_Innov大于0時,賦值為1,否則為0。表7的列(1)與列(2)分別列示了相應的檢驗結果。Tran_Innov與Dtran_Innov的系數分別在5%與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企業集團內部研發成果交易的創新擴散效應能夠有效提升成員企業的產能利用率。

表7 集團內部創新擴散機制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

六、穩健性檢驗

(一)成為企業集團成員之前上市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是否更高

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更高可能是因為實際控制人會選擇產能利用率更高的公司作為集團成員企業。為排除這種可能性對研究結論的影響,本部分將考察成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前上市公司的產能利用率特點。如果在成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前,上市公司并未表現出高于非企業集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則能夠排除這一影響。具體檢驗方法為,如果某上市公司在當期或前期為附屬于企業集團的成員企業,則虛擬變量EverGroup=1,對于從未成為過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上市公司樣本,EverGroup取值為0。針對EverGroup=1的樣本公司,以其最早成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年度t為標準,該樣本年度早于t則虛擬變量BeforeGroup取值為1,等于或晚于t則取值為0。如果從未成為過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上市公司樣本(即EverGroup=0樣本)產能利用率的均值與企業集團成員上市公司在成為成員企業之前的樣本(即BeforeGroup=1)產能利用率的均值不存在顯著差異,則意味著企業集團成員企業進入集團之前并不具有較之其他公司更高的產能利用率。

表8對從未成為集團成員企業的樣本(即EverGroup=0樣本)與企業集團成員上市公司在成為成員企業之前的樣本(即BeforeGroup=1)進行了t檢驗。結果顯示,兩者均值并不存在顯著差異,表明集團成員企業進入企業集團之前的產能利用率不顯著高于從未進入集團的上市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因此,可以排除成為企業集團成員上市公司之前產能利用率更高的情況。

表8 成為企業集團成員前產能利用率的均值差異比較

表9為在基本回歸模型中加入了BeforeGroup變量后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Group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附屬于企業集團的成員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產能利用率,BeforeGroup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附屬于企業集團的成員上市公司在進入企業集團之前的產能利用率更低。進一步說明,集團化組織形式能夠發揮顯著的產能治理效應。受篇幅所限,控制變量未予列示,留存備索。

表9 成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前的產能利用率

(二)利用傾向得分匹配的穩健性檢驗

為緩解可能存在樣本選擇偏誤的疑慮,本部分使用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尋找相應的非企業集團成員樣本進行匹配。選擇公司規模、財務杠桿、所在區域的市場化水平、公司年齡、成長性以及勞動力規模作為匹配變量,進行1∶1最近鄰匹配。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所得樣本進行了回歸檢驗,回歸結果見表10列(1),主要結論未發生變化。

表10 穩健性檢驗的主要結果

(三)剔除新進入企業集團樣本的穩健性檢驗

為了緩解新進入成員企業在特征上與既有成員企業的差異對檢驗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企業集團樣本中,剔除了可能是由于并購進入集團結構中的新增成員上市公司。剔除對象的選擇標準為在初始年度(即2008年)成員上市公司未存在于集團結構中,且未連續在集團中存續三年以上的上市公司。剔除新進入企業集團的成員企業后,回歸結果如表10列(2)所示,主要結論未發生變化。

(四)替換上市公司是否附屬于企業集團的判斷方法

主檢驗中采用的集團識別方法存在的固有缺陷是可能會遺漏掉部分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所組成的企業集團樣本,同時這種識別方法還有可能將只有一個上市公司的企業集團的成員企業歸為非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借鑒鄭國堅和曹雪妮(2012)[31]的做法,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為集團公司或者實際上充當集團公司職能的公司識別為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重新進行檢驗?;貧w結果如表10列(3)所示。Group的系數仍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五)采用虛擬變量度量產能利用率

本部分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所使用的75%的合意產能利用率標準[32],設置產能利用率的虛擬變量(DCU)。當產能利用率(CU)大于75%時,虛擬變量DCU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采用產能利用率虛擬變量作為自變量的回歸檢驗結果如表10列(4)所示,主要結論未發生變化。

七、結論與啟示

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企業集團是承擔“去產能”任務的重要市場主體,尤其承擔了大量以兼并重組方式進行“去產能”的重要任務。本文探討了集團化組織結構與機制對微觀企業層面產能利用率的影響。研究發現,集團化組織形式能夠產生顯著的產能治理效應,附屬于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更高。企業集團提升成員企業產能利用率的主要作用機制在于,內部資本市場的“優勝者選擇”效應能夠有效提升產能決策效率、抑制過度產能投資;成員企業間內部交易機制、資本支出的擠出效應以及技術創新擴散效應能夠促進過剩產能的調整,提升過剩產能治理效率。本研究發現為集團化結構下內部市場機制的產能治理效應提供了理論解釋,與外部市場競爭格局變化視角對兼并重組的產能治理效應機理的解釋,共同形成了基于內外部市場機制的產能治理機理理論框架;同時,企業集團內部市場機制對集團產能投資的優化能夠抑制因外部市場機制不完善而出現的“潮涌現象”,為企業集團對不完善外部市場具有替代作用的理論觀點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本文具有以下實踐啟示意義:第一,企業集團具有產能治理效應,有助于過剩產能的治理。在具體的“去產能”改革實踐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建立集團化組織是一項可行的政策選擇,通過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機制可以實現產能投資的優化與過剩產能的治理;第二,通過兼并重組化解過剩產能舉措的制定應考慮集團內部市場機制與創新擴散機制等所能產生的效應。一方面,應評估兼并重組所形成的企業集團內部市場功能的完善性,以及通過內部資源交易進行產能調整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應選擇創新成果較為突出的公司作為主并方,通過集團內部的創新擴散引領產能過剩成員企業進行產能調整與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效應機制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视频| 91色国产在线|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页|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久操中文在线| 噜噜噜久久|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精品导航| 国产亚洲精| 伊人网址在线|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正在播放|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2020极品精品国产|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色伊人| 成人蜜桃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微拍精品|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国产在线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